第116章 李寒笑數典論古,美髯公改頭換麵
字數:6541 加入書籤
“你這話,似是而非!”
朱仝想要反駁,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反駁,一時間所說的話語,都是蒼白無力的。
“好,那你且看看那寶刀的刀柄上寫了些什麽。”
李寒笑一揮手,示意那“美髯公”朱仝拿起楊家寶刀來看。
"忠義……在民……不在君……"
那“美髯公”朱仝抓起楊家寶刀來,拔出霜雪一般刀刃,這一柄青芒如水的寶刀,刀身隱現雲紋,吞口處鏨著"天波"二字。
再往下看,朱仝看見這寶刀的刀脊之上,赫然篆刻著這幾個小字。
朱仝一時恍惚,仔細的觀察著把柄寶刀,刀柄的紫檀木以為年代原因,褪成暗褐色,卻仍能辨出上麵的"楊"字金紋。
"朱都頭今日識得此刃,還不明白嗎?"
李寒笑屈指彈刀,龍吟聲震得梁上積雪簌簌而落。
朱仝凝目細看,見刀鐔處暗嵌半枚虎符,猛然想起往日裏聽聞的傳聞,當年這楊老令公隨身寶刀之上確實鑲嵌了半枚虎符,隻不過不是宋朝的,是當年北漢的。
"這真是楊老令公的寶刀嗎?”
朱仝問道。
李寒笑起身推走過去,從那“美髯公”朱仝手中接過楊家寶刀,說道:"自然是,楊製使曾告訴我,雍熙三年,楊老令公持此刀鎮守陳家穀,身中十餘箭仍力戰不退。"
李寒笑一邊說,還一邊手指撫過刀刃上的一個小白印,說道,"你看,這處損傷,是替百姓擋遼軍連環馬時,劈馬甲時留下的,楊老令公鎮守雁門關時,此刀曾一夜連破遼軍十八座寨門,楊誌兄弟說,這刀斬過契丹狼主賜的九環金刀,救了無數百姓,卻被那皇帝斥為"擅啟邊釁。"
此時的朱仝美髯無風自動,當年他幼時習武拜師,常聽師父說起楊家將故事,他沒想到,原來自己看錯了自己,也沒看到楊家將真正的精髓,沒看出來他們究竟是在為誰忠,又是在為誰而戰……
而此時那正大光明殿外忽傳來蒼涼聲音,雷母在東廂教幾個山上的孩童們唱道:"七郎八虎出幽州,血染征袍誌未休……"
"楊老令公當年撞死李陵碑,臨終前說過,"此生不負天子,一世不負蒼生",這刀飲過奸佞血,殺過仇寇頭,卻未沾過半滴良善。"
說到這裏,李寒笑突然轉身,目光如電,"可他幾個兒子埋骨沙場時,天子已經脫離了幽州之險,正與那寵妃潘美的女兒在賞雪!賞雪啊!我看他該去賞血,就是楊家的血!"
李寒笑伶俐的眼神讓朱仝簡直不敢麵對,正在此時,“青麵獸”楊誌突然抱著一個包袱走進了正大光明殿。
“寨主,我的家傳寶刀,你真的取回來了?!”
楊誌看到了李寒笑手中他那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寶刀,不由得聲音顫抖了起來。
“說到做到,你看看!”
李寒笑一邊說,一邊把刀遞給了楊誌。
“是了,是了,我祖爺令公醫此刀護佑中原黎民百姓,我卻拿它賣了……”
楊誌小聲埋怨起自己來,但也不忘了李寒笑叫他來的意圖,把包裹放在了那桌安之上打開。
此刻,桌上溫著黃酒,酒香裏混著奇楠香,“青麵獸”楊誌在案頭攤開卷泛黃兵書,頁腳處批注密密麻麻,字跡剛勁如刀刻。
"此乃楊延昭將軍手書《禦遼策》。"
李寒笑指尖點著某頁朱批,"此處寫著"忠義在保境安民,非在朝堂虛名"。"
朱仝細看筆跡,想來正是楊延昭楊六郎當年的親筆手跡,李寒笑又說道,"昔日楊文廣將軍鎮守代州時,為救五百流民,不惜違抗樞密院撤軍令,卻因"擅開邊釁"被奪去帥印,你現在還信不信楊家的家訓便是忠義在民不在君這七個字?"
