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光穀的稅收迷宮
字數:9590 加入書籤
1991年10月3日,武漢揚帆大廈。
謝一揚站在88層辦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著長江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穿城而過。晨光灑在江麵上,碎成千萬片金色的鱗片。他手中的咖啡已經涼了,卻渾然不覺。
“老板,國稅總局的調查組已經到了樓下。“
張鐵柱的機械臂遞過一份文件,謝一揚掃了一眼,是國稅總局的正式調查通知書,落款處鮮紅的公章刺得他眼睛生疼。
“比預計的早了兩天。“謝一揚的聲音平靜得像在討論天氣,“通知劉誌強,啟動"蜂巢計劃"。“
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了兩下:“財務部說最後三家離岸公司的股權變更還沒完成,瑞士銀行的——“
“讓他們在半小時內搞定。“謝一揚打斷他,將咖啡杯重重放在桌上,“否則就準備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吧。“
張鐵柱轉身離去,機械腿在地毯上留下輕微的壓痕。謝一揚拿起桌上的金色鋼筆,輕輕敲擊著那份調查通知書。這支筆是周明遠升任副省長時送的禮物,筆帽上刻著“政商同心“四個小字。
窗外,三輛印著“稅務稽查“字樣的黑色轎車駛入大廈前廣場。謝一揚眯起眼睛,看著從車上走下來的七個人,領頭的那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格外顯眼——鄭國棟,國稅總局稽查局副局長,以鐵麵無私著稱的“鐵算盤“。
“來得真快。“謝一揚冷笑一聲,按下桌上的通訊鍵,“讓公關部準備好b方案,通知所有高管到88樓會議室。“
十分鍾後,揚帆集團的核心團隊齊聚會議室。財務總監劉誌強臉色蒼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法務總監陳明不斷翻動麵前的文件;公關總監李雪則已經準備好了幾份新聞通稿。
“諸位,“謝一揚環視眾人,聲音低沉而有力,“國稅總局突然對我們展開調查,重點是我們過去三年的研發費用抵扣。“
劉誌強的手微微發抖:“謝總,"蜂巢計劃"的87家關聯公司中,還有三家沒完成最後的股權變更,如果國稅局追查資金流向——“
“那就別讓他們查到。“謝一揚打斷他,“陳總監,我們有多少時間?“
陳明推了推金絲眼鏡:“根據程序,他們有權調閱過去五年的所有財務資料,現場調查預計持續三到五天,如果需要進一步核查,可能會延長至兩周。“
謝一揚的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節奏穩定得像心跳監測儀。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他的決定。
“李總監,立即發布新聞稿,宣稱揚帆集團全力配合國稅總局的例行檢查,強調我們對國家稅收政策的支持。“謝一揚快速下達指令,“劉總監,準備三套賬本——a套給國稅局看,b套備用,c套立即銷毀。“
劉誌強倒吸一口冷氣:“謝總,a套賬本隻能解釋大約60的研發費用,剩下的12億缺口——“
“那是你的問題。“謝一揚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張鐵柱,聯係周秘書長,我需要知道這次調查是誰推動的。“
會議室裏的空氣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知道,那87家交叉持股的關聯公司和虛構的12億研發費用,是揚帆集團避稅的核心手段。如果被查實,不僅麵臨巨額補稅和罰款,更可能引發刑事調查。
“還有,“謝一揚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裝袖口,“讓技術部準備好數據清除程序,所有電子賬本必須設置自毀指令。“
眾人匆匆離去執行命令,隻有張鐵柱留在原地。謝一揚走到窗前,看著樓下廣場上閃爍的警燈。
“老板,要不要啟動"保險方案"?“張鐵柱低聲問道。
