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知識共享

字數:3811   加入書籤

A+A-


    這一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
    兩邊的科學家都異常謹慎。
    哪怕是傑森和薑啟也暫時按捺住心中的激動。
    討論甚至延伸到了化學鍵、生物大分子結構等層麵進行簡要對照。
    直到確認兩個世界的物理規律一模一樣,隻是電子所帶電荷不同。
    這一不同導致了其實一些粒子的不同,但無傷大雅,不影響交流。
    聊完這一切後,陳理發言道:“兩位對我們外骨骼裝甲技術以及相關技術感興趣。”
    “而我們迫切的想了解有關詭異科學的理論,以及詭異探測衛星的技術。”
    “但外骨骼裝甲技術是長期工程,所涉及到的方麵太多,哪怕是講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想來兩位的詭異科學理論和詭異探測衛星也是如此。”
    吳垠和傑森兩人點了點頭。
    一個成體係的理論和一個完整的技術,再怎麽簡短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講完。
    醫生裏麵偏向理論研究那部分同誌,到現在還沒鑽研透聯盟現在的詭異科學理論。
    陳理接著說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先為接下來的合作定下大綱。簡要概述一下各自的技術。”
    說罷,他看向坐在中間的三人組。
    陸淵見狀,點了點頭。
    “第一次接觸,重在建立聯係與信任,熟悉彼此。真正的知識交流與共享,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係統工程。”
    “待正式合作啟動,雙方更多的研究員將有機會進入這片空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四人都同意。
    畢竟這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們明白,深淵首次會麵便聚焦科學家,正是為了確認雙方的知識水平和潛力,為未來奠定堅實的互信基礎。
    見眾人都同意,陸淵想了想,讓采薇變了個硬幣出來,對眾人說道:
    “我來拋擲這枚硬幣,正麵落地就由正電子世界先來講述,反麵落地就由負電子世界先來講述。”
    “待到講述完畢後,再留下提問時間。各位覺得怎麽樣?”
    不是他在意這個順序問題,是怕兩邊一會又……
    “你先說你先說。”
    “你先請你先請。”
    四人自然是服從深淵的安排。
    硬幣投擲,反麵落地。
    由負電子世界先講述。
    考慮到理論是實用的基礎,吳垠也起身走到白板旁邊,從空中拿起一根筆,看著全是公式和圖像的白板。
    嗯……橡皮擦和刪除鍵在哪裏?
    蘇采薇看出來他的疑問,便問道:“這上麵的東西還要不要?”
    麵對這個神秘莫測,能力超標的邪眼,吳垠就像第一次見到太歲一樣,恭敬道:“不需要了。”
    聽到回答,蘇采薇大手一揮,白板瞬間又變幹淨了,想了想,她又準備了一個黑板擦模樣的東西懸浮在空中。
    “寫錯了用這個擦就可以了。”
    剛才眾人的討論太混亂了,寫錯了,也是自己隨意一塗,然後寫在旁邊。
    物理規律相同,那寫出來的公式大家都能看得懂,不管再亂,寫在哪個犄角旮旯,大家也能看得懂。
    現在不一樣,吳垠講的東西陳理和薑啟不懂。
    要是還和剛才那麽亂,那這兩個人就很難理解。
    吳垠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
    首先引入了詭異能量體,以及物質和能量共存態。
    然後又順理成章的講到了汙染度。
    到這裏,薑啟和陳理都還能聽得懂,甚至沒什麽壓力。
    畢竟他們也研究到這裏了,隻是很多細枝末節他們沒開始研究,而且研究的也沒有這麽深入,這麽細節。
    此刻聽吳垠講述,雖然很簡略,但他們還是聽得如癡如醉,跟吃了人參果一樣暢快。
    尤其是薑啟,恨不得雙擊太陽穴截圖。
    “我們注意到,詭異分為兩種狀態,發動詭異能力時以及未發動詭異能力時,我們將其稱之為常態以及激發態。”
    “必然有一種量決定著兩種狀態之間的轉化,我們找到了這個量,並將其命名為能量不穩定性。”
    “說到能量不穩定性,我們需要在詭異能量體的基礎上繼續深入。”
    “經過我們的猜測,推理和實驗,最終可以確定,實體詭異都是由光子構成的封閉光子係統。”
    從這裏開始,吳垠講的內容對薑啟和陳理來說就已經超綱了。
    他們完全是在憑借個人能力理解。
    而吳垠講的又很簡略,所以他們都隻是了解個大概,就跟看速成課一樣。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很難跟上吳垠的思路。
    吳垠已經刻意放慢了節奏,但他對這套親手奠基的理論太過熟悉,許多關聯和推導在他腦中已成直覺。
    陳理可能是老了,努力跟進了約二十分鍾,便感到思維逐漸遲滯。
    那些精妙的概念仿佛在腦中打滑,難以抓住。
    正想開口請吳垠同誌放慢速度,卻看到自己的學生還在認真的聽講。
    薑啟身體微微前傾,雙眼緊盯著白板和吳垠寫出的每一個字符,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手指在空中勾勒著看不見的公式。
    那份全然的投入,那種在知識迷霧中奮力前行的專注光芒……像一道閃電擊中了陳理。
    恍惚間,他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講堂。
    台下坐著寥寥數人,大多神遊物外。
    隻有那個角落裏的年輕身影,自始至終,目光如炬,心無旁騖,眼中隻有對知識的渴望。
    現在的薑啟與當年那道身影重合。
    當年,他還很稚嫩。
    現在,他正值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