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鳴冤無門
字數:5340 加入書籤
意思很明顯,衙役們隻在老叟夫婦口中,他們孫女被拐時的早市附近,找到這幾塊疑似小女孩被拐前所穿衣裳布料。
由此可見,他們口中隻是一不小心走丟了的孫女,的確被人拐走。
就連拐走人後,在被拐地點處留下婦孺孩童的幾塊衣裳布料,以此向衙門表示,不用白費力氣,人是被他們拐走的。
這般猖獗至極的做法,都與前麵幾十個被拐人口如出一轍。
既然已經徹底可以肯定,老叟夫婦的孫女是被那夥隱藏極深,早有預謀的賊寇團夥給盯上了。
衙役們本心不壞,隻是想讓老叟夫婦倆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做好他們孫女十之八九回不來了的心理準備,以免他們整日翹首以盼,期盼越大,失望越重。
到時候遲早有一天,他們整副身子骨會被拖垮。
與其這樣,還不如早在一開始就做好最壞打算,能找回來自然最好,倘若找不回來,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隻可惜,老兩口身子雖虛,內心卻是格外倔強。
當初他們前往衙門報案之時,衙役便好心提醒過他們,不要太過樂觀,還向他們著重介紹了下。
那夥隱藏極深,勢力龐大的“略賣人口”賊寇,他們勢力範圍有多廣。
通常來說,他們拐走的潼川府內婦孺,都會被賣往別處,可能是去潼川府路內某個窮山惡水的偏僻村落裏給人當媳婦。
也有可能是去潼川府路外,某處錦衣玉食的大戶人家裏給人做丫鬟。
甚至有可能是在某處熱鬧非凡的街邊市集旁,以缺胳膊少腿,完全陌生的醜陋麵容示人,跪倒地上乞討。
總而言之,以他們“神通廣大”的本領,要是真有那麽好找。
不用老叟夫婦倆多說,他們衙門裏的衙役早在那夥賊寇拐走三五個人之時,就出手一舉將他們緝拿歸案了。
現如今既然沒有將他們緝拿歸案,自然是因為那夥賊寇太過棘手。
至於具體棘手在什麽地方,無論老叟夫婦倆如何追問,衙役們始終是那句公務涉密,無可奉告。
也正因如此,老叟夫婦倆才會一直不死心,固執認為他們孫女還有救。
隻要麵前這群衙役肯盡心,再多努力嚐試下,他們孫女很快就能被找回來,那麽該如何讓他們盡心盡力呢?
給他們送錢試過了,可惜沒什麽用。
就他們這老胳膊老腿的,能有多少錢送出去?以後日子還過不過了,飯吃不吃?
再者說,那群衙役還真沒老叟夫婦倆想的那般唯利是圖,鬼話連篇,這事確實不是用點錢就能搞定的。
別說他們倆緊咬牙關掏出來的那幾貫錢棺材本搞不定。
哪怕再來幾千貫錢,依舊沒用。
也不知道該罵這老兩口,一個比一個死心眼,還是該心疼他們,可憐他們辛苦忙碌大半輩子。
誰料到了臨進棺材前最後一腳之時,本該他們好好享受的天倫之樂。
硬是被人活生生拆散開,打碎掉。
三年前,他們兒子,兒媳先後染病去世,那是老天爺不給麵子,硬要折騰他們家,任誰來都不好使。
他們咬碎牙齒,強撐著“一口氣”,倒也能往肚裏咽進去。
可現如今呢?那夥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的人販子們,竟然要把他們老兩口活下去的最後一口氣給攪散。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好!既然他們不肯讓自己這兩把老骨頭活,那不活就不活了!
老叟夫婦倆,要錢沒有,要命倒是有兩條,隨時隨地可以讓他們取走,老兩口枉活大半輩子。
還真就不相信如今這世道,徹底沒有王法,沒有天理了!
光天化日之下強搶孩童,略賣人口,他們敢在這潼川府裏無法無天,老叟夫婦倆就去請能治他們的天出來!
