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把浙東老鄉打包送去遼東

字數:4180   加入書籤

A+A-


    人是不經念叨的。
    就在李善長琢磨著劉伯溫為什麽沒有跳出來的時候,劉伯溫就直接跳了出來。
    “殿下,臣覺得駙馬爺跟胡惟庸還是太保守了些。”
    嗯?
    隨著劉伯溫的話音落下,朱標和李善長當即就滿臉懵逼的看向劉伯溫。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
    說胡惟庸保守也就算了,關鍵是他楊癲瘋還保守?
    李善長開始三省吾身。
    老夫算計楊癲瘋的手下,是不是太保守了?
    老夫試圖通過打擊結社來針對那些個混賬王八蛋,是不是太保守了?
    跟劉伯溫這個老匹夫比起來,老夫是不是太保守了?
    壞了,老夫居然成了保守派!
    正當李善長胡亂琢磨時,劉伯溫又繼續說道:“臣聽說遼東之地苦寒,人煙斷絕,道路榛塞。”
    朱標感覺這話有些耳熟,仔細想了想,這好像是自家姐夫在奏本裏描述寧陽縣有多麽窮苦的說法?
    李善長同樣也感覺這些話有些耳熟,隻是李善長沒有去想為什麽耳熟,反而開始心疼金、元的蠻子們。
    畢竟金國是起於遼東,元廷現在退守遼東更北的地方。
    按照他劉伯溫的說法,遼東之地人煙斷絕,道路榛塞,那蠻子們得過著什麽樣兒的苦日子?
    哦,還有胡惟庸。
    胡惟庸現在被廷推到遼東去做首任布政使,他以後的日子估計也不好過。
    不過,胡惟庸純粹是咎由自取。
    但是他跟老夫爭一爭中書省左丞相的位置,老夫就把位置讓給他,他還用去遼東嗎?
    所以說啊,胡惟庸受的苦難都是他自己選擇的,怪不得別人。
    李善長的思路越想越偏,劉伯溫又繼續說道:“光是遷移吉安、建陽、餘姚之地的百姓,又怎麽可能在短時間內開墾出遼東的土地?”
    “更何況還有胡元留下的四等人餘債未銷,不從江南大量遷移百姓去遼東,南北之間百姓對立的情況,隻怕一時難以改變。”
    “再考慮到人有思鄉之情,遷移到遼東的百姓多半也會想著能回老家看一看。”
    “所以,臣覺得應該再多遷移一些江浙沿海的百姓過去。”
    說到這兒,劉伯溫先是向朱標告了聲罪,接著又起身走到一幅巨大的地圖前麵,伸手在遼東和江浙一帶畫了條線。
    “殿下且看,從遼東到江浙一帶,若是有海船的話,其實也用不了多久。”
    “若是在登州、即墨等沿海的州縣海邊設立中轉,遷移到遼東的百姓在回鄉時也可以中途停靠。”
    “吃飯,休息,買一些當地的特產,既能緩解他們旅途的疲憊,也能促進這些中轉之地的商業。”
    “一舉而多得。”
    李善長再次看向劉伯溫。
    還得是你啊,老劉,你這是打算把你的浙東老鄉們打包送去開荒啊。
    嘖嘖。
    遼東苦寒。
    浙東老鄉。
    這倆詞兒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個胡惟庸。
    倘若老夫是他劉伯溫的浙東老鄉,這會兒就該趕緊想辦法請夏煜請頓酒,好歹安排個不大不小的罪名,直接發配去登州府做苦役,也好過被他劉伯溫送到遼東去開荒!
    李善長一邊在心裏吐槽,一邊說道:“光是沿海一帶的百姓怎麽夠?”
    “跟江南內地的百姓比起來,沿海一帶的百姓會種地嗎?”
    李善長將目光投向朱標,拱手說道:“依臣之見,既然要遷移百姓去開荒,而且是大麵積、長時間的開荒,就不能隻盯著沿海一帶的百姓。”
    朱標直接點了點頭。
    遷唄。
    江南沿海的也好,江南內地的也罷,隻要遷到遼東,胡惟庸自然會想辦法安頓好他們。
    想到這兒,朱標便笑著說道:“孤想起來了,姐夫曾經說過,遼東之地雖然苦寒,但是土地卻算得上一等一的肥沃,若是開發得當,便是塞外魚米之鄉。”
    “既然要遷移百姓過去,那就不妨多遷一些。”
    “胡參政也算得上老持有重,有他在,必然能安頓好這些百姓。”
    說完往遼東遷移“百姓”的事情,朱標又繼續說道:“孤忽然想到,登州府能有屯墾農場,遼東不也一樣可以有?”
    李善長和劉伯溫微微一怔。
    登州府屯墾農場是楊癲瘋臨時弄出來的,用於安置那些不適合繼續待在軍中卻又不願意離開軍中、以及那些想要退出軍中卻不知道該往哪裏去的衛所軍士。
    那遼東的屯墾農場呢?
    在大量遷移江南百姓去遼東的前提下,在遼東搞什麽屯墾農場就有一種脫了褲子出虛恭的感覺。
    如果不是他朱副皇帝閑的沒事兒幹,那他是想大量裁汰衛所軍士?
    想到這兒,李善長不禁和劉伯溫對視一眼。
    李善長直接搖了搖頭,勸道:“殿下三思。”
    朱標哦了一聲,問道:“為何?”
    李善長道:“殿下,各地的衛所軍士裁汰之後,可以在當地搞屯墾農場,沒必要把人都送去遼東。”
    關鍵是你得考慮人家是不是願意去遼東。
    畢竟遼東苦寒是出了名的。
    在沒有變成塞外魚米之鄉以前,那些被裁汰下來的衛所軍士們又怎麽可能願意去遼東?
    再者說了,裁汰衛所軍士是那麽容易的?
    一想到衛所裏的那些丘八大爺們,李善長又忍不住有些頭疼。
    真他娘的見鬼了。
    真的。
    要說允許丘八大爺們退出軍籍,轉為地方的民籍,估計那些丘八大爺們一個比一個積極。
    但是要說讓他們退出軍籍,然後去屯墾農場裏過那種半軍半民的日子,估計這些丘八大爺們就敬謝不敏了。
    也不知道他楊癲瘋是怎麽勸說那些大爺們同意去屯墾農場的。
    現在朱副皇帝打算跟他姐夫學,大量裁汰衛所軍士,他能成功嗎?
    李善長越想越是頭疼,勸道:“以臣之見,不如先看看登州屯墾農場,後麵再設置遼東的屯墾農場?畢竟涉及到各地的衛所,眼下又正是北伐的節骨眼兒,大量裁汰軍士……”
    沒等李善長把話說完,朱標就笑了起來,說道:“韓國公想的岔了,誰說孤要大量裁汰衛所軍士的?”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