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這幫人,真是不要臉!
字數:6392 加入書籤
他深吸一口煙,吐出淡淡的煙霧,心中卻是一股說不出的篤定與釋然。
同一時間,於佳佳收到了徐新團隊的合作提案,內容詳實,涵蓋了從綜藝《聽風者》到數字藏品“甲五·元音”,再到沉浸劇場等多個方麵。
她看完後冷笑一聲,反手將方案轉給林小滿。
“你猜他們有沒有人去過靜音亭?”於佳佳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
林小滿正整理吳小雨寄來的節拍圖冊,聞言抬頭。
“他們連陳青山是誰都不知道。”她淡淡地回答。
於佳佳撥通秦峰的電話,聲音堅定“準備啟動‘反注冊’行動——我們不申請版權,我們公開放棄版權。”
秦峰聽後,沉默片刻,隨即點頭“好,馬上行動。”
林小滿聯合周曉芸,在省非遺官網發起“無主遺產”倡議書,附上全部原始錄音與技術圖紙,聲明“甲五·終章屬於所有聽見它的人。”這一舉動迅速在網絡上傳開,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徐新團隊緊急評估風險,發現項目無法形成商業閉環——因為源頭拒絕認證,傳播路徑去中心化,使用者皆不知出處。
最終項目擱淺,內部會議記錄僅一句“此ip不具備資本化基礎。”
與此同時,姚建國在技術科倉庫翻出了一台1980年代的磁帶母機,是當年省台采集民間聲音用的。
他悄悄修複好機器,趁夜帶趙誌明去靜音亭錄製清晨的環境聲。
回程路上,老式設備突然卡帶,兩人合力拆機,竟在磁頭夾縫中發現一段未錄入的舊錄音——是1983年陳伯初任管理員時哼的軍號調原版。
姚建國摸著機器,感慨萬千“有些東西,機器記得比人牢。”
老吳在灶前煮粥,廣播裏突然響起一段熟悉的旋律—— 粥香四溢,老吳慢悠悠地攪動著鍋裏的米粥,廣播裏突然傳出的旋律讓他手一頓。
這曲子,不是那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甲五·終章”,而是省台早間新聞那段魔性的五秒前奏!
嘿,居然用銅鍋的震頻改的,這幫人,有點東西啊。
老吳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弧度,手上的動作卻絲毫沒停。
窗外,吳小雨蹦蹦跳跳地背著書包路過靜音亭,眼尖的她發現了那口熟悉的銅鍋,熟練地在鍋沿上輕敲三下。
“咚、咚、咚”,鍋沒發出任何聲響,但微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和著節拍。
吳小雨對著亭子裏的老吳做了個鬼臉,笑著跑開了。
老吳看著她的背影,心中一暖。
這丫頭,鬼靈精怪的。
他轉過身,繼續哼著剛才被打斷的旋律,這一次,他沒有像往常一樣把後半句硬生生咽回去,而是輕輕地哼完。
“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啊……”聲音雖小,卻充滿了力量。
鍋可以不響,但根,已經紮進土裏了。
“師傅,您這粥聞著真香啊。”一個略帶沙啞的聲音在門口響起,老吳抬頭,眯著眼睛看向門口,是誰來了?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靜音亭上,給昨夜的殘雪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
老吳裹緊了身上的老棉襖,抄起一把大掃帚,開始清掃亭外的積雪。
吱嘎,吱嘎。
掃帚摩擦地麵的聲音,在空曠的清晨顯得格外清晰。
老吳一下一下,不緊不慢地掃著,仿佛在進行一場古老的儀式。
突然,他眼角的餘光瞥見一輛黑色的商務車,靜靜地停在不遠處。
車尾上,赫然貼著一行字“今日資本·文化創新事業部”。
老吳的動作頓了一下,隨即又恢複了平靜。
他沒有抬頭,也沒有靠近,隻是默默地掃著雪,仿佛那輛車根本不存在一樣。
掃完亭外的雪,老吳轉身回屋。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去準備早飯,而是從牆角摸出一個鏽跡斑斑的鐵鉗。
鉗子很大,很重,握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
老吳走到灶台前,拉開風箱,點燃爐火。
火苗舔舐著鍋底,發出劈啪的聲響。
他把鐵鉗放在灶台上,一下一下,慢條斯理地磨著鉗刃。
呲啦,呲啦。
鐵器摩擦的聲音,單調而重複,仿佛時間都變得緩慢起來。
老吳的表情很平靜,眼神卻異常專注,仿佛在進行一項神聖的工作。
兩個小時後,商務車的車門打開,下來三個人。
為首的是一個戴著金絲邊眼鏡的男人,看起來很斯文,手裏拿著一個激光測距儀。
另外兩個人,一個扛著攝像機,一個拿著錄音設備,一看就是專業的。
三個人走到靜音亭前,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先用激光測距儀測量了銅鍋的尺寸,然後又用錄音設備對準銅鍋,想要錄下一些“標誌性音效”。
眼看三個人就要靠近銅鍋,老吳拄著拐杖,緩緩地走了過來。
他的腳步很慢,但每一步都異常堅定,仿佛一座移動的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走到離三個人不遠的地方,老吳停了下來。