謝一揚沒有立即回答。他想起三個月前,當劉誌強第一次提出“蜂巢計劃“時,自己是如何被那精妙的稅務架構所吸引——87家分布在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和香港的關聯公司,像蜂巢一樣錯綜複雜地交叉持股,將真實的利潤流向掩蓋得無影無蹤。而12億的研發費用,更是讓揚帆集團連續三年幾乎沒交過企業所得稅。
“先不急。“謝一揚終於開口,“讓我們看看這位"鐵算盤"到底有多硬。“
國稅總局調查組的臨時辦公室設在揚帆大廈的80層。鄭國棟站在窗前,看著幾乎相同的城市景觀,眉頭緊鎖。
“鄭局,這是揚帆集團提供的部分財務資料。“年輕的女稽查員小林遞過一摞文件,“他們聲稱技術研發是集團的核心戰略,過去三年投入超過15億。“
鄭國棟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研發人員名單呢?專利申報記錄?實驗室使用日誌?“
“他們說需要時間整理。“小林猶豫了一下,“鄭局,我查了稅務係統的記錄,揚帆集團過去三年的營收增長與研發投入確實呈正相關,而且他們確實申請了不少專利。“
鄭國棟冷笑一聲:“專利可以買,研發人員可以虛設,實驗室可以擺拍。“他指著文件上的一行數字,“看這個——去年第四季度突然增加的2.4億研發費用,恰好把全年利潤壓到了微利狀態,太精準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調查組的另一位成員老張推門進來:“鄭局,我查了揚帆集團的關聯企業,至少有二十多家科技公司跟他們有合作關係。“
“繼續深挖,“鄭國棟命令道,“重點查這些公司的注冊地、實際控製人和資金流向。另外,聯係知識產權局,核實揚帆集團所有專利的真實研發背景。“
老張點點頭離開,鄭國棟則拿起電話,撥通了一個北京的內部號碼:“王司長,我需要緊急調閱揚帆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麵的記錄...對,特別是與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之間的。“
掛斷電話,鄭國棟的目光落在牆上揚帆集團的宣傳海報上——謝一揚麵帶微笑站在“光穀研發中心“的招牌前,身後是穿著白大褂的研究人員和高精尖設備。海報底部印著一行醒目的標語:“創新引領未來“。
“創新避稅手段還差不多。“鄭國棟喃喃自語。
88樓,謝一揚的私人辦公室。
“周秘書長怎麽說?“謝一揚盯著張鐵柱問道。
張鐵柱的機械眼閃爍著紅光:“周秘書長說,這次調查是國稅總局新任局長直接下的命令,背景是國務院要嚴查利用研發費用避稅的企業。不過...“機械臂遞過一張紙條,“他給了我們這個。“
謝一揚展開紙條,上麵寫著一個名字和電話號碼:鄭國棟的妻子在協和醫院住院,需要一種進口特效藥。
“有意思。“謝一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聯係醫藥部,準備三盒"瑞博西尼",明天送到協和醫院特需病房。“
張鐵柱記錄下指令,又補充道:“周秘書長還說,調查組裏有個人需要特別注意——王麗,她曾經是我們財務部的副總監,去年因為"健康原因"離職。“
謝一揚的手指突然停住了。王麗,那個發現“蜂巢計劃“漏洞後堅持要完善記錄的女人,被他以“長期抑鬱症“為由辭退。沒想到她竟然進了國稅總局。
“找到她現在的住址。“謝一揚的聲音冷得像冰,“另外,讓劉誌強立刻來見我。“
十分鍾後,麵色慘白的劉誌強站在謝一揚麵前,手裏捧著一台加密筆記本電腦。
“謝總,這是c套賬本的電子版,我已經刪除了服務器上的原始數據。“劉誌強的聲音顫抖著,“但國稅局如果追查銀行流水,還是會發現資金最終流向了那些空殼公司。“
謝一揚接過電腦,快速瀏覽著屏幕上的數據:“王麗知道多少?“
劉誌強擦了擦額頭的汗:“她...她負責過三家關聯公司的賬務對接,知道這些公司沒有實際業務。“
“三家?“謝一揚眯起眼睛,“哪三家?“
“開曼注冊的"星辰科技",維爾京群島的"未來實驗室",還有香港的"長江創新"。“劉誌強咽了口唾沫,“不過她離職前,我已經按照您的指示修改了這三家的股權結構,現在掛在了一個瑞士信托名下。“
