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無劍之鞘,無證之言
字數:4826 加入書籤
為此,他年少時候曾多次不服管教,逃學出遊。
後來他養父見自己無論如何打罵,始終都管不住眼前渾小子的撒野心,索性就讓範正源這個本來與他年紀相差無幾的兄弟代為管教。
充當其安置在騰論身邊,寸步不離監督其上課學習的“耳目”與“兄長”存在。
然而最令範父感到無可奈何的地方在於。
他這傻兒子範正源,自己本來讓他跟在騰論身邊,衣食住行,寸步不離的目的是讓他能夠代替自己。
在自己因為公務繁忙,無暇照料騰論這位“故人之子”的讀書與生活情況之時。
範正源陪在其身旁能夠起到時時督促,關心作用,充分發揮自己平日裏在族內子弟讀書學習中名列前茅的帶頭作用。
卻不料,他這傻兒子正如他在自己及冠之年,親自為自己取的字號那般。
興仁興仁,何為仁者教育理念?
有教無類隻是其一,其二在於因材施教,並非隻有讀書人才能施行仁義。
範正源內心深處始終堅定著,即便是那些從未接受過儒家聖人熏陶,連大字都不識一個的鄉野匹夫們。
他們隻要心存仁義,照樣可以成為往聖先賢口中值得敬佩的儒者。
因此在騰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日複一日,月複一月的申訴與“蠱惑”話語下,範正源內心終究有所動搖。
猶豫自己到底是否要違抗父親命令,反過來帶著騰論外出逃學一回。
跟在他身後,去見識見識他所謂的“俠客”與“劍客”是何模樣,說是俠義劍客,其實事到如今回想起來。
當初那名直接影響,帶著騰論內心世界推開所謂劍客,“俠義”之道大門的那人……
他也隻不過是個抱著柄普通鐵劍,整日同小孩子們圍坐在說書先生攤前,給小孩子們講述他以往仗劍“行俠”精彩曆程的……
誇誇其談,說話完全不切實際,沒有任何可信程度的遊手好閑之人罷了。
範府子弟不僅需要勤加讀書,針對其中那些在武道修行上頗具天賦的子弟,族內還會額外給予其免費資源。
例如武功秘籍,強身藥材,練武場地這些東西支持他們武儒雙修。
騰論他盡管從血緣關係上講,並不屬於範府子弟範疇,但在範正源父親的堅持下,他同樣擁有武儒雙修的機會。
相較於族內尋常子弟,他在武道修行上的天賦可謂拔群。
甚至比他身旁“兄長”範正源還要好。
不到弱冠之齡,便已憑借自身天賦,徹底邁過武道“震石”境界的修行門檻。
因此當他帶著範正源,第一次來到此處街頭鬧市之中,來到他以往翻牆出門,最喜歡來的說書攤子前。
本來騰論隻是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結果沒想到運氣還真不錯。
帶範正源第一次來,就剛好碰見了那位遊手好閑的“劍客”,正抱著柄劍,滿臉笑容坐在攤前胡凳上。
趁攤位後方說書先生休息,喝茶之閑,麵向自己身前圍起來的那一圈“小聽眾”……
滔滔不絕講述著自己以往仗劍走天涯,行俠仗義的精彩曆程,上至九天攬明月,下達五洋捉海鱉。
隻有他不敢想的,沒有他不敢說的。
範正源僅是站在旁邊,皺緊眉頭聽了不到片刻時間,便再也忍不住打擾身旁少年,盤腿坐在地上滿臉沉浸的享受模樣。
身為臨近震石境界之人,即便是他,都能輕易看出眼前年輕“劍客”虛實。
周身氣血運轉,加起來還沒他一個半步震石境界的少年充盈,就這實力,也敢在那自說大話?
他實在無法理解,以騰論在武道修行上的眼力,是如何能喜歡上聽人胡言亂語的。
難不成其心底有某種別樣趣味存在?
