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放心,我心裏有數
字數:6200 加入書籤
這場討論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關於呂豔的代言,而是通過引發爭議。
進一步提升社區的活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為麥客誠品的品牌塑造增添話題性。
“看來這一步棋走對了,不過還得繼續引導,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秦峰自言自語道。
他又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如何操作,怎樣讓這場輿論朝著更有利於自己計劃的方向發展。
而此時,社區和全網的網友們還在激烈地辯論著,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審美標準發聲。
這場關於審美、文化自信和品牌選擇的大討論,還在持續發酵,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國慶期間,麥客誠品低調上線了。
這次推出的產品很簡單,就四類:短袖t恤、長袖t恤、大短褲和牛仔褲。
雖說北方的天氣已經轉涼,但長袖t恤和牛仔褲還是有市場需求的。
麥客誠品靠著麥窩龐大的用戶基礎,一上線,銷量還真不錯。
每天的銷量在300到快1000件之間。
熊曉歌看著這些銷售數據,心裏卻犯嘀咕。
他找到秦峰,問道:“秦峰,麥客誠品上線,你怎麽沒大力推廣啊?
就這麽悄無聲息的,這可不像你的風格。”
秦峰笑了笑,沒正麵回答:“曉歌,有些事急不得,慢慢來。”
熊曉歌聽了,更覺得奇怪。
他這段時間一直關注著社區,發現關於“眯眯眼”審美的討論越來越激烈。
他心裏突然明白了,“秦峰,你是不是有別的打算?這場‘眯眯眼’的爭議。
是不是和麥客誠品有關?你是不是想把某種價值觀加到麥客誠品上?”
秦峰還是那副神秘的樣子,“曉歌,你很敏銳嘛。不過這事兒難度可不小,走一步看一步吧。”
熊曉歌“秦峰,你這想法太冒險了。
把價值觀附加到品牌上,哪有那麽容易,弄不好會出大問題的。”
秦峰拍了拍熊曉歌的肩膀,“放心,我心裏有數。”
與此同時,木子美在酒吧和《新京報》記者、某雜誌副主編,還有一位畫家聚在一起。
大家聊起了社區裏的審美爭議。
木子美對他們說:“你們知道麥窩社區裏關於眯眯眼’審美的討論吧?現在可熱鬧了。
我覺得這是個機會,要不你們入駐麥窩,憑你們的影響力,肯定能讓這場討論更有看頭。”
《新京報》記者點了點頭,“我早就關注到這場爭議了,正打算寫篇相關報道呢。
入駐麥窩,說不定能挖到更多素材。”
雜誌副主編也來了興趣,“那我也可以在雜誌上推出個專題,好好探討一下。”
可那位畫家卻撇了撇嘴,“這種爭議有什麽好討論的,說白了就是‘國民愚昧’,大家都太較真了。”
木子美笑了笑,“不管怎麽說,這話題熱度高,你們入駐麥窩,肯定能引起不少關注。”
幾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新京報》記者和雜誌副主編都決定入駐麥窩,看看能不能在這場爭議裏做點文章。
另一邊,《北青報》的常務副總編召集了一場會議。
會議主題是討論於佳佳邀請報社入駐麥窩的提議。
副總編把情況跟大家說了說,“於佳佳邀請咱們報社入駐麥窩,大家怎麽看?”
一位編輯馬上說:“麥窩就是個商業網站,咱們報紙可是權威媒體,入駐到那上麵,不太合適吧。”
另一位編輯附和道:“就是,而且於佳佳在麥窩搞得那麽成功,咱們入駐,感覺像是去蹭熱度。”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對入駐麥窩不太樂意。
副總編聽了,想了想,說:“大家說的也有道理。那這樣,咱們報社就不以官方名義入駐了。
不過可以讓兩名記者以個人身份入駐,看看效果怎麽樣。”
大家聽了,覺得這個辦法還行,就同意了。
一天,社區熱門板塊突然出現一篇文章,作者是清華大學哲學係的肖教授,標題為《審醜過敏症》。
文章一經發布,瞬間吸引無數目光。
“大家瞧瞧,肖教授發文啦,說是為‘眯眯眼’審美辯護呢。”網友“衝浪達人”在社區留言。
很快,有人點開閱讀並評論:“肖教授說醜化和審醜是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咱們對‘眯眯眼’的反感是‘過敏反應’,這說法太新奇了。”
“新奇啥呀,我看就是瞎扯!這不是刻意醜化、誤導咱審美嘛。”網友“正義使者”立刻反駁。
一時間,社區裏針對肖教授文章的討論熱火朝天,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激烈交鋒。