謝一揚沉默了片刻,突然問道:“你女兒是不是下周要去英國留學?“
劉誌強一愣:“是...是的,謝總。您上次特批的留學補助,我們全家都很感激...“
“很好。“謝一揚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我讓秘書給你訂了今晚飛倫敦的機票,你先去那邊安排一下女兒的入學事宜。國稅局這邊,我會應付。“
劉誌強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謝總,我...我不能現在離開,國稅局會起疑的...“
“張鐵柱會送你回家收拾行李。“謝一揚的語氣不容置疑,“晚上八點的航班,頭等艙。“
劉誌強還想說什麽,但看到謝一揚冰冷的眼神,最終隻是點了點頭,踉蹌著離開了辦公室。
謝一揚拿起電話:“李總監,準備一份新聞稿,內容是揚帆集團財務總監劉誌強因女兒突發疾病,緊急前往英國陪護。強調他對集團財務工作的貢獻和嚴謹態度。“
掛斷電話,謝一揚轉向張鐵柱:“讓技術部準備一台和這個一模一樣的筆記本電腦。“他指著劉誌強留下的電腦,“數據要做舊,研發費用的明細要重新編,時間戳全部修改為去年。“
張鐵柱記錄下指令,又問道:“王麗那邊怎麽處理?她住在朝陽區國稅局家屬院3棟502。“
謝一揚走到窗前,看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先送藥給鄭國棟的妻子,看看這位"鐵算盤"的態度。至於王麗...“他停頓了一下,“準備好"抑鬱症複發"的醫療證明和"自願出國休養"的聲明書。“
第二天上午,調查組的臨時辦公室。
鄭國棟盯著電腦屏幕,眉頭越皺越緊。王麗站在他身旁,指著屏幕上的一條資金流水:“鄭局,看這個——"星辰科技"去年收到揚帆集團5000萬"研發合作款",但這家公司在開曼群島的注冊地址是個虛擬辦公室,實際員工數為零。“
“而且,“王麗調出另一份文件,“這筆錢在到賬後48小時內,通過層層轉賬最終進入了瑞士信貸的一個賬戶,戶名是"高山信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張匆匆走進來:“鄭局,剛收到消息,揚帆集團的財務總監劉誌強昨晚突然飛往英國了,說是女兒突發疾病。“
鄭國棟和王麗交換了一個眼神。“太巧了,“鄭國棟冷笑,“繼續查那87家關聯公司,特別是——“
他的話被敲門聲打斷。一個穿著快遞製服的小夥子站在門口:“請問是鄭國棟先生嗎?有您的特快專遞。“
鄭國棟簽收後打開包裹,裏麵是三盒貼著英文標簽的特效藥,還有一張沒有署名的卡片:“祝夫人早日康複“。
王麗看到藥盒,驚訝地說:“這不是您夫人需要的"瑞博西尼"嗎?國內還沒上市呢!“
鄭國棟的臉色變得鐵青。他拿起電話撥通了妻子的病房:“小芳,有人給你送藥了?...什麽時候?...說了什麽?...好,我知道了。“
掛斷電話,鄭國棟盯著那幾盒藥,突然抓起它們狠狠摔進垃圾桶:“卑鄙!“
王麗被嚇了一跳:“鄭局,這藥...“
“謝一揚送的。“鄭國棟咬牙切齒,“他想收買我。“
老張從垃圾桶裏撿起藥盒:“鄭局,這藥市麵上一盒要三萬多,而且很難買到...“
“我知道。“鄭國棟深吸一口氣,“但這更證明他們有問題。加大調查力度,重點查那87家關聯公司的銀行流水和實際控製人。“
就在這時,小林的驚呼聲從隔壁傳來:“鄭局!快來看!“
眾人衝進隔壁房間,小林指著電腦屏幕:“我剛收到知識產權局的回複,揚帆集團過去三年申請的217項專利中,有189項是從小公司收購的,實際研發方根本不是他們!“
鄭國棟一拳砸在桌上:“這就對了!繼續查,我要知道那些"研發合作款"到底去了哪裏!“
揚帆大廈88樓,謝一揚正在接聽周明遠的電話。
“老謝,鄭國棟把藥扔了。“周明遠的聲音透著無奈,“這人油鹽不進,連他老婆勸他都不聽。“
謝一揚的眼中閃過一絲陰霾:“那就執行b計劃。王麗的資料準備好了嗎?“
“都安排好了。“周明遠壓低聲音,“她有個弟弟在深圳開公司,去年偷稅漏稅80萬,證據在我手上。“
謝一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很好。讓國稅局明天召開黨組會,你負責把鄭國棟調回北京。至於王麗...我親自處理。“
掛斷電話,謝一揚按下桌上的通訊鍵:“李總監,啟動媒體方案。“