此時山間的風正吹拂在了李寒笑在交椅旁邊擺著的半卷《春秋》,書頁正停在"晉靈公不君"篇……
"朱都頭可知這壺來曆?"
李寒笑斟茶入盞,遞給了朱仝,朱仝看去,青瓷杯底赫然刻著"大觀"年號。
朱仝瞥見杯壁裂痕用金漆修補,猛然想起這是徽宗賞賜蔡京的禦品,後來蔡京轉贈了朱勔,乃是李寒笑等人在朱家莊園裏麵,“活閃婆”王定六順手牽羊拿取的。
朱仝默而無語,李寒笑則是開口道,"商紂造鹿台時,比幹剜心諫曰"忠在安民不在媚上"。可歎七竅玲瓏心,終被棄之荒野喂豺狼,裂紋恰似心形……與此瓷杯何其相像,若不是紂王昏庸無道,又何來的武王伐紂呢?”
李寒笑的話,朱仝明白是什麽意思,此時雷母的童謠隱約傳來:"...摘星樓高接雲天,不及百姓半畝田..."
朱仝握杯的手猛然收緊,險些捏碎了杯子,是啊,龍逢,比幹千古忠臣楷模,本朝不是沒有忠臣,就是太師韓忠彥,三朝老臣,當年不也因諫止花石綱,被斥"心懷怨望"?
他一個小小都頭,幾遍忠君,可又能把這朝廷上上下下,洗刷一遍嗎?
李寒笑又拿過一卷《史記》來,展開一看,正是《屈原列傳》,李寒笑指尖撫過"長太息以掩涕兮"的字跡,不由得說道,"他投江那日,楚王正在章華台與鄭袖戲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著,李寒笑展開書籍,那書中插畫中屈原懷抱巨石,畫龐則暗藏朱批:"懷王首級獻秦時,玉璜仍在鄭袖枕下。"
此時,李寒笑擊節而歌:"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唱至"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朱仝手中茶盞砰然碎裂——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想你聽得出來,我這借古諷今,隻為叫你明白,向日周赧王債台遺物何在?當年他為躲債修高台,卻不知債主盡是餓殍!荀子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煬帝龍舟南下時,可曾見運河兩岸盡是煮兒啖肉之人?趙高指鹿為馬,胡亥卻問"黔首何不食肉糜"!漢靈帝賣官鬻爵,四百年大漢也終將亡故啊!”
“大禹持耒、陳勝舉戈、黃巢賦菊,陳勝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隻要一心為民,便不愧對天地,大禹治水三過家門,可曾想過要當人皇?商湯禱雨,周武伐紂,哪個不是順天應民?替天行道?莫道皇權高萬丈,民心向背定乾坤!"
朱仝握緊拳頭,指甲刺入手心,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去說,此時依照李寒笑所言,“鐵笛仙”馬麟、“鐵叫子”樂和兩人,一個拿笛子,一個取琴箏,到了正大光明殿上。
"楊門女將的《破陣曲》,朱都頭可願一聽?"
李寒笑問道。
朱仝點了點頭,琴聲乍起如金戈裂空,李寒笑和著弦音吟道:"天子高坐明堂上,誰見孤魂守邊牆..."
朱仝忽覺麵頰冰涼,抬手一抹,竟是熱淚。
他此時此刻,還能不明白李寒笑的深意嗎?
他們說的沒錯!
"莫道將軍馬上死,且看百姓碗中羹……"
在“鐵笛仙”馬麟和“鐵叫子”樂和的唱和之中 ,
朱仝猛然起身,身上官袍掃翻香爐,星火濺在地上上,映出一片紅光來,正似是一片赤膽忠心的顏色。
“李寨主,不必再說了,朱仝原本愚鈍,現在明白,在梁山多日,我知道你是替天行道,不害百姓的人,卻始終轉不過這個彎來,如今看透了,李寨主,肯原諒朱仝嗎?”
“美髯公”朱仝言下之意,就是已經轉過彎來,要加入梁山泊了,他比“插翅虎”雷橫加入梁山要容易的多,因為他是老哥一個,沒有親屬,一個人吃不了全家不餓。
“朱都頭當真下定了決心嗎?”
李寒笑問道。
“不再更改了!”
朱仝的語氣斬釘截鐵。
“好,上酒!”