若是府裏的青天大老爺還拿那夥賊寇沒辦法,那他們大不了跑到臨安府去。
跑到天子門前告禦狀!有本事他們就去讓天子也包庇他們,他們要真有這本事,直接把自己弄死算了。
就這黑天狗日的,老兩口還不如指望死後投胎,投個好世道當人去。
懷揣著這樣……幾乎沒想活的念頭,老叟夫婦倆整日天不亮便起床,帶足一天吃的饅頭稀飯。
互相攙扶著走到潼川府衙門,大門口石階下方,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們本來打算敲那府衙大門兩側,擺放著的鳴冤鼓,隻可惜門前守衛衙役認得他們,知道他們倆來幹嘛的。
故而眼疾手快,將那鼓給搬進衙門裏去了,還找借口說鼓有問題。
剛好近兩日敲不得,鼓沒修好。
見此情形,老兩口即便氣的咳嗽不止,也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大宋律令上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寫著,百姓凡有冤情需要上訴者,皆需敲響衙前“登聞鼓”傳達。
不得強闖衙門,如有冒犯,一律按謀逆賊寇論處。
歎奈何,上有律令,下有對策。
大宋律令是規定了衙門官吏不得阻撓百姓上訴冤屈不假,但它也沒規定,不能讓那“鳴冤鼓”出現毀損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有禁止看情況。
因為這些正常損耗原因,暫時耽誤兩天,能有什麽大問題?
倘若在修鼓的這兩天時間裏,恰巧原本想要上訴冤情的百姓,恍然大悟,發現是自己誤會了衙門主官的公正英明。
事後反悔,沒有冤情需要上訴,那才叫皆大歡喜。
而負責促成這一皆大歡喜局麵出現的,當屬衙役小吏,也正因如此,才會有衙門中人“護送”老兩口回家的場景上演。
沒辦法,誰讓老叟夫婦倆年紀這麽大呢?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從情感道德層麵考慮,誰家裏還沒個需要人侍奉的老父老母了?又有誰敢說,自己以後不會變得像他們這般年老體衰?
到那時候,被欺負的人若是換成他們自己,誰心裏能好受?
尊老愛幼曆來為華夏民族傳統美德。
再者說,從道理層麵考慮,別看老叟夫婦倆年老體衰,身子骨弱的一推就倒,關鍵他們命還脆啊!
關係人命無小事,如果有,那也隻能說明這世道的確爛進骨頭縫裏了。
更何況又是在府衙大門前這一特殊,敏感地帶,別說衙役們不敢用粗暴方式推搡,驅趕老叟夫婦倆。
甚至於連句重話都不敢對他們說,生怕他們哪口氣沒喘上來。
到時候就是真的飛來橫禍了。
說起來還頗為可笑,豈止老叟夫婦倆拿眼前這群,皮笑肉不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衙役們沒辦法。
看見他們就心煩,還得被他們惡心。
對這群整日累死累活,口水唾沫說幹了都沒口茶水喝的“可憐蟲”而言,他們內心又何嚐不是如此想法?
衙門查不清案子,緝拿不了賊寇,關他們屁事啊!
又不是他們拐賣的老兩口孫女。
平日裏這麽多醃臢破事,銀子好處他們是半點沒見著,責任罵名他們是一點沒少背。
頭頂那些大人物做的孽憑什麽要讓他們來償還?底下那群市井小民翻的白眼又憑什麽要讓他們來承受?
他們難道不想早點抓住那群不得好死的人販子嗎?
他們家裏難道沒有娘子兒女要養嗎?
碰到這種油鹽不進的老倔骨頭,還一碰就是碰兩個。
任憑他們好話說盡,道理講遍,老叟夫婦倆全當癩蛤蟆放屁,一心要找知府大人還他們公道。
他們也不動腦子想想,自己這群人到底是幹什麽吃的,到底聽誰的命令做事?
要真有青天大老爺願意見他們,願意還他們個公道,自己又不是沒進去稟報過,關鍵有人願意嗎?
他們倆不怕死,覺得大不了跑去臨安府,一層一層往上告。
告到最後,天子門前告禦狀!
總有人願意幫他們,願意還他們個公道,還他們個白嫩丫頭吧。
他們想找死,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可他們最後死了的屍體,總得自己找個合適地方埋進去吧,不能擺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影響活人。
更不能綁在自己一家老小賴以生計的飯碗上,綁在自己背上拖著,攔著不讓走路吧。
做人講點道理,講點良心不行嗎?
喜歡凡儒請大家收藏:()凡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