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麻雀鬥不過老家賊

字數:6215   加入書籤

A+A-


    古代考較經常就是背書,葛明現在記憶力變得好了很多,已經不是後世那個怕背課文的娃了,於是就開始背誦起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葛明一邊背誦,劉氏一邊翻著論語。這是論語《先進》篇中的一段,特點就是比較長,足足三百多字。不過對於葛明來說實在太簡單了,一邊背誦一邊想著,後世讀書的時候要是有這個記憶力,哪能少吃多少苦?名校都能考得上。
    葛明背完之後劉氏不斷點頭,心懷安慰,沒想到葛明居然一字不差的背誦了下來。不過劉氏還有些不甘心,實在不想葛明出去瞎霍霍,於是又有了主意。
    “明兒,你雖然背誦的一字不差,但是你可知這段講的是什麽內容嗎?”
    葛明想到這就有點不按套路出牌了,不但要背誦還要閱讀理解?本小郎君不過十歲而已,能夠背下來已經算是聰明的絕了頂了。
    袁老道解釋說過裏麵的內容,於是想了想總結到:“母親大人,這篇內容講的是孔子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的對話,體現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後教、禮樂治國的理念。子路輕率急躁,冉有謙虛,公西華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寧靜。袁道長說他最欣賞的是曾皙,因為他從容不迫,逍遙自在,注重個人道德上的修養追求,最像是道家的人。”
    等葛明回答完了,劉氏也傻了眼,因為她學識有限,也不太懂這段文字到底講的什麽東西。可是最像是道家的人這句讓劉氏有些不喜,我家明兒以後要做官,自然要學儒家。
    葛明看到劉氏半晌沒說話,小聲的問到:“母親大人,可是孩子解釋的不對?袁先生當時就是這麽說的。”聽到葛明講話劉氏這才緩過神來。
    “明兒,袁道長的解釋自然是對的。不過不同的人讀同樣的書,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為娘覺得你可以先記住袁道長的話,等你以後長大了可能會有自己的理解。”
    葛明聽了劉氏的話簡直要拍手稱絕,果然是親生的,跟葛明當初的想法完全一樣,反正袁老道講什麽就記住什麽,但是不能先入為主的認為是正確的,思想這東西還是應該隨主流,不然就成了異類。
    後世人拚命讀書,三歲進入幼兒園,十八歲才參加高考,高考過後哪些不喜歡又必考的學科會被拋到九霄雲外,讀書的目的不是增長見聞。
    深受後世思想的影響,葛明其實也跳不出這個圈,讀書對於現在的葛明來首先是識字,其次是應付考試,因為自己必須做官,做了官才能為所欲為。
    葛明人生觀、價值觀老早已經成型,哪裏是袁老道能改變的了的。到時候什麽思想主流,考試的時候就回答什麽思想流派。這是葛明的心理活動,嘴巴上自然不能這麽說。
    “孩兒知道,孩子年紀還小,其實很多東西聽不懂。”葛明這樣說,劉氏就放心了不少。葛家祖上本就是道家,就算學一些道家的東西也是可以的,但是學多了劉氏就會擔心葛明的前途了。
    最後劉氏總算同意葛明可以去酒樓看看了,但是不能耽誤讀書。得到了劉氏的同意,葛明趕緊給母親施禮出了內宅,跑到自己的小跨院。喊上張春來、丁香和小猴子三人,找到福伯一起去看看酒樓。
    距離上一次在縣城裏逛已經過了好久了,對葛明來說實在沒什麽可逛的,所以平常有空也懶得出來。出了府門就是北大街,往西走上一段就是西大街,然後往南走就是縣城裏最繁華的地方,正處於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中間位置。
    幾人溜溜達達的來到一個不小的門臉旁邊,福伯一指這個門,說到:“小郎君,就是這個鋪子。”葛明一看地方確實不小,還是個兩層的木質建築,隻是有些破舊。
    葛明看了半天才說到:“福伯,這地方算是城裏不錯的地方了,這個鋪子以前是做什麽的?”
    “小郎君,這個鋪子以前也是個酒樓,經營不善關了門,咱家前段時間才租下來。”
    “租的?為何不直接買下來呢?”