反對者認為,“眯眯眼”在國際時尚界常被用來醜化東方人,絕非正常審美,肖教授的觀點是在混淆視聽。
支持者則覺得,藝術本就多元,不應限製對醜的表達。
肖教授的言論像導火索,引發爭議的第二階段。
更多公知和文化名人紛紛加入戰局。
湖北大學的李教授在個人社交賬號發文:“審美應具多樣性與開放性,公眾對眯眯眼’的抵製。
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審美觀念的落後與狹隘。”
此言論一出,又掀起一輪討論。“這李教授咋說話呢,我們抵製‘眯眯眼",咋就落後狹隘了?”網友“不服就辯”留言…
“就是,我們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咋能被他們說三道四。”網友“堅守審美”附和。
《南方都市報》的編輯趙老師也在報紙專欄發表文章,從媒體視角分析這場爭議:
“我們應理性看待審美差異,不能因個別現象否定一種審美風格。”
《新京報》記者小張則深入社區,采訪眾多網友,撰寫報道:“在這場‘眯眯眼’審美爭議中。
各方觀點激烈碰撞,公眾審美觀念與所謂‘前衛審美’的衝突愈發明顯。”
文藝批評家王老師在一場文化論壇上談及此事:
“藝術創作需要突破傳統審美束縛,‘眯眯眼’作為一種獨特表達,不應被輕易否定。”
知名藝術家陳先生在自己工作室接受采訪時表示:
“審美不應設限,我們應擁抱多元,包括那些看似怪異的審美。”
這些公知和文化名人憑借專業知識與社會影響力,試圖引導輿論走向。
他們的介入讓討論氛圍愈發複雜,許多網友麵對這些“權威”觀點,一時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反駁。
社區的編輯們可興奮壞了,這些文化名人的加入,為平台帶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與話題性。
社區運營團隊緊急商討,決定大力邀請更多有爭議性的名人入駐。
“咱們趕緊聯係韓寒、郭敬明、方舟子他們,這可是提升社區熱度的好機會。”社區主編對編輯們說道。。
很快,近百名爭議性名人入駐社區。
韓寒發文:“審美這事,本就因人而異,沒必要上綱上線。”
郭敬明緊跟其後:“時尚與審美本就不斷變化,我們應保持開放心態。”
方舟子也發表觀點:“大家對‘眯眯眼’審美反應過度,應從科學角度理性看待。”
他們的觀點進一步推動討論熱度,這場關於“眯眯眼”的爭議,不僅在社區內引發全民參加,還迅速擴散到全網。
微博、抖音等平台相關話題閱讀30量飆升,傳統紙媒也紛紛跟進報道。
麥客誠品團隊這邊,負責人孫雋坐不住了。
看著輿論愈演愈烈,他意識到問題嚴重性。
“得趕緊想辦法,再這樣下去,品牌形象可就毀了。”孫雋在團隊會議上焦急地說。
“要不聯係呂豔,讓她出麵回應下爭議?”團隊成員提議。
孫雋點頭:“行,我這就聯係她團隊。”
孫雋撥通呂豔經紀人電話:“您好,我是麥客誠品的孫雋。現在這爭議對我們品牌影響太大了,希望呂豔能出麵回應下,錄個視頻,平息下公眾不滿。”
呂豔經紀人稍作思考後回答:“行,我們配合,也希望能把這事解決好。”
很快,呂豔和團隊錄製一段視頻,發布在麥粒和土豆網。
視頻中,呂豔經紀人說道:“我們對這場爭議感到驚訝。
呂豔的美貌是有目共睹、無可爭議的。中國網友因這事兒爭吵,實在不可思議。”
團隊成員也紛紛發言:“我們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不要被片麵觀點誤導。”
然而,這段視頻並未如預期般平息爭議。
網友們依舊各執一詞,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他們這是在逃避問題,根本沒正麵回應我們的質疑。”網友“真相探尋者”留言。
“就是,還說我們爭吵不可思議,明明是他們沒理解我們的感受。”
網友“審美扞衛者”附和。
這場由“眯眯眼”引發的審美爭議,最終演變成一場全民參加的文化論戰。
公知群體的集體登場,不僅加劇爭議複雜性,也暴露他們在輿論引導中的強大影響力。
社區內,網友們依舊熱烈討論,有人堅持傳統審美,有人倡導多元包容,誰也無法說服誰。
麥客誠品團隊則在幕後密切關注,思考下一步應對策略。
這場爭議,如同一場風暴,席卷整個網絡世界,持續影響著大眾的審美觀念與文化認知。
而在棕櫚泉的豪華別墅裏,茵茵滿臉怒容,手裏緊握著手機,屏幕上正是社區裏關於“眯眯眼”爭議的內容。
“秦峰,你看看這些,有人就是想強行改變大家的審美觀念,這簡直就是一種強暴!”茵茵衝著秦峰喊道。
秦峰無奈地歎了口氣,解釋道:“茵茵,你先別激動。
我隻是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不同的觀點都能表達出來,不是有意引導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