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國債的遺產複蘇

字數:8556   加入書籤

A+A-


    1991年9月23日,香港中環,巴林銀行大廈
    謝一揚站在大廈對麵的文華東方酒店套房裏,透過落地窗凝視著那座灰藍色的玻璃幕牆建築。晨光中,巴林銀行的標誌依然熠熠生輝,絲毫看不出這座百年金融堡壘即將崩塌的跡象。
    “老板,最新消息。“張鐵柱的機械臂遞過一份傳真,“倫敦總行今早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關閉香港分行。“
    謝一揚接過傳真,嘴角微微上揚。紙上的英文密密麻麻,但核心信息隻有一條——由於尼克·裏森的期貨交易巨虧,巴林銀行資不抵債,即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柱子,聯係周秘書長。“謝一揚的聲音冷靜得像在討論今天的天氣,“告訴他,我需要外匯額度,三個億。“
    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了兩下:“老板,上周剛轉了兩億去澳門...“
    “所以再要三個億。“謝一揚轉身走向套房內的會議室,那裏已經坐了六個西裝革履的男人,“巴林銀行香港分行的牌照值這個價。“
    會議室裏的六人同時站起身。他們是謝一揚最精銳的金融團隊——兩名華爾街歸來的投行精英,三名香港本地金融律師。
    “各位,遊戲開始了。“謝一揚拉開主位的椅子坐下,“巴林銀行香港分行,我要在它正式宣布破產前拿下。“
    金融團隊負責人李明哲推了推金絲眼鏡:“謝總,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巴林銀行香港分行賬麵上有4.8億美元債務,主要是尼克·裏森在新加坡期貨市場的虧損...“
    “實際債務是多少?“謝一揚打斷他。
    李明哲與同事交換了一個眼神:“經過我們的模型測算,最多2.2億美元。剩下的是倫敦總行轉移過來的壞賬。“
    謝一揚的手指在實木桌麵上輕輕敲擊,節奏穩定得像心跳監測儀。兩秒後,他開口:“收購價不超過1.5億美元,債務剝離給英國政府。香港分行的牌照、客戶資源和交易係統,必須完整保留。“
    “這...這幾乎不可能。“香港律師陳家輝擦了擦額頭的汗,“英國金融監管局已經盯上這筆交易了,他們不會允許...“
    “陳律師。“謝一揚的聲音突然變得輕柔,卻讓在座所有人都繃直了脊背,“你兒子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費,上周又匯了五萬英鎊,對嗎?“
    陳家輝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謝一揚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背對眾人:“我要的不是"可能",而是"如何做到"。李明哲,你曾在摩根士丹利參與過雷曼兄弟的資產收購,說說你的方案。“
    李明哲深吸一口氣,打開筆記本電腦:“謝總,我們可以通過三層離岸公司架構進行收購。第一層設在開曼群島,作為名義收購方;第二層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負責債務剝離;第三層在香港本地,實際承接優質資產。“
    投影儀亮起,複雜的股權結構圖呈現在幕布上,像一張精心編織的蜘蛛網。
    “關鍵在於時間差。“李明哲的激光筆在圖上畫了個紅圈,“巴林銀行將在48小時內宣布破產,但香港分行的清算需要經過英國和香港兩地的法律程序。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窗口期,通過特殊渠道與破產管理人達成協議。“
    謝一揚的目光落在結構圖最下方的“優質資產“一欄——那裏列出了巴林銀行香港分行最值錢的部分:證券交易牌照、外匯經營許可、以及覆蓋亞太17個國家的清算網絡。
