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完了,太子殿下被氣出毛病了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A+A-


    朱標笑眯眯的說道:“裁汰衛所中那些不願意從征的軍士是必然,各地是否設立官營農場則是要看登州農場試行之後的效果。但是遼東的屯墾農場,卻跟這事兒無關。”
    李善長和劉伯溫皆是一愣。
    遼東屯墾農場跟裁汰衛所軍士無關。
    那跟什麽有關?
    朱標站起身來,走到那幅巨大的地圖前麵,伸手比劃著:“眼下咱們大明有兩個問題是比較迫切的。”
    “一是南北離心。”
    “有些北方百姓不把南方百姓當成自己人看待,甚至稱呼南方百姓為南蠻子。”
    這是自從著名的兒皇帝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就埋下的鍋,到了胡元的四等人政策又把這個鍋給無限擴大化。
    比如著名的九拔都張弘範在崖山擊敗南宋張世傑大軍之後,就在石壁上刻“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
    言語之間,渾不把自己當成漢人。
    或者說,張弘範把自己當成了漢人,卻把江南百姓視作“南人”。
    朱標又繼續說道:“第二個問題,就是有些人從來不把百姓當人。”
    鄉賢士紳,以及那些將要成為鄉賢士紳的讀書人。
    前者的結局已經注定。
    隨著劉伯溫、胡惟庸乃至於李善長的九族名單在閻王殿前瘋狂閃爍,江南的士紳集團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最後的下場都是去遼東開荒,又或者是去登州做苦役。
    後者呢?
    朱標微微歎息一聲,說道:“官員是讀書人來做,鄉賢士紳也是讀書人來做。”
    “要是讀書人的心黑了,最後受苦的就會是百姓。”
    “百姓活不下去了,就一定會再搞出莫道石人一隻眼,說不定哪天就會再現魚腹藏書的故事。”
    “孤琢磨著,該怎麽樣才能讓讀書人的心腸不變黑?”
    “思來想去,孤覺得還是先弄一個遼東農場,讓將要做官的讀書人先去農場裏耕種一年,讓他們知道耕種的艱辛。”
    李善長和劉伯溫對視一眼,感覺有點兒難繃。
    人家讀書人寒窗苦讀,圖的不就是做官?
    你一杆子把人弄去遼東開荒耕種,人家讀書人能樂意?
    李善長心中歎息。
    太子殿下還是太年輕。
    看到楊癲瘋有什麽新花樣兒就想著拿來用用,卻渾然不考慮玩砸了會有什麽後果。
    正當李善長琢磨著該怎麽勸諫朱標時,朱標卻又繼續說道:“如果登州屯墾農場的效果不錯,孤還打算讓人在邸報和報紙上麵多寫幾篇文章,號召天下各地的讀書人去當地的官營屯墾農場學習耕種。”
    李善長頓時坐不住了。
    怎麽你還越說越來勁了呢?
    這種得罪天下讀書人的事情是你說幹就能幹的?
    不行,老夫必須得好好勸勸太子殿下,絕不能冒然搞出這麽大的動靜。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就算要動那些讀書人,起碼也得先解決鄉紳問題之後再說。
    李善長向劉伯溫使了個眼色,正打算站出來勸說,朱標卻又說了一句:“還有滿朝勳貴家的子弟,在入仕之前也得先去農場待上兩年。”
    隨著朱標的話音落下,李善長原本想要勸諫的話語頓時又憋了回去。
    完了,太子殿下被氣出毛病了。
    他要動士紳,他要動讀書人,他甚至還要動勳貴家的子弟。
    這是打算跟他姐夫學,徹底站到士紳和勳貴們的對立麵?
    正當李善長琢磨著是不是要給朱皇帝寫封信,讓朱皇帝趕緊回來主持朝政時,朱標又意味深長的說道:“勳貴們與國同休,大明落敗了,勳貴們可就不值錢了。”
    隨著朱標的話音落下,李善長和劉伯溫頓時皺起了眉頭。
    道理確實是這麽個道理。
    朱副皇帝的這些想法也是好的。
    問題就在於,這些想法絕不能現在就去實施。
    李善長皺著眉頭說道:“殿下諸般想法都是對的,也都是一番美意。”
    “勳貴那邊,臣和誠意伯可以去跟他們說明白,相信他們也能理解。”
    “但是號召天下讀書人去各地官營農場學習耕種這事兒,是不是先緩緩再說?”
    朱標點了點頭,笑道:“孤剛剛已經說了,要先看登州農場的情況再做決定。”
    ……
    剛剛離開皇宮,李善長就攔住了劉伯溫,問道:“青田兄怎麽看?”
    劉伯溫直接翻了個白眼,答道:“善長兄怎麽看,基就怎麽看。”
    你李善長的九族名單在閻王殿閃爍兩次,我劉伯溫的九族名單卻是在閻王殿反複閃爍,九族老小的一隻腳在閻王殿前反複橫跳,說不定哪天就會徹底栽進去。
    你李善長是與國同休的韓國公,老夫也同樣是與國同休的誠意伯,你落不了什麽好兒,老夫也同樣落不了什麽好兒。
    所以,殿下要對那些士紳和讀書人下手,我劉某人不主動遞上刀子,都是老夫這個禦史台都禦史的失職!
    李善長幹脆也不再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道:“青田兄難道不覺得殿下操之過急麽?”
    劉伯溫頓時又翻了一個白眼,反問道:“殿下沒有立即推開這些事情,難道還不夠緩麽?”
    “我知道善長兄是擔心有些人會狗急跳牆。”
    “但是……”劉伯溫伸手指了指東邊的方向,說道:“殿下東宮裏多了一個百戶所的兵力做為護衛,而且這些護衛全都是寧陽縣出身,又或者是駙馬府親衛出身。”
    “有他們在,就算有些人狗急跳牆又能怎麽樣?”
    “更別說上位和娘娘還在寧陽縣,二皇子和五皇子在登州,三皇子和四皇子在軍中。”
    “說是狗急跳牆,可是那些人真敢跳出來?”
    “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之輩罷了。”
    “好大事兒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他們也就是能躲在幕後使壞。”
    “真讓他們跳出來,隻怕他們還沒那個膽子。”
    略微頓了頓,劉伯溫又補充道:“善長兄可別忘了,現在負責孩童案和鐵器案的可是聲名在外的楊……駙馬爺。”
    “以我之見,殿下能順勢提出這些,多半是已經提前跟駙馬爺研究過,甚至有可能已經得到了上位的首肯。”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