    福伯麵露難色說到:“小郎君,您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府裏可沒那麽多現錢。”
    “這個鋪子這麽破舊,一看就需要重新裝修,這要是裝修好了鋪子主人毀約怎麽辦?那咱們不是虧大了嗎?”葛明的這個擔心不是沒到道理,這種事在後世實在太常見了。
    福伯一聽有些不解的說到:“小郎君,為何會有這種想法?阿郎說過不準府裏的人欺負人,在臨渝還有人敢欺負咱家的?”葛明這才一捂腦袋,自家不欺負人就不錯了,還能被欺負?也不看看咱家在臨渝是什麽地位。
    “合約都是縣衙裏備案了的,咱又沒少給租金,這點誠信鋪子主人還是有的,小郎君放心就是了。”葛明聽完不住點頭,差點忘了是在唐代,這時候的人講究人無信不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福伯用鑰匙打開鋪子的大門,幾人走進去之後發現大廳比較大,但是裏麵比外麵還要破舊,矮幾、蒲團等東西原來主人都留下了,但是根本用不上。葛明盤算著弄點後世的桌椅,隻要開始坐在椅子上吃飯,那就再也不願跪坐了。
    在櫃台旁邊有個樓梯,福伯帶著幾人上了一樓,樓梯發出吱呀呀的響聲,好像鬼片一樣。沒錯就是上一樓,我們現在說的二樓在古代叫做一樓。
    古代的建築的名稱非常複雜,有什麽亭、台、房、廊、榭、樓、閣、壇等等。不過要區分也很簡單,葛明畢竟到了大唐這麽長時間,居然還總結出來了規律。
    古代建築最基本的單位其實是亭,亭就是一個頂四個柱子,如果把亭加了牆和門窗,那麽就是屋了。如果屋是兩層及以上,那就叫樓,所以一樓指的是屋上麵的一層,二樓指的就是後世說的三樓。
    閣跟樓的區別不大,閣不過是比樓多幾麵牆和幾個窗子而已,所以古代也經常說閣樓或者樓閣。
    如果把亭拉長,就成了廊,廊就是很多亭組合在一起而已。如果把廊中間的亭加高加寬,那就叫做軒了。如果亭有底座,比如下麵是石頭壘的,那就叫台。
    等到了樓上,才發現樓上比樓下小了一半,站在樓上不靠窗的一邊能夠看到樓下大半,跟樓下一樣是開放的大廳,連個包間都沒有。
    幾人走馬觀花,隻是大致看看。然後又下了樓,福伯用鑰匙打開大廳後麵的門,從這個門進去之後是個院子。院子不小,院子中間是黃土壓實而已,除了周圍有點雜草連棵花都沒有。正前方三間正房,左邊看起來好像是廚房,不過環境比較差。
    右邊是連在一起的幾間廂房,看來以後還能作為員工住宿來使用。張春來看的津津有味,畢竟這以後將是他“戰鬥”的地方。
    等大致看完之後,葛明覺得地段還不錯,正是縣城裏比較熱鬧的地方。店鋪雖然破舊,但好在麵積比較大。
    “福伯,這間鋪子實在過於破舊,不說油漆剝落,連地板和樓梯都吱呀呀的響,看來需要比較大的改動才行。”
    福伯說到:“不知道小郎君有何想法?說實話老仆是無能為力了,府裏估計要省吃儉用幾個月,這才把租金付齊。”
    葛明還以為母親多會做生意,結果隻是花錢租了一間破舊的鋪子,其他的好像都沒考慮。
    “福伯啊,隻是租了鋪子,裝修的錢都沒有,那還開什麽酒店啊?”
    福伯聽了葛明的話之後又是麵露苦色,話說這老頭最近總是苦著一張臉,不知道的還以為別人騙了他的棺材本。糾結半天才說到:“夫人覺得小郎君能辦好,夫人還說小郎君在莊子上有作坊,這點錢小郎君還是出得起的。”
    葛明聽完之後大驚失色,趕忙說到:“福伯,本小郎君感覺被坑了,而且無力掙紮。為了能來鋪子看看,背了半天論語才爭取到了機會。”
    福伯答道:“小郎君,老仆什麽也不敢說。”
    葛明抬頭看著福伯,盯的老頭有些不好意思。
    “莊子裏工坊賺的錢還有其他用處,尤其是造紙坊賺的錢是要買豬崽用的。看來隻能找劉掌櫃,看看洗麵奶賣的如何了。前些日子母親過壽的時候,二哥說洗麵奶正在城裏瘋搶,劉掌櫃也差不多應該過來送錢了吧?”