    “尼克·裏森現在在哪?“謝一揚突然問道。
    “德國法蘭克福。“前人行副司長王建軍回答,“英國警方正試圖引渡他,但他請了頂級律師團隊周旋。“
    謝一揚走回座位,從西裝內袋掏出一張照片,推到桌子中央。照片上是一個金發碧眼的年輕男子,正在高爾夫球場揮杆。
    “約翰·卡特,巴林銀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實際掌管日常運營。“謝一揚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他有個秘密——每周五晚上都會去灣仔的"藍月亮"酒吧,點一杯馬提尼,然後帶個應召女郎回酒店。“
    會議室裏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明白謝一揚話中的暗示。
    “李明哲,今晚帶五十萬美金現金去見卡特。“謝一揚下達指令,“告訴他,要麽合作,要麽明天他的性愛錄像會出現在《蘋果日報》頭版。“
    “那...債務剝離的部分?“李明哲小心翼翼地問。
    謝一揚露出一個冰冷的微笑:“這正是我們親愛的尼克·裏森先生的價值所在。“
    下午三點,香港金融管理局。
    謝一揚獨自一人走進金管局大樓,沒有預約,沒有隨從。前台接待員看到他的名片後,臉色微變,立刻撥通了內部電話。
    五分鍾後,謝一揚坐在了金管局副總裁陳德霖的辦公室裏。窗外就是維多利亞港,渡輪穿梭,陽光在水麵上灑下碎金。
    “謝先生,久仰大名。“陳德霖五十出頭,頭發花白,眼神銳利如鷹,“不知今日有何貴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謝一揚沒有寒暄,直接打開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陳總裁,巴林銀行即將破產,香港分行有87名本地員工,管理著超過兩百億港幣的客戶資產。“
    陳德霖的眉頭皺了起來:“謝先生消息很靈通啊。不過這是英國銀行的事務,金管局不便幹涉。“
    “但如果收購方是香港本地企業呢?“謝一揚將文件推到對方麵前,“揚帆國際金融集團,注冊資金十億港幣,完全符合香港銀行條例對金融機構股東的要求。“
    陳德霖翻開文件,越看臉色越凝重:“謝先生,這不是簡單的商業收購。巴林銀行涉及巨額虧損,英國財政部已經介入...“
    “所以需要金管局特批。“謝一揚微笑著又推過一份文件,“這是xxx國際司的支持函,王司長親自簽的字。“
    陳德霖盯著那份蓋著紅色大印的文件,手指微微發抖。他當然知道這位“王司長“是誰——正是此刻坐在謝一揚金融團隊裏的前人行副司長王建軍。
    “謝先生,你這是讓我為難啊。“陳德霖歎了口氣,“英國方麵...“
    “陳總裁,“謝一揚突然壓低聲音,“令郎在倫敦的房產,上個月剛升值了30,恭喜。“
    陳德霖猛地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恐。
    謝一揚繼續道:“那棟位於肯辛頓的花園別墅,市值至少兩百萬英鎊。不過...“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如果英國稅務局知道購房資金來自您在開曼群島的離岸賬戶,恐怕就不太妙了。“
    辦公室裏的空氣仿佛凝固了。陳德霖的喉結滾動了一下,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謝先生想要什麽?“他終於開口,聲音幹澀。
    “兩件事。“謝一揚豎起兩根手指,“第一,金管局對這筆收購開綠燈;第二,將巴林銀行香港分行的2.7億人民幣債務劃歸英國總行清算。“
    陳德霖倒吸一口冷氣:“這...這不可能!債務是跟著資產走的,國際清算有嚴格規則...“
    “所以才需要您的"特殊處理"。“謝一揚從內袋掏出一張照片,輕輕放在桌上,“比如,將這部分債務歸類為"尼克·裏森欺詐案關聯負債",由英國金融補償計劃覆蓋。“
