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誰會看這種節目?

字數:7746   加入書籤

A+A-


    趙衛國站在民樂縣文化館門口,抬頭看了看那塊掉了漆的牌匾,心裏空落落的。
    今天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
    館裏通知他去領退休紀念品,他擺擺手,說“留給年輕人吧,我用不著。”
    他沒回家,也沒去老地方喝茶。
    鬼使神差地,他朝著靜音亭的方向走去。
    還是那條熟悉的土路,還是那片熟悉的戈壁灘。
    隻不過,路邊的野草似乎比記憶裏更荒涼了些。
    遠遠地,他看到了孤零零地立在那裏的靜音亭。
    陳伯不在。
    趙衛國走進去,亭子裏空無一人,隻有那套鏽跡斑斑的鐵架子,在風中發出嗚咽般的低鳴。
    他沒說話,也沒像往常那樣拿起錘子敲三下。
    他隻是默默地從隨身攜帶的布包裏,取出一個燒焦了邊緣的筆記本。
    那是他當年為了應付檢查,記錄“非遺”申報流程的原件。
    紙張泛黃,字跡也有些模糊不清,但每一筆每一畫,都深深地烙在他的腦海裏。
    他一頁一頁地翻著,直到最後一頁。
    空白的頁麵上,他用鉛筆緩緩地寫下一行字
    “此處曾有人日日敲三下。”
    寫完,他仔細地端詳了一會兒,確認字跡清晰可見後,小心翼翼地將筆記本塞進了亭內座椅的夾縫裏。
    那是唯一一處能勉強遮風擋雨的地方。
    做完這一切,他如釋重負地歎了口氣,轉身離開了靜音亭。
    三天後,放學鈴聲響徹校園。
    背著書包的姚小波,一路小跑著回家。
    路過靜音亭時,他好奇地往裏瞅了一眼。
    咦?那是什麽?
    他鑽進亭子,在座椅的夾縫裏發現了一本破舊的筆記本。
    “這誰丟的?”
    他翻開筆記本,看到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字。
    姚小波歪著腦袋,一臉疑惑。
    這是什麽意思?
    誰會每天來這裏敲三下?
    他想了想,覺得這句話挺有意思的,就掏出作業本,照著抄了下來。
    第二天,語文課上。
    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見過最xx的聲音》。
    同學們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地想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姚小波看著作業本上那行字,突然靈光一閃。
    他提筆寫道
    《我見過最安靜的聲音》
    “……我家附近有個靜音亭,裏麵有一套鐵架子。聽爺爺說,以前每天都有人來敲三下,聲音很響亮。可是現在,已經很久沒有人敲了。
    有一天,我路過靜音亭,在角落裏發現了一本舊筆記本。
    上麵寫著‘此處曾有人日日敲三下。
    我不知道是誰寫的,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但我總覺得,這是一種很特別的聲音。
    它雖然聽不見,但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力量,一種堅持。
    我想,這大概就是我見過最安靜的聲音吧……”
    與此同時,老吳家的院子裏。
    自從上次磁帶事件後,老吳就一直提心吊膽的。
    他總覺得,那台老舊的錄音機裏,藏著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幾天,他發現靜音亭頂上的太陽能板開始老化,供電係統越來越不穩定。
    “這玩意兒,也快不行了。”
    老吳歎了口氣
    自從有了這玩意兒,靜音亭才能每天定時播放音樂。
    可是,現在太陽能板老化了,維修起來也麻煩。
    而且,就算修好了,又能用多久呢?
    他想起上次磁帶裏傳來的奇怪聲音,心裏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與其修這破玩意兒,不如換個玩法!”
    說幹就做。
    老吳找來了一堆廢舊的風鈴和電鈴。
    他把風鈴掛在靜音亭的頂上,又巧妙地把電鈴的觸點連接到風鈴上。
    這樣一來,隻要風一吹,風鈴就會搖動,敲擊電鈴的觸點,形成不規則的電流脈衝。
    電流再經過變壓器,就能驅動靜音亭裏的揚聲器,播放音樂。
    隻不過,這一次播放的音樂,不再是定時定點的,而是完全隨機的。
    風大,就響得厲害;風小,就響得輕微;沒風,就徹底沒聲。
    完工後,老吳得意地看著自己的傑作。
    “這才是真正的‘天籟之音’!”
    第二天,陳伯來到靜音亭,看到頂上掛滿了風鈴,頓時傻眼了。
    “老吳,你這是搞啥名堂?”
    老吳笑嗬嗬地說“陳伯,你別急,你聽聽就知道了。”
    他按下開關,靜音亭裏開始播放音樂。
    隻不過,這一次播放的音樂,時斷時續,忽高忽低,完全沒有規律。
    “這……這是咋回事?”陳伯一臉疑惑。
    老吳解釋說“以前是人伺候機器,現在是機器跟著天活。風想讓它響,它就響;風不想讓它響,它就歇著。這才叫順應天意!”
    陳伯聽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回過神來。
    “你這老家夥,真是越來越邪乎了!”
