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袁老道的教學理念

字數:6166   加入書籤

A+A-


    葛明讓張春來給張二黑端過去一大碗,麵不用多,但是湯和肉要多一些,順便把小猴子叫醒,也讓他出來吃點東西。張春來進去沒多久,小猴子就揉著眼睛出來了,看到葛明正在院子裏,還有口鍋熱氣騰騰香味四溢,明顯精神了很多。
    “小猴子,去把丁香姐也叫出來,一起吃點東西,今天你們都辛苦了。”
    “小郎君,這是小的應該做的。”說完就趕緊去葛明房間喊丁香,因為鍋裏的麵好像很香。
    等丁香和小猴子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麵,張春來也服侍完了張二黑出來,張二黑跟張春來本就是遠房堂兄弟,從小一起長大,交情自然深厚。
    “多謝小郎君救了二黑一命。”張春來說完非要行禮,葛明趕緊跑上去扶住張春來。
    “春來大哥,這都是應該的,你說這些就見外了。這些日子倒是辛苦你了,不但要忙夏收,還要過來照顧我的飲食。麥子收的怎麽樣了?”
    “小郎君哪裏的話,照顧小郎君本就是分內的事,再說小郎君還傳授了不少廚藝。咱家的麥子已經收完了,莊戶家的麥子少,這兩天正在收尾呢,差不多要全部收完了。”忙完了夏收,人手也就充足了,葛明已經策劃了很多事情要做,現在缺的就是人手。
    張春來伺候著葛明算是吃過了下午茶,也差不多該做晚飯了,雖然葛明和丁香幾個可能吃不下什麽東西,但是福伯、祿伯還有袁老道需要伺候呢。
    看著張春來忙碌的做晚飯,葛明就又開始胡思亂想了。這個時候的作物比較簡單,頭年秋末種小麥,開春的時候種點穀子、黍子、麻。等收了小麥之後再種點豆子、菜之類生長周期短的作物,這樣一年下來就差不多了。
    因為肥力不夠的緣故,不少農田都要輪種,再加上缺乏畜力、良種,收成可想而知了。
    葛明想說服莊戶的人大量種黃豆或者豌豆,可是土地是莊戶人的命根子,從來不敢輕易更換作物。葛明想著做點豆腐和粉絲,需要讓莊戶上的人看到這東西更能賣錢,否則無法說服別人種黃豆和豌豆。
    這天到了晚上時,莊子上的木匠和鐵匠總算把葛明前些日子想要打造的東西送過來了。葛明檢查了一遍,炒菜的裝備齊全,雖然這口鍋跟後世比差了很多,但是大小薄厚應該能炒菜了。好日子就要來了,葛明的打算就是每天教張春來做菜,自己玩不動炒鍋。
    鐵器都是純手工打造,這個時候還沒有焦炭,無法把鐵融化成水然後澆築。所以需要一錘錘的敲打鐵礦石去掉雜質,然後一錘錘敲打出鍋的形狀來。
    至於做粉絲和豆腐的器具就比較簡單了,全部都是木頭打造的,戴健他爹的手藝確實不錯,也不知道他家竹蜻蜓的生意在沒在做呢。
    想要做粉絲、做豆腐,都需要先把豆子泡上,泡好的豆子磨成漿。想到這裏葛明直拍腦袋,家裏沒有石磨。
    不過莊子上應該有,不然麵粉是哪裏來的呢?問過晚上回來吃飯的祿伯,莊子上確實有,就在莊子中間,是全莊子公用的。莊子上的麥子收的差不多了,葛明打算做點豆腐和粉絲給莊子上的人嚐嚐,以實際行動讓莊子上多種豆子。
    豆腐不著急做,但是粉絲需要先弄澱粉出來。讓張春來幫著把提前購買的豌豆搬了出來,準備一個大木盆,把豌豆放進去,先用靜水淘洗淘洗,然後加水浸泡就可以了。好在晚上還比較涼爽,不然還要麻煩張春來半夜起來換水,不然第二天全都冒泡了。
    用過飯後福伯、祿伯和袁道長,正在院子裏聊天,這也是三人飯後經常幹的事。看到葛明又在讓張春來幫著東搞西搞,已經有些見怪不怪了。