半小時後,江城各大媒體同時發布了一條爆炸性新聞:《國稅總局突擊檢查揚帆集團,民營科技企業遭遇不公待遇》。文章引用“知情人士“的話,暗示這次調查是“某些勢力“對湖北龍頭企業的打壓,意圖破壞光穀發展。
幾乎同時,網絡論壇上開始流傳王麗的“黑料“——她在揚帆集團任職期間“收受供應商賄賂“的“證據“,以及她“因抑鬱症多次自殺“的“醫療記錄“。
謝一揚站在窗前,看著城市漸漸亮起的燈火,對張鐵柱說:“準備車,我要親自拜訪一下這位王女士。“
朝陽區國稅局家屬院,晚上九點。
王麗剛洗完澡,正擦著頭發走向客廳,突然聽到門鈴聲。透過貓眼,她看到一個快遞員打扮的年輕人站在門外。
“王女士,有您的快遞。“
王麗疑惑地打開門,卻看到謝一揚從快遞員身後走出,臉上帶著她熟悉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好久不見,王總監。“謝一揚的聲音溫和得像老友重逢,“不請我進去坐坐?“
王麗下意識地後退,但謝一揚已經跨入門內,張鐵柱的機械臂輕輕一帶,門在身後無聲地關上了。
“你...你想幹什麽?“王麗的聲音顫抖著,“國稅局的人知道我來見你!“
謝一揚自顧自地在沙發上坐下,從公文包裏取出一份文件:“你弟弟王強,深圳鑫源電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去年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偷稅80萬。“他抬頭看著王麗瞬間慘白的臉,“證據確鑿,足夠判他三到七年。“
“你胡說!“王麗激動地站起來,“我弟弟從不——“
“這裏是他簽字的發票存根,銀行流水,還有...“謝一揚又拿出一張照片,“他和鑫源公司會計在酒店房間的親密照。那會計已婚,丈夫是武警。“
王麗的雙腿一軟,跌坐在椅子上。
“很簡單,“謝一揚的聲音輕柔得像在討論天氣,“簽署這份聲明,承認你在揚帆集團工作期間因抑鬱症導致記憶混亂,對財務數據的理解有誤。明天向調查組請辭,然後...“他又拿出一張機票,“去瑞士療養半年。你弟弟的事,就當沒發生過。“
王麗的手顫抖著接過文件,淚水模糊了視線。她知道自己在簽什麽——不僅是在背叛職業操守,更是在包庇一起數額巨大的稅務欺詐。但弟弟驚恐的臉和父母絕望的表情在她眼前揮之不去。
“我...我需要時間考慮。“她艱難地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謝一揚看了看手表:“你有三分鍾。“
1991年10月5日淩晨,江城高速公路。
劉誌強坐在出租車後座,不斷回頭張望。他本該在飛往倫敦的航班上,卻在機場廁所裏發現了一張紙條:“想活命就立刻打車到鄭州,有人接應“。
司機是個沉默的中年人,從上車起就沒說過話。劉誌強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掏出手機想給妻子打電話,卻發現沒有信號。
“師傅,這路線不對吧?“劉誌強突然發現車子拐上了一條偏僻的岔道,“這不是去鄭州的高速!“
司機依然沉默,隻是加快了車速。前方出現了一輛停在路邊的黑色麵包車,車旁站著兩個模糊的人影。
劉誌強的心跳驟然加速,他瘋狂地拉扯車門把手,卻發現車門已經被鎖死。“停車!我要下車!“他尖叫著撲向司機,卻被一記肘擊打回座位。
出租車一個急刹停在麵包車旁,兩個壯漢拉開車門,像拖死狗一樣把劉誌強拽了出來。
“你們是誰?要幹什麽?“劉誌強掙紮著,“我有錢!我可以給你們錢!“
其中一個壯漢冷笑一聲:“劉總監,謝總讓我轉告你,叛徒的下場隻有一個。“
劉誌強的瞳孔驟然收縮:“不...我沒有背叛謝總!我隻是...隻是想保護家人!“
“晚了。“壯漢掏出一根針管,“你女兒已經安全到英國了,至於你...“
針頭刺入脖頸的瞬間,劉誌強看到麵包車後門打開,裏麵放著他留在辦公室的那台加密筆記本電腦。
最後一刻,他明白了——自己即將成為那個“意外車禍身亡“的財務總監,而那台載有真實賬目的電腦,將永遠消失在一場“意外“火災中。
1991年10月6日,國稅總局調查組臨時辦公室。
鄭國棟憤怒地摔下電話:“王麗辭職了?什麽理由?“
小林低著頭:“她說...抑鬱症複發,醫生建議立即停止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