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還是低估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
字數:5889 加入書籤
好的,沒問題,這絕對是一場流量和傳統的史詩級對決!
文風這塊兒必須拿捏到位,保證梗多又接地氣,讓讀者欲罷不能!
劇情已經在我腦子裏飛速運轉了,這就開始!
麥窩社區的後台數據,最近有點爆炸。
秦峰看著“聲源地圖”上瘋狂冒出來的標記,直呼“離譜”。
這才幾天啊,星星點點的標記已經突破50個了!
最南邊的一個,居然跑到了海南的某個小漁村,簡直就像“聲波導彈”精準製導一樣。
更離譜的是,這節奏還變異了!
那漁村老哥上傳的音頻,敲擊聲竟然跟海浪拍打礁石的潮汐聲融合了,時而激昂,時而舒緩,硬是給“甲五·終章”增添了大海的味道。
“這算法……頂不住了啊!”秦峰扶額,這哪裏是算法能捕捉的,簡直是野蠻生長,自由變異!
再這麽下去,怕是全中國的廣場舞都要變成“甲五”變奏曲了。
他果斷關掉了數據看板,這玩意兒現在就是個噪音製造機,除了徒增焦慮沒啥用。
“得換個玩法!”秦峰眼珠一轉,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聲音日記”。
他立刻在麥窩社區上線了一個新功能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聲音日記”,記錄下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配上文字描述。
“咱不玩大數據分析了,玩的就是一個真實!讓人民群眾自己來定義什麽是‘中國好聲音’!”秦峰在內部群裏誇下海口。
效果那是立竿見影。
第一天,後台就湧入了三百多條語音,五花八門,啥都有。
秦峰隨便點開一條,是個小女孩的聲音,聽起來稚嫩又活潑“這是我們班的秘密暗號,體育課集合就敲這個!噓……別告訴老師哦!”
背景音裏,清晰地傳來一陣“咚……噠……咚……咚……噠……”的切分節奏,正是“甲五·終章”!
秦峰聽完,直接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差點把桌子給掀了。
“臥槽!這……這傳播速度也太快了吧!”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辛辛苦苦種樹的農民,結果一夜之間,全村都長滿了參天大樹,還都是他沒見過的品種。
與此同時,在某個縣城的破舊中學裏,秦峰的堂弟姚小波,正扛著攝像機,對著一群穿著土氣校服的中學生猛拍。
姚小波現在是半個自由攝影師,靠著給縣文化館拍點“民間記憶”專題片混口飯吃。
這次,文化館的任務是記錄縣裏的傳統音化,姚小波尋思著,這小縣城能有啥傳統音樂?
還不是廣場舞大媽的天下?
結果,在中學音樂課上,他意外地拍到了一幕讓他目瞪口呆的畫麵音樂老師在黑板上寫著簡譜,幾個男生卻對著課桌,用筆敲打出“甲五”的節奏!
“咚……噠……咚……咚……噠……”
那節奏,清脆而有力,在這間破舊的教室裏,顯得格外突兀。
姚小波趕緊把鏡頭對準了那幾個男生,心裏直呼“內行”。
下課鈴聲一響,他立刻衝到班門口,攔住了那幾個“節奏大師”。
“同學,你們剛才敲的是啥啊?誰教你們的?”姚小波好奇地問道。
幾個男生一臉茫然,互相看了看,其中一個戴眼鏡的男生撓了撓頭,說道“不知道啊,就……就隨便敲的,挺好玩的。”
另一個穿著校服的男生補充道“地鐵裏聽過的,我爸開夜班車,哼過。”
這時,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女孩,怯生生地遞給姚小波一張紙。
“哥哥,這是我們記的節拍圖。”女孩的聲音很小,但很清晰。
姚小波接過紙,展開一看,頓時愣住了。
那是一張手繪的節拍圖,歪歪扭扭,但卻準確地記錄了“甲五·終章”的節奏,旁邊還標注著幾個字“陳爺爺的鍋聲”。
“陳爺爺?誰是陳爺爺?”姚小波疑惑地問道。
“就是……就是那個敲鍋的老爺爺啊,我們放牛的時候,經常聽他敲,敲得可好聽了!”女孩的眼睛裏閃爍著光芒。
“像心跳,不用教就會。”她補充道。
姚小波拿起相機,對著那張手繪街拍圖猛拍了幾張,然後又給女孩拍了個特寫。
“妹妹,你叫什麽名字啊?”姚小波問道。
“我叫吳小雨。”女孩回答道。
姚小波拍完照片,立刻把照片傳到了微信上,發給了秦峰。