李寒笑這邊說完,一個嘍囉就抱過來一大壇酒,李寒笑解釋道,“此酒名喚"同歸",乃是上梁山之後我們所釀造的第一壇酒,取的是天下英雄,天下苦命人同歸正道之意,今日各采一滴血入此酒,再引入肚腹,想來日後成就大事之時,這壇酒,也盡染英雄之血。"
說罷,李寒笑割破手指將血滴入酒壇,雷橫緊隨其後。
朱仝也拿過楊家寶刀,割破手臂,滴血入內,隨即把分給他的那一碗酒仰頭飲盡,忽然手腕一揚,揮動手中的楊家寶刀,寒光過處,他身上的官袍已經是碎如飛雪。
旋即,“美髯公”朱仝解下腰間令牌,重重砸向青石階。
崩裂聲中,他將楊家寶刀恭恭敬敬的遞給了李寒笑,"煩請寨主仿照此刀為我打造一把兵刃,待朱某他日為天下萬民馬革裹屍,再與楊家英靈共飲黃泉!"
“壯哉!”
李寒笑這一下收得了“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橫兩個天罡星,又增添了兩個不弱的戰力,也是十分高興。
雷橫的本領比“赤發鬼”劉唐差一些,不必說,而李寒笑真正看中的是“美髯公” 朱仝。
“美髯公”朱仝上梁山之前並沒有展現武功,他上梁山後,唯一的戰績是夜打曾頭市時,朱仝與雷橫、鄒淵、鄒潤一同攻打正西大寨,樸刀並搠死曾密,拿了一個人頭,但是曾密也沒有實力定位,所以說不好朱仝實力怎麽樣。
後來則是與雷橫雙雙進攻“沒羽箭”,卻被“沒羽箭”張清被石頭擊中頸部,似乎實力不怎麽樣,但是五虎將裏麵的“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也都在“沒羽箭”張清的手下或多或少的吃癟,隻能證明在“新手保護期”的“沒羽箭”張清飛石是真厲害,但是不能說“美髯公”朱仝菜。
但是在梁山泊布置席位的時候,朱仝的天罡星排名第十二,位置相當高,在“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鬆之上,位列八驃騎先鋒使。
在後來兩贏童貫時,朱仝在九宮八卦陣中鎮守中央陣,後大戰禦前飛龍大將酆美,雖說這位禦前飛龍大將酆美被“玉麒麟”盧俊義兩招就給秒了,但是實際上此人實力非常厲害,“美髯公”朱仝雖然與他交戰沒有回合數,但是看得童貫連連喝彩,可見旗鼓相當。
而那禦前飛龍大將酆美後來在“霹靂火”秦明,“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青麵獸”楊誌,“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梁山五虎將齊出,三個八驃騎先鋒使,四個步軍頭領的圍追堵截之中愣是和畢生勝兩個人保護著童貫殺出重圍,一直殺到了“玉麒麟”盧俊義麵前才被活捉,朱仝和他打成平手,實力已經不弱。
後來征討方臘時,朱仝在蘇州之戰中大展神威,陣斬飛雲大將軍苟正、生擒飛熊大將軍徐方。 後又在睦州槍挑元帥譚高,也都是被當做高級戰力派出去的,最重要的是他在“玉麒麟”盧俊義上山的時候曾被宋江當做梁山泊頂級步兵戰力派出去打過盧俊義,這已經證明了其本領。
朱仝,基本上是在《水滸傳》原著裏麵沒有明顯缺點的這麽一個人,李寒笑覺得他是一個可造之材,自身硬實力也足夠,他覺得“美髯公”朱仝是有希望培養成為能夠獨領一軍的大將的。
因為在原著裏,他的結局最好,官也是坐到了梁山泊幸存者裏麵最高的一個,他官至太平軍節度使,還和劉光世一起破了大金。
這也算是側麵說明了他的潛力。
“為蒼生!”
李寒笑給在場的眾人都斟酒一碗,共飲一杯,
當時,李寒笑在正大光明殿內與眾人痛飲達旦,“鐵笛仙”馬麟吹笛,“鐵叫子”樂和彈琴,“青麵獸”楊誌和而歌之,隻不過其歌聲不大盡如人意,但興致之所至,豈會因為細枝末節而更改?故而,暢飲暢談,眾人盡皆大醉,不知東方之既白。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