    福伯沉默不語,丁香暗暗擔心,小猴子依然一臉懵,張春來這邊看看那邊看看。
    葛明看完幾人的表情,接著對福伯說到:“福伯,可有這件鋪子的戶型圖?”
    福伯抓抓腦袋,想了半天才說到:“戶型圖?好像沒有。”
    戶型圖都沒有還怎麽裝修呢?看到葛明鐵青的小臉,福伯解釋到:“小郎君,本來就沒你說的這東西,契約上隻有占地一畝,正房三間,廂房六間。。。。。。”
    原來是葛明想多了,戶型圖這東西後世才有,古代的土地是私有的,人家願意在上麵蓋什麽就蓋什麽,隻要不違製就行。如果真的有戶型圖這東西,估計不是長方形就是正方形。
    葛明尷尬的撓撓頭,對福伯說到:“等本小郎君回去把戶型圖畫出來,你找人把尺寸給我標注出來。”福伯趕忙稱是,葛明感覺待在這裏也沒什麽意思了,於是幾人回了葛府。
    人真是不禁念叨,還沒進府門,就看到劉掌櫃氣正在往這邊跑,葛明見狀趕緊停下來等一等。劉掌櫃到了葛明身邊馬上施禮,氣喘籲籲的說到:“小的參見小郎君。”
    葛明笑嘻嘻的說到:“劉掌櫃這是跑什麽呢?如此氣喘籲籲?”
    劉掌櫃說到:“回小郎君,小的本就是打算來拜見小郎君的,遠遠就看到小郎君的風姿,所以就跑了過來。”說完還用手在額頭上擦了擦汗。
    葛明說到:“劉掌櫃越來越會說話了,不錯不錯。但是下次不要說風姿,這個詞多用於女子,以後可以說英姿。”
    劉掌櫃誇張的說到:“啊呀,原來小人用錯了詞,小人的錯小人的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葛明覺得瞎扯的差不多了,這才問道:“劉掌櫃這是有事吧?”葛明覺得劉掌櫃要麽來送錢的,要麽來求貨的,不然就是又送錢又求貨。
    果然不出葛明所料,劉掌櫃看葛明不願寒暄,這才小聲說到:“小郎君,您弄出來的洗麵奶賣的實在太好了,到了今天上午一塊沒剩,連小人婆娘想用一塊小人都沒同意。所以這次來一是把錢給小郎君送來,二是想問問下一批貨什麽能去拿?”
    葛明左打量,右打量,隻看到劉掌櫃一個人而已,錢在哪裏呢?唐代貨幣隻有銅錢,應該有不少銅錢才是。
    劉掌櫃最近也變得精明了不少,看出了葛明的意思。小聲說到:“小郎君,這麽大一筆錢小的哪裏敢明目張膽的送過來?這次來就是跟小郎君商量商量這錢送到哪裏?”
    葛明聽罷看了看旁邊的福伯,福伯會意說到:“小郎君,天黑後讓劉掌櫃送到側門吧,老仆在那邊等著就是了。”葛明聽後點頭表示同意,劉掌櫃見狀也點頭。
    這時候劉掌櫃又問到:“小郎君,那下一批貨?”
    葛明轉身對福伯說到:“福伯,讓莊子上明天就開始製作吧,五天之後讓劉掌櫃去拿,還是六百塊吧。”
    福伯點頭稱諾,劉掌櫃糾結了一下說到:“小郎君,這次能不能多給小人一些?這次小人可以先付錢。”
    人要是窮啊,原則就比較難把握,此時葛明還真是缺錢的時候,畢竟被劉氏坑了嘛。
    “劉掌櫃可不能太貪心,洗麵奶這東西產量不可能高,幾十人的工坊一個月才隻能收集到六百塊的原料。不過看你人還算實在,那就多給你加兩百塊,真的不能再多了。”
    劉掌櫃聽完之後千恩萬謝,知道葛明本來是要回府的,不敢耽擱太久施禮之後就趕緊走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