    照片上是陳德霖的兒子與一名未成年少女在別墅泳池邊的親密照。陳德霖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謝先生,你這是...“
    “選擇權在您手中,陳總裁。“謝一揚站起身,整理西裝袖口,“明天上午十點前,我要看到金管局的預批準函。否則...“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照片,“倫敦警察廳的舉報熱線一直很暢通。“
    走出金管局大樓時,夕陽已經西沉。謝一揚站在維多利亞港邊,看著對岸九龍半島漸次亮起的燈火,掏出手機撥通了李明哲的電話。
    “卡特搞定了嗎?“
    “比預想的順利。“電話那頭李明哲的聲音帶著壓抑的興奮,“他不僅交出了內部賬本,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尼克·裏森在新加坡期貨市場的虧損,有三分之一是偽造的。“
    謝一揚的瞳孔微微收縮:“具體數字?“
    “至少八千萬美元。裏森用這筆錢在瑞士開了私人賬戶,準備等風頭過去就...“
    “告訴卡特,我要這八千萬的轉賬記錄。“謝一揚打斷他,“另外,安排人去法蘭克福,我要在24小時內見到裏森本人。“
    掛斷電話,謝一揚走向停在路邊的奔馳s600。張鐵柱已經拉開車門等候,機械臂上夾著一份剛收到的傳真。
    “老板,周秘書長的回複。“
    謝一揚接過傳真掃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紙上隻有短短一行字:“外匯額度已批,明早到賬。英駐港總領事今晚在半島酒店宴請英國貿易大臣。“
    奔馳車緩緩駛入傍晚的車流中。謝一揚降下車窗,讓鹹濕的海風吹拂麵龐。香港的夜色如此迷人,燈火璀璨如星河傾瀉。而明天,這片金融星河中最亮的一顆星,將落入他的掌中。
    半島酒店,嘉麟樓包廂。
    英國貿易大臣理查德·韋伯斯特正舉杯致辭,他濃重的牛津口音在包廂裏回蕩:“...大英帝國與香港的特殊關係不會因主權移交而改變...“
    謝一揚坐在角落,靜靜觀察著這位滿頭銀發的英國貴族。韋伯斯特身邊是香港總領事查爾斯·鮑威爾,兩人談笑風生,絲毫看不出英國正麵臨二戰後最嚴重的銀行危機。
    “謝先生,久仰大名。“
    一個悅耳的女聲在耳邊響起。謝一揚轉頭,看到一位金發碧眼的年輕女子站在身旁,手裏端著香檳。她穿著得體的深藍色套裝,胸口別著英國皇家徽章。
    “伊麗莎白·韋伯斯特,理查德的女兒,也是巴林銀行倫敦總行的法務顧問。“女子主動伸出手,“父親告訴我您對收購香港分行有興趣?“
    謝一揚與她輕輕握手,觸感冰涼如蛇:“韋伯斯特小姐消息很靈通。“
    “叫我莉茲就好。“女子微笑,紅唇如血,“謝先生可能不知道,我負責巴林銀行亞洲區的法律事務。關於香港分行的處置,我有一些...內部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謝一揚不動聲色地啜飲香檳:“願聞其詳。“
    莉茲湊近,香水味混合著酒精氣息撲麵而來:“尼克·裏森的虧損賬目中有水分,這部分資產如果"妥善處理",可以減輕收購方的負擔。“
    謝一揚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韋伯斯特小姐是在暗示,可以協助我...調整收購價格?“
    “我隻是提供法律允許範圍內的建議。“莉茲的藍眼睛直視著他,“當然,這需要一些...專業費用。“
    “多少?“
    “五百萬英鎊。瑞士銀行轉賬,不記名債券也可以。“
    謝一揚假裝思考,餘光卻瞥見不遠處的查爾斯·鮑威爾正緊張地注視著這邊。他突然明白了——這不是簡單的貪汙,而是英國政府默許的資產甩賣。巴林銀行的窟窿太大,他們需要找個接盤俠,同時保住大英帝國的顏麵。
    “成交。“謝一揚舉杯輕碰莉茲的酒杯,“不過我要先看到"調整後"的資產負債表。“
    莉茲微笑:“明天上午十點,會有人送到您酒店。“
    宴會結束後,謝一揚剛回到套房,張鐵柱就遞來衛星電話:“老板,法蘭克福的電話。“
