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
字數:4338 加入書籤
盡管劉伯溫說得言之鑿鑿,李善長卻總覺得沒那麽簡單。
正如劉伯溫剛剛說的那樣兒,太子殿下在京城主持朝政,上位和皇後娘娘在寧陽縣,二皇子和四皇子在軍中,三皇子和五皇子在登州府,這種局麵又是不是上位有意而為之?
如果是,那就隻能說明一件事。
上位已經信不過地方官府,甚至已經信不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那他是否還信得過淮西的老兄弟們?
應該是信得過的。
可真要說信得過,那又為什麽會變成今天這種局麵?
還有淮西的那些老兄弟們,這些人裏有多少是幹淨的?又有多少會被牽扯到一場場的大案中去?
即便上位能信得過淮西的老兄弟,可要是不斷的有人被卷進去,這份信任早晚也會消磨幹淨吧?
沉默了好一會兒,李善長才歎息一聲,說道:“也不知道,這場大案究竟要什麽時候才能落幕?”
劉伯溫微眯著雙眼,說道:“你方唱罷我登場,哪兒有落幕一說?”
略微頓了頓,劉伯溫又繼續說道:“等過完今年,駙馬爺在登州府就三年了吧?”
隨著劉伯溫的話音落下,李善長頓時警惕起來。
大傻劉,你又想幹什麽!
瞧著李善長滿是警惕提防的模樣,劉伯溫直接笑了一聲,說道:“老夫覺得,駙馬爺在查案這方麵挺厲害的。”
李善長毫不猶豫的說道:“你想都別想!”
把楊癲瘋弄到禦史台衙門?
好家夥,大傻劉你是真敢想啊——他楊癲瘋本來就夠癲的,要是讓他去了禦史台,天天沒事兒就想著抓人、噴人,那老夫以後還能睡個安穩覺嗎!
李善長神色不善的盯著劉伯溫道:“駙馬爺不可能去禦史台,他得先來六部,然後再去布政使司主政,然後再到中書……再到內閣。”
“你劉青田又不是看不明白,這是他以後的路,也是上位早就已經給他準備好的路。”
“為了給駙馬爺鋪好這條路,上位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思。”
拋開駙馬都尉不說,正常人光是從知縣到知府這條路就不知道要走多久。
可是他楊癲瘋呢?
當了兩年知縣就直接升任知府。
為了讓他楊癲瘋能名正言順的從正六品知縣跳到正四品知府,中間甚至還給他加了一個鴻臚寺少卿的官職。
當然,從知府到布政使的路,肯定要比從知縣到知府的路更難一些。
可是上位現在不又給他加了一個八省巡撫的官職?
八省巡撫啊,還是那種手握王命旗牌、尚方寶劍,能隨時調動衛所甚至可以裁汰衛所軍士的八省巡撫。
等搞完這一次的大案,他楊癲瘋就必然該進京做官。
那麽問題來了。
楊癲瘋進京做官,上位能舍得讓他好女婿去六部做個主事、員外郎、郎中、司務之類的小官?
就算他朱皇帝的腦袋忽然不靈光了,老夫這個中書,啊呸,是老夫這個內閣首輔大臣也絕對不會同意讓他楊癲瘋去做小官的。
那踏馬不是純純的浪費嘛!
所以,隻要他楊癲瘋要進部,就必然是侍郎起步。
再往後就是一年侍郎、兩年尚書,然後就可以放出去做幾年布政使。
兜兜轉轉幹上幾年的布政使,再回到內閣。
整個流程差不多就是老夫先替他楊癲瘋做幾年內閣首輔,等他把朝堂和地方都摸熟悉了之後,老夫再徹底退休,讓他楊癲瘋來接手內閣。
現在你劉伯溫竟然也盯上了楊癲瘋,妄想把他弄去禦史台禦門?
大傻劉,你在想屁吃!
李善長直接黑著臉說道:“與其惦記駙馬爺,你倒不如先惦記著登州大堂和寧陽縣學的那些個生員。”
劉伯溫同樣黑著臉,冷哼一聲道:“老夫何曾說過要讓駙馬爺來禦史台?”
就算老夫剛剛是這麽想的,現在也絕不會承認!
劉伯溫皮笑肉不笑的說道:“老夫想的是,駙馬爺久居北地,不知江南風土人情,恐怕也不太好。”
李善長微微一怔,問道:“你想讓駙馬爺來江南?”
劉伯溫直接點頭。
正所謂惡人還需惡人磨。
雖然已經定好了要把江南士紳們遷移到遼東,但是總不能把所有的士紳全都遷移幹淨吧?
倒不如讓他楊癲瘋來江南做官,把江南士紳放在他楊癲瘋的眼皮子底下。
看看到底是江南士紳們魔高一尺,還是他楊癲瘋道高一丈。
然而李善長卻微微搖頭,左右打量一眼後低聲說道:“青田兄,你覺得金陵適合做大明的京城麽?”
隨著李善長的話音落下,劉伯溫頓時睜大了眼睛,問道:“善長兄的意思是,遷都?”
李善長點了點頭,說道:“駙馬爺此前上過的那些奏本,尤其是關於登州榷場的奏本當中曾經提到過,各州縣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其定位。”
“偏重工坊的。”
“偏重耕種的。”
“偏重漁業和航海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有偏重商業的。”
李善長再次壓低聲音,說道:“金陵……不太適合做為都城。”
“隻不過,眼下咱們大明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又或者是邊境,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太多太多,上位暫時沒功夫考慮遷都之事罷了。”
“等再過上幾年,平定了胡元,捋清了朝堂和民間,遷都幾乎就是必然之事。”
“所謂的江南之地,到時候就會分成兩部分,沿海的偏重於海貿和商業、鹽場、漁業,靠內的偏重於耕種和工坊。”
“金陵既然不再是京城,再加上經過幾場大案,那些士紳們損失慘重甚至十不存一,駙馬爺來江南的意義何在?”
被李善長這麽一說,劉伯溫頓時也想起了之前看到過的幾份奏本。
楊癲瘋確實在奏本裏說過,要讓各個布政使司乃至於州縣,根據其自身的優勢條件來確定其定位。
根據這個說法,金陵也確實不太適合繼續做為京師。
首先就是無險可守。
其次就是曆朝曆代,凡定都於金陵者,大多都是小朝廷。
如果金陵不適合做為京師,那新的京師又該選在哪裏?
劉伯溫稍微琢磨一番,忽然伸手指了指北邊,低聲道:“北平?”
李善長直接點了點頭,說道:“老夫是這麽猜的,具體如何,卻還得看上位和殿下究竟如何決斷。”
劉伯溫長舒一口氣,說道:“原來如此。”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