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滅門慘案

字數:4931   加入書籤

A+A-


    破格拔擢的告示,由潼川府新任知府親自草擬出來,張貼在府衙告示欄上。
    白紙黑字,告示紙上清清楚楚寫著,“原潼川府衙捕快,張乾,因緝拿賊寇有功,為人勤勉,品行端正。
    特此破格拔擢為潼川府衙小使臣,從九品承節郎,督統衙內眾捕役……”
    九品十八階,即便隻是十八階中最低一階的武人官職,由原來“三班奉職”改名而成,背後特恩不可謂不隆重。
    明眼人都清楚,按照以往正常情況,尋常人想要成為這“小使臣”武官。
    絕大多數都隻能走兩種途徑。
    其一為恩蔭取士,此途徑需人父輩入朝為官,立有功勞方可。
    對於他們這群跑來當捕役的平民子弟自然不可能,其二便是參加武舉,要求應試之人文韜武略兼備。
    光有武道實力遠遠不夠,這隻是最基本的武舉要求。
    更重要的考驗在於策論兵書之道。
    這就有點刁難他們武人了,若是他們真有那出口成章,滿腹經綸的本事。
    當初又何必要跑去當個匹夫粗人呢?
    直接安安穩穩坐在家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豈不快哉?
    到時候參加文人科舉,若能考中進士,名譽地位還遠比武人武舉來的厲害,關鍵是他們沒那個本事啊!
    如此一來,有讀書本事的沒必要去參加武舉,沒有讀書本事的參加武舉也沒用。
    故而偌大朝廷武舉,自創辦之初便走進了這個無論如何都難以脫身的死胡同裏,涉及到國之重器問題。
    縱使明知這樣做有很大弊端,也曾有過很多人挺身直諫。
    卻始終無人能夠有力真正改變它。
    除卻以上所說兩種常規途徑,還剩下來最後一種不太常規的做官途徑。
    正是前麵提到的“特恩”隆重。
    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天子官家會給予某些立功之人特殊恩典,以此彰顯皇恩浩蕩。
    置於此處,正是年輕捕頭張乾得以破格拔擢,升任“奉節郎”小使臣的根本原因,所謂不拘一格。
    除卻大宋王朝懸在所有人頭頂上的那個“天公”有此等資格之外。
    還能有誰敢稱隆重特恩取士?
    拔擢告示一出,正如潼川知府內心提前預料的那樣。
    整座潼川府衙內皆是掀起驚濤駭浪。
    大小官吏,爭相奔走,告知與自己關係相近之人外麵告示內容。
    這時再由潼川知府親自出麵,召集府衙內全部衙役,小吏齊聚於府衙大堂,為年輕捕快晉職授官。
    少年人自此徹底褪下了外麵披著的那層虛假“官皮”,身披一襲青衫,風頭無兩。
    眼見自己想要的刺激作用達到。
    潼川知府繼續開口,莊嚴宣告著自己為府衙內所有捕役,快手,從天子官家那爭取得來的“破格拔擢”名額之事。
    自今日起,潼川府衙內每年都會有三個固定的“破格拔擢”名額,擇優選取。
    專供府內無品無級的衙役,小吏。
    除此之外,那些表現優異,盡忠職守的府衙官員,同樣有很多機會受人拔擢。
    隻要他們有能力,有操守……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了,問題關鍵在於年輕捕快張乾此番破格拔擢。
    絕大多數功勞都要歸結於年輕劍客出手,替他抓來的那幾個武者賊寇,若非他們幾個凶名在外。
    堂堂潼川知府,還真不一定能有機會注意到他這個小透明捕快。
    因此風光過後的張乾也沒有忘記感謝年輕劍客,單獨請他去酒樓裏麵喝酒慶功,將好消息分享給他。
    劍客得知其破格拔擢之事,如今已成府衙內正式武官。
    雖然隻不過是個從九品的小小奉節郎官職,卻在名義上有著督統府內所有捕快辦案的權力。