    電話那頭是一個低沉的男聲,帶著濃重的德國口音:“謝先生,裏森同意見麵,但要求五百萬美元保證金。“
    “告訴他,一千萬。“謝一揚幹脆地說,“前提是他帶上巴林銀行真實的交易記錄,特別是與327國債相關的部分。“
    掛斷電話,謝一揚走到窗前。香港的夜景盡收眼底,燈火如繁星墜落凡間。明天此時,這座城市最古老的英資銀行將改姓謝。而2.7億的債務,將永遠沉沒在泰晤士河的淤泥中。
    1991年9月24日,上午930,巴林銀行大廈會議室
    謝一揚坐在長桌一端,對麵是英國財政部特派員、金管局代表和巴林銀行清算組。會議室裏的氣氛凝重如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桌中央那份收購協議上。
    “謝先生,我必須再次強調。“英國財政部特派員約翰·史密斯推了推眼鏡,“巴林銀行香港分行的所有債務必須由收購方承擔,這是國際清算的基本準則。“
    謝一揚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坐在史密斯身邊的陳德霖。金管局副總裁麵色如常,但手指在桌下微微顫抖。
    “史密斯先生,請看附件七第13條。“謝一揚的律師陳家輝開口,聲音鎮定,“根據香港《銀行條例》第120章第8條,在特殊情況下,經金管局批準,部分"非正常業務產生之負債"可被排除在收購範圍外。“
    史密斯皺眉翻閱文件:“這是什麽鬼條款?我從沒聽說過...“
    “這是香港本地法規,史密斯先生可能不熟悉。“陳德霖突然插話,聲音出奇地堅定,“經過金管局審慎評估,我們認為巴林銀行香港分行有2.7億人民幣債務確實屬於"非正常業務負債",主要是尼克·裏森通過香港分行進行的未經授權交易。“
    會議室裏一片嘩然。英國清算組的律師們交頭接耳,而謝一揚的團隊則穩如泰山。
    “這不可能!“史密斯拍桌而起,“這些債務明明就是...“
    “史密斯先生。“謝一揚終於開口,聲音不大卻讓所有人安靜下來,“我理解您的立場。不過...“他推過一份文件,“您不妨先看看這個。“
    史密斯疑惑地接過文件,剛翻到第二頁就臉色大變。那是他與莉茲·韋伯斯特的親密照片,拍攝於倫敦某家地下俱樂部,內容不堪入目。
    “您女兒在劍橋的學費很貴吧?“謝一揚輕聲說,“特別是那所私立中學,每年學費就要五萬英鎊。“
    史密斯的嘴唇顫抖著,最終頹然坐下:“我...我需要請示倫敦...“
    “當然。“謝一揚微笑,“不過根據英國破產法第72條,特派員在現場有最終決定權,不是嗎?“
    十分鍾後,史密斯在協議上簽了字。謝一揚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巴林銀行香港分行的全部優質資產,而2.7億人民幣債務則被歸類為“尼克·裏森欺詐案關聯負債“,將由英國金融補償計劃覆蓋——換句話說,由英國納稅人買單。
    簽字儀式結束後,謝一揚站在巴林銀行大廈樓頂,俯瞰香港全景。張鐵柱走過來,機械臂上夾著一份剛收到的電報。
    “老板,法蘭克福的消息。裏森交出了327國債的真實交易記錄,顯示有1.8億優質債券被倫敦總行秘密轉移。“
    謝一揚接過電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327國債案,這個五年前讓他賺了12億的金融戰役,如今又送來一份大禮。
    “通知李明哲,把這1.8億債券轉入瑞士賬戶。“謝一揚將電報撕成碎片,撒向風中,“然後準備新聞發布會,宣布揚帆國際金融集團正式成立。“
    碎片如雪飄落,散入香港的街道巷弄。而在倫敦,在蘇黎世,在法蘭克福,一場金融風暴正在醞釀。謝一揚知道,這僅僅是開始——當他踏入國際金融舞台的那一刻,遊戲才真正變得有趣起來。
    遠處海平麵上,一艘巨型貨輪正緩緩駛離維多利亞港。船身上“揚帆國際“四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一個新時代的宣言。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