    “小子,你這是又要做什麽?”袁老道對葛明的興趣最是濃厚,每當葛明東搞西搞時,總是能有意想不到的東西出現,所以袁老道也愛東問西問。
    “袁先生,還是讓小子賣個關子,過兩天就能揭曉。”
    “哈哈哈哈,小子還會保密了。看你讓春來幫你泡豌豆,估計又是嘴上抓撓了。”
    “嘿嘿嘿,還是先生了解小子。小子保證,絕對是美食,而且是各位全都沒吃過的東西。”隻要說吃食,葛明都自信心爆棚,不要說莊子上的人,還有自稱見多識廣的袁老道,就連當今皇帝李淵吃過的東西都不如本小郎君多。
    第二天一早,張春來就葛家老宅給幾人做飯,早飯變得簡單了不少,無非粥、麵條而已,農忙正在收尾,連飯食都稀多幹少了,完全不考慮本小郎君營養夠不夠。當然張春來也不用那麽辛苦了,不用再給那三十戶做中飯。
    葛家的麥子早就收完了,各家都在忙著收自家的麥子,不過也已經進入了尾聲。脫粒之後曬幹就可以入倉了,葛明抬頭看看天,天氣真是不錯,持續晴天最適合晾曬。
    眾人用過了早飯,福伯和祿伯依舊出去組織跟夏收有關的事宜,對他們來說隻要沒有全部顆粒歸倉,那事情就不算完。袁老道去廂房給張二黑清洗了傷口,又換過了藥之後就等著葛明跟他繼續讀論語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葛明先看了看泡好的豌豆,囑咐張春來用石磨全部磨成漿,等葛明讀完書再告訴他下一步怎麽做。
    小猴子幫忙拿著書本、鵝毛筆等用具,陪著葛明到袁老道房間進學。
    袁老道今天看著心情不錯,葛明便開口問到:“袁先生,可是有好事發生。”
    “有好事,不過不是老道的事。剛才給張二黑換藥的時候發現傷口沒有紅腫,看來你這個傷口縫合還有酒精清洗傷口確實管用,張二黑這條命算是保住了,老道這是在為你開心。”袁老道臉上笑容不斷,看起來非常滲人。
    “先生不要太誇獎了,小子胡搞的,隻要能把人治好就行。”葛明雖然這麽說,但是小胸脯挺的高高的。
    “老道有一好友,最是癡迷醫學一道,你那一套髒東西的理論老道確實聽不懂,所以昨天寫了一封信,讓你父親幫忙送了出去,相信不久老道的老友將至。”
    葛明沒想到袁老道打算請個高手來跟切磋,心想自己那貧乏的醫學知識,豈不是笑掉大牙,蒙蒙莊子上的人還行。
    “袁先生,小子真是瞎蒙的。到時候丟人也是你丟人,小子年紀小什麽都不懂。”其實年紀小也是優勢,對錯的不用負責,童言無忌嘛。
    “好了好了,今天還是繼續學論語吧,上次學到哪裏了?”
    “小子記得好像是學到了裏仁篇。”葛明答道。
    “背誦來。”
    “先生,你是認真的?您以前可是不要求背誦的。”葛明很委屈,因為自從跟袁老道讀書以來,從來就沒有背誦之類的要求,葛明也隻是為了認識繁體字而已。這麽枯燥的東西要背誦,人不是要瘋了?
    “前幾天你父親捎來口信,讓老道好好管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袁老道很是得意,想要看著葛明出醜。不過袁老道想錯了,自從穿越以來,記憶力實在太好,隻需看上兩遍就能記住。再說葛明還有給繁體字注音以及做筆記的習慣,更是能夠加深印象。
    看著袁老道不懷好意的眼光,葛明開始背誦:
    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好了,就背誦到這裏吧。可知朝聞道,夕死可矣是何意?”正背誦到這裏,就被袁老道打斷了。
    葛明眼睛咕嚕嚕亂轉,不知道為何袁老道把這句拿出來考自己,難道又要開始闡述他的人生觀了?什麽飛升之類的東西?