    奉節郎,小使臣,對他本人而言或許隻是個暫時性的過渡官職。
    本身並無多少實際權勢可言。
    但就是這點出身衙役捕快的原因,讓他暫時頂替了潼川府衙內,那位年老體衰的總捕頭所行職權。
    督統府衙內所有,包含總捕頭在內的捕役快手緝拿賊寇。
    對年輕劍客來說再好不過了。
    畢竟他當初之所以要布局接觸麵前這位年輕氣盛的捕頭,真正看重的就是他外麵這身捕快“官皮”。
    現在官皮褪去了,張乾被破格拔擢成武人官員,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官。
    所幸他並未丟掉原來作為捕頭的權力,甚至還自然而然成為,類似於總捕頭那樣的最大“捕役”。
    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沒讓年輕劍客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壞自己腳。
    趁著對方高興,年輕劍客開始旁敲側擊詢問張乾,問他有沒有聽說過一位姓周的凶惡賊寇,善使劍術。
    大約十年以前發生的事情了,自己曾有朋友遭他暗害,身受重傷。
    此次受人之托,前來潼川府便是要弄清那賊寇底細,說不定自己還能有機會替朋友報回當年之仇。
    年輕劍客話語間並未透露出他自己的身份底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將自己置身於“周姓賊寇”對立麵。
    目的是為了避免,當初趕往冷靈府緝拿周姓劍客那夥人,背後勢力察覺到他與周姓劍客的關係。
    到時候事情還未調查清楚,橫生枝節,著實麻煩。
    聽完他的問題,張乾仔細回想片刻。
    發現自己對那位姓周的賊寇劍客毫無印象可言,想來是因為距今年代過於久遠。
    十年以前,那時候的他才多大,還坐在學堂裏麵強迫自己去讀那些聖賢經典呢!兩耳豈聞窗外事乎?
    管他學堂外賊寇橫行,洪水滔天,隻要沒衝到學堂裏麵,把他整個人給淹了。
    那就皆與他不相幹,自然會有與之相幹的人去管,正是因為他內心深處極其厭惡這種所謂“專注”。
    才會不甘於枯坐學堂桌前,想要棄文從武,寧願從最底層的捕快衙役做起。
    他也不願去做窮酸秀才受人尊敬。
    回憶作罷,張乾主動開口,問那周姓賊寇是否在潼川府衙內留有案卷記載。
    倘若有案卷記載的話,那他可以回去帶人好生翻閱下,說不定能從中找到有關周姓賊寇的線索。
    年輕劍客自然點頭,不出三日,事情發展的極為順利。
    張乾他最終在記載“罪大惡極”一類賊寇的眾多案卷當中,找到了數位周姓之人,至於善使劍術者。
    唯周氏子隱一人爾,潼川府人。
    據案卷記載,這位名叫周子隱的賊寇曾經犯下過強闖民宅,連害六條人命的滅門重罪。
    且作案手段血腥,殘忍至極,上至六十老叟,下到豆蔻少女,竟無一人在他劍下得以幸免,甚至連全屍都不曾有。
    皆是被他一劍梟首而亡,死狀之淒慘難言,可謂駭人聽聞。
    除此滅門重罪之外,周子隱為人性格暴戾恣睢,仗著自己有武道實力在身,便四處與人結仇生怨。
    在外曾多次暴起傷人,劣跡斑斑。
    說時,張乾臉上滿是憤怒,膽寒神情,顯然為賊寇喪心病狂所震。
    究竟得多大仇多大怨,才能讓他衝到別人家裏去屠人滿門?身為後來者,光是站在旁觀角度翻閱卷宗。
    看著卷宗上麵那些觸目驚心的文字描述,記載就足以令他感到不寒而栗了。
    幸而卷宗最後結語寫明,惡賊周氏子隱逃竄至江興地帶,後被當地府衙收押監斬,已然伏誅。
    要不然他還真想象不到任由這樣一個罪大惡極之徒逍遙法外,該有多麽悲哀。
    喜歡凡儒請大家收藏:()凡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