身為內行人,坐在這看著別人騙小孩子,盡說鬼話。
這種看破不說破的感覺,讓騰論他覺得眼前男子極為可笑,所以他才能坐在這聽個不停,笑個不停?
範正源不解,騰論臉上笑意絲毫不減,似乎還未從男子剛剛講的笑話中緩過神來。
他說,他知道眼前男子是在騙小孩子。
之所以說書先生沒有趕那人走,之所以那男子身前圍著的永遠隻是群小孩子。
原因就在於但凡聽他講故事的人帶了點腦子,都能輕易分辨出,他說的話裏十句最起碼有九句都是假話。
因此說書先生在乎的那些大人顧客,全都不屑於聽眼前人說鬼話。
更有甚者,他們當中還時不時會有人看不過眼,覺得那男子純粹帶壞小孩子,因此站出來當麵拆台。
每逢這時小孩子們都會因為自身麵子問題,不願成為拆台之人口中所說的“蠢蛋”。
從而哄作鳥獸散,遠離鬼話男子。
那男子見到有人當麵拆台,竟也絲毫不感到氣惱,即便那人在站出來拆台之前,早就做好了與人結怨的打算。
有人覺得稀奇,曾問過那年輕男子怎麽每次被人拆台,都一點不生氣。
年輕男子對此問題,總是緊緊摟著他懷裏那柄劍鞘磨損嚴重,看起來無比寒磣的老舊破劍露出笑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有什麽,我本來就是在講假故事給小娃娃聽,他那話又沒說錯。”
聽到如此回答的人自然不願相信,不願相信世間真有脾氣這般好的人,哪怕被人當眾拆台,羞辱都可以做到毫不在意。
隻當眼前人鬼話說盡,實則內心深處懦弱無比,不敢招惹對方。
外加那群記吃不記打的小孩子,回過頭來,第二日還是會忍不住內心誘惑,結伴跑來聽他說鬼話。
這才使得他每次被人拆台,事後都能裝作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樣。
麵對如此傳聞,年輕“劍客”仍不氣惱。
永遠是臉上掛著他那副經久不變的和善笑容,時不時出現在街頭說書先生攤位前。
日複一日,對身前小孩子講述著他那新意層出不窮的假話故事,除了些許趣味以外,經不起任何常理推敲。
講時,他的懷裏還要緊緊摟著他那柄,從未有人見到出過鞘的老舊破劍。
甚至於不少人暗自懷疑,那劍鞘裏麵究竟有沒有劍存在,該不會是那人為充麵子,假裝自己是名劍客。
不知道從哪撿來了一把破舊劍鞘,往上麵粘個假劍柄,從此以後就開始到處宣揚。
宣揚他自己是個行俠仗義,仗劍走天涯的厲害劍客。
任憑身前孩童如何懇求,任憑圍觀大人出於內心好奇,如何起哄,如何開口激他,始終未曾有人親眼見過……
年輕男子懷裏緊摟著的那柄破劍出鞘之時。
他每次都解釋說,身為劍客,俠義之道最基本的準則便是不能恃強淩弱,不能對無辜之人,對弱者亮劍。
與此同時,身為一名劍客,手中長劍也絕對不能隨隨便便就出鞘。
講究出鞘必揮劍,揮劍必有所斬。
前方所斬之物,或人或物,亦或眼前不平之事,心底不平之事。
聽聞此言的孩童大人們,無一例外不屑撇嘴,隻把年輕男子說的理由,當作是他不敢拔劍的推脫言辭。
很可能真就像某些人暗自猜測的那樣,他懷中緊摟著的那柄破舊劍鞘裏……
根本就沒有所謂長劍存放在內!
一切隻不過是他編造出來的又一個謊言罷了,別說那些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
他甚至都不是一名真正劍客,沒有真正屬於他自己的劍。
你說他講給小孩子聽的那些劍客曆險故事是真是假?你說他拿不出任何足以令人信服的事實證明。
他口中行俠仗義,仗劍走天涯的劍客身份是真是假?
喜歡凡儒請大家收藏:()凡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