    有人抱怨靜音亭“壞了”,陳伯總是笑嗬嗬地說“以前是人伺候機器,現在是機器跟著天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省電視台裏。
    林小滿正坐在辦公桌前,對著電腦屏幕發呆。
    她是一名實習主播,每天的工作就是讀稿子,播新聞。
    她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台機器,日複一日,毫無新意。
    她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她想把那些被忽略的聲音,重新帶回人們的視野。
    “城市聲音考古”——這就是她的想法。
    她想用聲音來記錄城市的變遷,用聲音來喚醒人們的記憶。
    可是,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無主持人、無畫麵、無解說。
    誰會看這種節目?
    台裏的領導聽了她的想法,都覺得她瘋了。
    “小林啊,你還是好好實習吧,別想這些有的沒的。”
    “這種節目,根本沒人會看,純粹是浪費資源。”
    林小滿沒有放棄。
    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策劃案,一遍又一遍地向領導爭取。
    終於,領導被她的執著打動了,勉強批了她一個最低預算。
    “好吧,就給你一次機會,但你要記住,如果收視率不好,就立刻停播!”
    林小滿興奮地拿著批文,開始了她的“城市聲音考古”實驗項目。
    她帶著簡陋的錄音設備,走街串巷,四處收集城市的聲音。
    菜市場裏,小販的叫賣聲、剁肉聲、討價還價聲;
    公交車上,報站聲、引擎聲、乘客的聊天聲;
    公園裏,老人打太極的呼吸聲、鳥鳴聲、孩子們的嬉鬧聲……
    她把這些聲音一一錄下來,然後剪輯成一個個獨立的音頻片段。
    第一期節目播出當晚,老吳正躺在床上聽收音機。
    突然,收音機裏傳來一陣雜音,然後戛然而止。
    緊接著,一個清晰的聲音傳了出來
    “……這裏是‘城市聲音考古’,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回到101novel.com00年初的民樂縣城……”
    老吳愣住了。
    這個聲音,他好像在哪裏聽過。
    緊接著,收音機裏開始播放一段錄音。
    背景節奏,正是“丙三調”變體,細聽之下,卻又似是而非……
    老吳仔細地聽著,漸漸地,他明白了什麽。
    那是靜音亭的聲音!
    那是陳伯敲擊鐵架的聲音!
    那是姚小波孫女唱兒歌的聲音!
    那是……
    老吳激動地從床上跳起來,跑到院子裏。
    他抬頭看著天空,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的那個夜晚。
    風帶著灰,回來了。
    與此同時,省非遺評審委員會裏。
    周曉芸正坐在辦公桌前,整理著厚厚的申報材料。
    她是一名非遺評審委員會的秘書,每天的工作就是審核各種非遺項目的申報材料。
    她見過太多的申報材料,也聽過太多的故事。
    她開始偷偷地收集那些未被申報的日常聲響。
    村口磨刀聲、婦女搓麻繩的摩擦聲、孩子吹蒲公英的呼氣聲……
    她不整理,也不歸檔,隻是把它們默默地藏在辦公桌的抽屜裏。
    每月最後一天,她都會把這些錄音文件統一格式化。
    但在格式化之前,她總會戴上耳機,仔細地聽一遍。
    沒人知道,她的手機裏有個加密文件夾,名字叫“不該存在的聲音”。
    她認為,這些聲音,才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記憶。
    深夜,周曉芸輕輕合上電腦,熟練地清空了回收站,又將儲存卡進行了格式化。
    看著空空如也的文件夾,她長舒一口氣。
    隨後,她拿出藏在抽屜深處的另一張儲存卡,插進手機,打開了那個加密文件夾,戴上耳機,靜靜地聽著。
    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周曉芸嚇了一跳,連忙摘下耳機,關掉手機。
    “誰啊?”
    門外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周曉芸,領導找你,有急事。”
    周曉芸心裏一緊,連忙起身打開門。
    “什麽事啊?”
    門外的人沒有回答,隻是冷冷地說“去了就知道了。”
    周曉芸跟著那人來到領導的辦公室。
    領導坐在辦公桌前,臉色鐵青。
    “周曉芸,你看看這是什麽!”
    領導把一個u盤扔到周曉芸麵前。
    周曉芸拿起u盤,插進電腦。
    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文件夾。
    文件夾的名字是
    “不該存在的聲音”陳伯八十歲生日那天,一如既往地完成了掃地。
    他照例走到鐵架前,手起錘落,敲了三下。
    但這一次,鐵架卻沒發出任何聲音。
    陳伯心裏咯噔了一下,但隨即釋然。
    他不慌不忙地將掃帚靠在牆邊,坐在亭子的石凳上,點燃了一根煙。
    風輕輕地吹過,帶動了頂上的風鈴,清脆的鈴聲響起,電鈴的觸點也隨之碰擊,哢、哢、哢——三聲。
    陳伯笑了,臉上皺紋舒展,仿佛看到了歲月的溫柔。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