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字數:4117   加入書籤

A+A-


    乾清宮內,鎏金獸首香爐吞吐著龍涎香霧,將明黃色的幔帳熏得氤氳朦朧。
    朱厚熜斜倚在紫檀蟠龍榻上,素白指尖捏著海瑞新遞的奏疏,朱批朱砂未幹的"風聞奏事"四字在燭火下泛著血光。
    案頭紫檀匣已堆滿彈劾楊廷和的折子,邊角卷起的宣紙上,墨跡被指腹摩挲得發毛。
    "這海剛峰倒真是茅坑裏的石頭。"
    朱厚熜冷笑,指甲劃過奏疏裏"結黨營私鹽稅巨貪"等刺目字眼,忽然將折子甩向銅鶴燭台。
    火苗瞬間舔舐紙角,未燃盡的殘頁打著旋兒飄落在金磚地上。
    "每日卯時三刻準時遞折,倒比欽天監的漏刻還準。"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永躬身拾起餘燼,眼角餘光瞥見禦案上那疊泛黃的江南鹽稅卷宗。
    五年前漕船傾覆案的墨跡仍清晰可見,楊廷和時任內閣次輔,卻在查案中途突然停止,卷宗草草封存。
    如今海瑞重提舊案,刀鋒看似淩厲,卻總差那致命的三寸。
    "陛下聖明。"
    王永將灰燼掃入琺琅盤,道:
    "楊閣老自陛下登基後,連早朝站班都刻意落後半步,府中幕僚裁撤了大半……"
    話音未落,窗外驟起一陣穿堂風,吹得廊下的銅鈴叮當作響,驚起禦花園裏的夜梟長鳴。
    案頭《銓選章程》的宣紙上,徐階小楷工整如刀刻。
    朱厚熜指尖劃過"異地任職三年考滿"等條款,硯台裏的朱砂被攪動出漩渦。
    這位素有"甘草國老"之稱的吏部侍郎,每日穿著洗得發白的仙鶴補服周旋六部。
    呈上的文書皆是滴水不漏的政務,連東廠番子潛伏月餘,也隻探得他每日焚香抄經的尋常作息。
    "徐階前日遞的謝恩折子,倒比翰林們的駢文還素淨。"朱厚熜突然開口,朱砂筆重重戳在章程某段。
    “可這看似中庸的銓選之法,倒把六部實權削得七零八落。"
    他想起早朝時徐階垂首而立的模樣,金絲眼鏡後的眸光總似藏著深潭裏的暗湧。
    "陛下,禮部尚書劉健奉旨覲見。"殿外尖細的通傳刺破寂靜。
    朱厚熜抬眼望向牆上鎏金自鳴鍾,卯時三刻的銅人正敲響報時。
    距殿試隻剩七日,貢院外舉子們徹夜誦讀的書聲。
    此刻仿佛穿透宮牆,與案頭黃曆上朱筆圈畫的"殿試吉時"遙相呼應。
    劉健身著緋色仙鶴補服疾步而入,玉帶扣與青磚相擊發出清越聲響。
    他懷中鑲玉名冊泛著溫潤光澤,封皮上"殿試擬題"四字尚未鈐印。
    朱厚熜凝視著這位三朝老臣額間細密的汗珠,忽然想起徐階昨日奏折裏不經意提到的"文風改革",嘴角勾起意味深長的弧度。
    這場金鑾殿上的文墨較量,怕是要比海瑞的彈劾折子更驚心動魄。
    太和殿丹陛之下,三百六十名貢生按名次魚貫而入。
    晨光穿透九重簷角的螭吻,在金磚地上拖出長長的斜影,與廊下持戟侍衛的玄甲寒光交織。
    朱厚熜扶著雕龍金漆寶座的扶手起身時,十二旒冕旒簌簌作響。
    珠串晃動間,將階下舉子們或緊張或亢奮的麵容切割成細碎的光斑。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永展開明黃聖旨,尖細嗓音震得蟠龍藻井嗡嗡回響。
    "今日殿試,著以"治國安邦之要"為題,限時三柱香。"
    話音未落,三十六名內監捧著鎏金漆盤疾步而下。
    盤中素絹、紫毫與龍腦墨錠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最前排的狀元熱門張四維微微頷首,廣袖拂過青磚時帶起細塵。
    他餘光瞥見左側角落,一名身著粗布襴衫的寒門舉子正將硯台裏的墨汁反複研磨。
    腕間補丁與殿內朱紅廊柱形成刺眼對比。
    這場景讓他想起徐階前日在吏部提及的"寒門拔擢",筆尖在宣紙上頓出個墨團。
    朱厚熜輕叩龍紋禦案,八名翰林官立即展開特製的明黃卷紙。
    朱厚熜親手蘸飽朱砂筆,在首卷寫下"一甲第一名"的擬題,墨香混著龍涎香彌漫殿內。
    當"天下治亂,在用人乎?在立法乎?"的朱字落下,階下三百餘人同時伏案,書寫聲如春雨驟落。
    楊廷和立於文華殿側廊,目光掃過貢生們起伏的背脊。
    他注意到戶部侍郎之子刻意用館閣體書寫,筆鋒卻在"法不阿貴"四字上微微顫抖;
    而那個寒門舉子運筆如飛,素絹上墨跡未幹便又翻頁。
    忽然,他聽見身後傳來徐階的腳步聲,玄色官袍下擺掃過青磚的聲響。
    三柱香燃至第二柱時,意外陡生。
    一名貢生突然劇烈咳嗽,墨汁濺上鄰座試卷。
    內監正要嗬斥,朱厚熜抬手製止,目光落在那被汙損的"革除積弊"四字上。
    他想起海瑞昨日彈劾楊廷和時,也提及此四字,嘴角泛起冷笑,這些舉子哪裏是在答題,分明是各方勢力伸來的觸角。
    最後一炷香將盡,王永捧著收齊的卷子呈至禦案。
    朱厚熜隨意翻開一本,目光掃過"當效太祖嚴懲貪墨"的字句,朱砂筆重重圈畫。
    殿外忽起一陣狂風,三百六十張試卷在風中嘩啦作響。
    "傳旨!”
    朱厚熜合上卷子,冕旒搖晃間看不清神色,
    "申時三刻,著內閣與六部堂官,共審三甲名單。"
    他起身時,龍袍下擺掃過滿地狼藉的草稿紙,其中一張邊角上潦草寫著"徐階改製利弊"。
    墨跡被風沙磨得模糊,顯出幾分耐人尋味的詭異。
    春闈,紫禁城內外一片肅殺氣象。
    自西域安南平定,大明版圖新拓一萬八千裏,戶部奏報新增州縣達一百三十七座。
    吏部黃冊上待補空缺竟密密麻麻列滿三卷。
    這場被稱作"中興大比"的科舉,自開考便牽動著天下士人的心弦。
    三月十五殿試日,太和殿丹陛前臨時增設了兩排朱漆考案。
    三百六十名貢生之外,另有二百零六名恩科補錄者從午門魚貫而入。
    粗麻襴衫與織金曳撒交錯,寒門子弟額間的汗漬混著勳貴子弟袖中的龍涎香。
    喜歡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