    “小子說的可能不對,袁先生一定要見諒。小子認為是這樣的,孔子早上聽聞有個老道,到了晚上居然死了。”葛明說完身體往後挪了挪。
    “哈哈哈哈”袁老道不怒反笑,笑得葛明心裏發毛,不自覺地身體又往後挪了挪,萬一袁老道出手就趕緊跑。
    “你小子啊,老道教你詩經,又教你論語,發現你對其中含義並不在意,好像隻是為了識字而已,這是為何?”
    “小子認為讀書識字能夠明白事理就足夠了,據說論語乃孔子的弟子還有弟子的弟子整理的,誰知道裏麵是不是都是孔子的想法。說不定孔子要是看到了論語,都從棺材板跳出來,大喊:老夫沒這麽說過。”
    袁老道聽完繼續哈哈大笑,接著問到:“你這是強詞奪理,如果你不知道含義,又如何知道對錯呢?”
    葛明突然覺得袁老道是正確的,都不知道含義,如何知道對錯?不過還是嘴硬,接著說到:“論語是千年前的書籍,後人可以參考閱讀,但是不能全信。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小子不錯啊,原來還學過孟子?”袁老道還有些驚奇。
    袁老道想錯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在後世實在太出名了,出名到葛明一個學數學的都知道,但是原來這句話出自孟子,這個葛明也是剛才知道的。
    不過葛明還是深施一禮說到:“袁道長說的對,如果不知道其中含義,自然無法知道其中對錯,小子以後一定用心進學。”
    隻是葛明心裏嘀咕著,本小郎君怕你這個老道的解釋在這個時代不是主流,那可就被害慘了,會被當成異類的。雖然葛明本就是最大的異類。
    “小子,同樣的論語,不同的人一定會有不同理解,你說的先識字再明理並沒有錯。老道去過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人和事,才發現書上說的很多都是錯的。”袁老道頓了頓,不知道在想些什麽,接著又說到:“你總需要先學會其中一種解釋,但是又不能當成真理,你需要在以後的經曆中去進行檢驗。”
    葛明突然覺得袁老道確實非常不簡單,他沒要求葛明一定要相信他的講解,隻是讓葛明記住,在以後的生活中去檢驗,去完善。這不是名師嗎?
    這套理論葛明聽著怎麽那麽像明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呢?這老道要不是專注道學,怕是能夠成為儒家宗師一般的人物。這感覺就像是你辛辛苦苦上班,拚死拚活勉強能夠吃飽飯,其實你的愛好能改變世界,但是你不知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人都在沉思,少了說話的興趣,一上午的課草草結束。葛明其實很想對袁老道說,根本就不存在飛升成仙,為何不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說不定能成為名人呢。如果說真的有神仙,那最接近神仙的隻有葛明,可葛明又是最不相信神仙的。
    中午簡單用過午飯,下午才是重點。
    張春來上午把泡好的豌豆全部磨成漿,居然有兩大盆。接下來的步驟就非常簡單了,兩層細麻布過濾這些豆漿,過濾剩下的渣滓還需要清水衝洗幾遍,盡量多的出澱粉。
    過濾好的豆漿隻需沉澱沉澱,當澱粉沉澱之後,木盆上層就成了清水,把清水慢慢舀出去,再把澱粉攤在太陽下曬就可以了。初夏的氣溫已經比較高了,到晚上的時候已經半幹,放在屋簷底下繼續晾幹就行了。
    晚飯過後,葛明又拿了點錢出來,足足有兩百文,拜托祿伯安排人買兩隻羊回來,還有雞蛋,身為小郎君每天兩個雞蛋都保證不了,你說有多淒涼。
    眼看著夏收結束了,葛明也想弄點好吃的給莊戶上的人嚐嚐。對於葛明這種動不動就搞點吃的,福伯和祿伯已經習以為常,再說葛明折騰出來的東西味道確實不錯,幹脆聽之任之了。
    兩頭羊怎麽都不過莊子上的人吃,主要還是為了弄點加了粉絲的羊肉湯,讓莊子上的人知道豌豆的真正價值,這樣大家才會多種豌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