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把燒得通紅的銅釘,猛地扔進旁邊的雪堆裏。
滋啦——
一陣白煙騰起,帶著一股刺鼻的氣味。
“咳咳……”戴眼鏡的男人被嗆得咳嗽起來,不悅地看向老吳。
老吳卻像沒看見一樣,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這鍋不測溫,隻聽風。”
三個人的臉色都變了。
他們麵麵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他們來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甚至連“授權協議”都帶來了。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個貌不驚人的老頭,竟然如此強硬。
最終,三個人還是收起了設備,灰溜溜地離開了。
他們沒能拍到二維碼,也沒能錄到“標誌性音效”,這意味著,他們的報告隻能寫上一句“項目源頭拒絕數字化介入。”
與此同時,省台。
林小滿正在檔案科整理資料。
她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頭發隨意地紮在腦後,看起來幹練而精神。
最近,她一直在尋找一些關於“甲五·終章”的線索。
她總覺得,這個項目背後,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突然,她在一堆舊文件中,發現了一份1985年的《全省民間聲景普查》手稿。
手稿很舊,紙張已經泛黃,字跡也有些模糊,但依然可以辨認。
林小滿一頁一頁地翻看著,突然,她的目光停在其中一頁上。
“民樂縣靜音亭,管理員陳伯,每日掃地節奏具穩定節拍性,疑似自發形成複合律動。”
林小滿的心跳猛然加速。
她繼續往下看,在最後的簽名處,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姚建國。
“姚建國……這不是技術科的老姚嗎?”林小滿喃喃自語。
她連忙翻到手稿的最後一頁,看到了姚建國的簽名。
筆跡有些潦草,但確實是他的。
林小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連忙拿起手機,撥通了趙誌明的電話。
“趙科長,你在哪兒呢?我有點事想問你。”
電話那頭,趙誌明的聲音有些疲憊“我在辦公室呢,怎麽了?”
“你現在方便嗎?我去找你。”
“行,你過來吧。”
幾分鍾後,林小滿氣喘籲籲地跑進了趙誌明的辦公室。
“趙科長,你看看這個。”林小滿把手稿複印件遞給趙誌明。
趙誌明接過複印件,仔細地看了起來。
他的臉色越來越凝重,眉頭也越皺越緊。
“這是……”趙誌明抬起頭,眼神複雜地看著林小滿,“你們當年就錄過?”
趙誌明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錄了,但台裏說‘不像新聞’,壓進倉庫了。我們也不是英雄,隻是……沒刪。”
林小滿沉默了。她知道,在那個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我可以把這個複印件發到網上嗎?”林小滿問。
趙誌明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發吧,有些東西,總要讓大家知道。”
林小滿如獲至寶,立即把複印件拍了下來,上傳至麥窩社區的“聲源地圖”新設欄目,並配上了一段文字“被遺忘的第一次記錄”。
與此同時,在京城一間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裏,徐新正在主持一場複盤會。
“靜音亭ip的投資,到此為止。”徐新麵無表情地說,“我們轉向‘反向文化捕捉計劃’。”
“徐總,您的意思是……”一個下屬小心翼翼地問。
“通過大數據,追蹤‘甲五·終章’變體在短視頻平台的傳播路徑。”徐新冷冷地說,“我們要以‘用戶共創’的名義,注冊衍生版權。”
“可是,這樣會不會……”
“沒有可是。”徐新打斷了下屬的話,“在商言商,我們要做的,是把利益最大化。”
秦峰很快就察覺到了異常。
他發現,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突然湧現出大量的“甲五·終章”變體。
這些變體,節奏變調,質量參差不齊,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標注著“原創”的標簽。
秦峰立刻意識到,這是徐新團隊在背後操縱。
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搶占“甲五·終章”的衍生版權。
“這幫人,真是不要臉!”秦峰氣得直咬牙。
喜歡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港片製霸港島,從自立門戶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