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武鋼的安全生產幻象

字數:3101   加入書籤

A+A-


    1993年11月1日,武漢鋼鐵廠第七分廠。
    淩晨四點,廠區籠罩在濃霧中,隻有高爐區亮著刺眼的探照燈。謝一揚披著黑色風衣站在調度室窗前,指尖敲擊著鋼化玻璃,節奏與遠處鼓風機的轟鳴詭異同步。
    “還有兩小時天亮。”張鐵柱的機械眼掃過監控屏幕,“冶金部檢查團八點抵達。”
    謝一揚的目光落在廠區西北角——那裏矗立著三座封存多年的高爐,爐體鏽跡斑斑,像被時代拋棄的鋼鐵巨獸。
    “啟動‘幽靈協議’。”他掏出鍍金打火機,“啪”地躥出的火苗映亮眼底寒意。
    刹那間,整個廠區警鈴大作。生鏽的齒輪開始轉動,高壓蒸汽管道發出垂死般的嘶鳴。三百名臨時工從睡夢中被拽起,他們大多是下崗再就業的老工人,此刻正被監工用橡膠棍驅趕著奔向各自崗位。
    “都他媽動起來!”車間主任陳大勇踹開更衣室鐵門,“今天誰掉鏈子,全家滾出福利房!”
    老鉗工王建國哆嗦著套上布滿油汙的工裝。他認得這套裝備——十年前武鋼鼎盛時期的定製款,如今早已停產。更詭異的是,工具箱裏所有設備都嶄新發亮,連螺絲刀上的防鏽油都未幹透。
    六點三十分,高爐控製室。
    謝一揚凝視著監控畫麵中逐漸泛紅的爐膛。張鐵柱正用機械臂接入中控係統,屏幕上數據瀑布般刷新:
    “爐溫已升至1650c,符合q195特種鋼冶煉標準。”
    “模擬投料係統啟動,虛擬礦石消耗量同步生成。”
    “質檢ai植入完畢,實時篡改碳硫含量數據。”
    窗外,載重卡車正將“原料”傾倒入料口。若有人細看,會發現那些根本不是鐵礦石,而是從廢棄工地拉來的建築廢料,混著幾車皮鐵屑充數。
    “工人會不會說漏嘴?”張鐵柱調出人員檔案,三百名臨時工的家庭住址和子女學校信息羅列在側。
    謝一揚輕笑:“你忘了七號高爐事故?”——去年同樣是為應付檢查,三名多嘴的工人“意外”跌入鋼水,屍骨無存。
    八點整,冶金部考察車隊駛入廠區。
    副部長鄭國棟剛下車就皺起眉頭。眼前的景象與他收到的舉報信截然不同——高爐噴吐著熾熱火焰,車間裏軋機轟鳴,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吐出泛著青光的鋼坯。
    “歡迎領導蒞臨指導!”謝一揚熱情握手時,指尖在鄭國棟掌心微妙地劃了三下。這是昨晚在武漢飯店密談的暗號,意味著承諾的200萬瑞士銀行定金已到賬。
    考察團在精心設計的路線中穿行。他們看不到的是:
    所有“正在作業”的軋機實際空轉,成品鋼坯是連夜從上海寶鋼走私來的貼牌貨;
    每個工位都站著雙崗,一人幹活,另一人持電擊器防止工人多嘴;
    車間溫度被故意升至50c,利用高溫模糊眾人視線。
    “這組數據不對勁。”隨行專家突然停在質檢台前,“碳含量波動怎麽可能小於0.02?”
    空氣瞬間凝固。暗處的打手已摸向腰間,謝一揚卻從容遞過一份文件:“德國西門子最新ai質檢係統,誤差率比國標低90...當然,引進費用相當於貴部三年科研經費。”
    文件下方,一張寫有“鄭萌萌斯坦福大學錄取通知書複印件”的紙條一閃而過。鄭國棟瞳孔驟縮——他女兒申請名校的事連秘書都不知道。
    下午三點,慶功宴在東湖賓館舉行。
    謝一揚舉杯時,西裝內袋震動著最新消息:【武鋼七廠榮獲“全國質量標杆企業”稱號】。而在三十公裏外的廠區,隨著檢查團車隊駛離,高爐正在執行更詭異的指令——
    “梯度降溫程序啟動。”張鐵柱遠程輸入代碼,“模擬三個月自然停產過程,避免爐體驟冷開裂。”
    廠區廣播突然響起:“全體人員立即撤離!重複,這不是演習!”
    工人們茫然抬頭,看見那些剛剛還吞吐烈焰的高爐,此刻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鏽”——預先噴塗的速幹鏽蝕劑在冷風中迅速氧化,十分鍾內就讓嶄新設備恢複破敗模樣。
    王建國被推搡著塞進大巴時,瞥見車間深處亮著幽藍火光。幾個穿防化服的人影正將成捆的劣質鋼筋扔進熔爐,那是明天要發往三峽工地的“特種鋼材”。
    深夜十一點,揚帆大廈頂樓。
    謝一揚把玩著冶金部頒發的金質獎章,麵前全息投影展示著兩套數據:
        右圖是實際發貨數據——摻了30廢鐵渣的劣質品,強度不足450pa。
    “北京參展樣品準備好了?”他問。
    張鐵柱打開保險櫃,取出一段泛著金屬流光的鋼坯:“用蘇聯t80裝甲鋼技術偽造的,足夠應付國際專家組檢測。”
    鋼坯末端刻著細小的編號:sq07。謝一揚知道,這個編號對應的真實批次,此刻正在長江某艘“即將失事”的貨輪上。
    窗外突然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
    一道閃電照亮江麵,隱約可見那艘載滿劣質鋼材的貨輪正駛向三峽。而船長的口袋裏,裝著謝一揚親筆寫的八個字:
    【遇險即沉,家屬無憂】
    喜歡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請大家收藏:()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