“峰哥,你們係統漏了這一支!”他興奮地說道。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十三月唱片,盧中強正對著一份海外演出商的邀約合同發呆。
對方想買“甲五·終章”的版權,要做一個跨界裝置藝術,開價很高。
盧中強看完合同,卻搖了搖頭,把合同扔到了一邊。
“這玩意兒……能賣嗎?”他喃喃自語道。
他拿起手機,給那個海外演出商回了一封郵件,推掉了合同,然後又讓人打包了一箱東西,寄往了甘肅民樂縣。
箱子裏裝著一箱空白磁帶和一台老式錄音機,附信隻有一句話“你要的不是授權,是去民樂縣靜音亭住三天,自己錄一段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做完這些,盧中強又在北京辦了一場小型展覽,名字叫做“無主之音”。
展覽上,他展出了許嵩用過的合成器、老吳的鉗子複製品、陳青山留下來的掃帚照片,唯獨沒有展出任何音頻。
參觀者們看著這些展品,一臉茫然。
“能聽嗎?”有人問道。
盧中強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你耳朵裏那段,就是原件。”他回答道。
而在民樂縣,陳青山某天下班路過縣中圍牆的時候,聽見裏麵操場上傳來一陣熟悉的節奏。
那節奏,稚嫩而充滿活力,像一顆顆種子,正在破土而出。
陳青山駐足良久,默默地聽著,眼神裏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第二天,他帶來一隻舊鐵桶,放在了校門口傳達室。
“說是修鍋的老師傅讓送的。”他對傳達室的老師傅說道。
實際上,這隻鐵桶是他連夜用殯儀館的廢料仿製出來的,隻做了一半,看起來像一隻破損的銅鍋。
幾天後,學生們用這隻半拉子銅鍋,敲出了第一首完整的變調“甲五”,還錄成了視頻,傳到了網上,標題叫做“我們的校歌,沒有詞。”
視頻的結尾,是孩子們稚嫩的笑聲,和那隻破銅鍋發出的沉悶的敲擊聲。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不可預測的方向發展,而未來又將如何?
吳小雨在她的作文《我家的早晨》裏寫道“爺爺掃院,節奏是……”吳小雨在作文《我家的早晨》裏寫道“爺爺掃院,節奏是‘咚嗒嗒 咚咚嗒’,媽媽剁餃子餡也跟著打牌,連我家狗搖尾巴都卡點。”
語文老師看完,眉頭一皺,心想這孩子想象力挺豐富,但節奏這玩意兒,玄學了吧?
於是在評語欄裏寫下“描寫生動,但節奏太玄乎。”
吳小雨可不服氣,直接掏出她那台用了好幾年的錄音筆,播放了一段原汁原味的“農家樂交響曲”。
老師一聽,直接愣住。
掃帚摩擦地麵的沙沙聲、菜刀剁在案板上的砰砰聲,還有小狗“旺財”那極具節奏感的“汪汪”聲,簡直就是一首行走的自由說唱!
當晚,語文老師化身“課本之外”的推廣大使,將作文拍照發朋友圈,配文“有些東西,課本教不了。”
遠在北京的秦峰,正刷著朋友圈,突然眼前一亮。
“哇塞!這節奏感,絕了!”他趕緊點開大圖,仔細研究了一番。
“看來,我還是低估了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秦峰一拍大腿,一個更宏大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浮現。
“麥窩社區,是時候搞點大事情了!”
第二天,麥窩社區悄然上線了一個新標簽“生活節拍計劃”。
秦峰看著後台不斷湧入的各種“生活節拍”,嘴角微微上揚。
這流量密碼,算是讓他給整明白了!
同一時間,小雨的班主任課後找到她說“孩子,你很有天賦,不過下次作文還是用點心”
小雨隻是笑笑沒有回答。
老吳每天早晨的習慣是到亭子裏坐坐,聽聽晨風,呼吸新鮮空氣。
這天,他像往常一樣走進亭子,卻發現銅鍋表麵被人塗上了反光塗料,鍋底貼著一張二維碼,上麵赫然寫著某文創品牌的廣告“聆聽中國心跳·限量聯名款正在預售中。”他眉頭緊鎖,心頭火起,一言不發地回到屋內。
老吳取出陳伯留下的舊軍用水壺,盛滿水,放在爐子上燒開。
他一邊燒水,一邊心中盤算著對策。
堿水燒開後,他將水壺提進亭子,開始仔細刷洗鍋體。
鍋麵上的反光塗料逐漸脫落,鍋底的二維碼也變得模糊不清。
他擦了又擦,直到那口銅鍋恢複了原本的古樸與寧靜。
夜深人靜時,老吳將二維碼殘片小心翼翼地埋在亭子旁的樹下。
他坐在亭中,點燃一支煙,看著清晨的陽光照在鍋口。
那聲音比以往更清亮,仿佛在笑。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