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張遠一統雍涼

字數:6743   加入書籤

A+A-


    第408章 張遠一統雍涼
    在馬超,馬鐵,馬岱三人的勸說下,馬雲祿勉強同意歸降。
    等馬岱馬雲祿回去後向眾人宣布投降後,被馬岱忽悠來的世家護院們全都鬆了一口氣,他們本來就不想打仗。
    護院們同意歸降,羌人們卻不同意,雙方吵的不可開交。
    馬岱見狀,心中暗叫不好,深知若不能妥善處理羌人之事,這歸降之事恐再生變故。他急忙站到兩方中間,大聲說道:“各位且先冷靜!聽我一言!”
    喧鬧聲稍稍平息,馬岱環顧眾人,誠懇地說道:“羌人兄弟,我馬岱明白你們心中所想,你們皆是重情重義、英勇無畏之士。但如今這局勢,繼續爭鬥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張遠將軍乃是明主,他向來敬重勇士,若咱們歸降,日後在他麾下,一樣能施展拳腳,建功立業。”
    一位身形高大、滿臉虯髯的羌人首領向前踏出一步,怒目圓睜道:“馬岱,你莫要再花言巧語!我們與你馬家結盟,本是為了共同對抗外敵,如今你卻臨陣倒戈,讓我們如何能服?”
    馬雲祿也上前一步,說道:“這位大哥,我理解你們的憤怒。但如今雍涼大地滿目瘡痍,百姓流離失所,我們若能放下紛爭,跟隨張遠將軍,齊心協力建設雍涼,豈不是更好?再說,我馬家既已決定歸降,自不會讓各位羌人兄弟吃虧。”
    另一位羌人勇士揮舞著手中長刀,吼道:“哼,說得輕巧!誰能保證張遠不會過河拆橋?張遠攻打並州時對匈奴和羌胡趕盡殺絕,天下人都知道。”
    馬岱沉思片刻,說道:“這樣吧,我願以馬家的名譽作保。若張遠將軍有負各位,我馬岱第一個不答應!而且,咱們可以與張遠將軍約定,保留羌人各部的原有部落和習俗,讓大家依舊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羌人們聽了這話,雖有幾分心動,但仍有人心存疑慮,猶豫不決。就在這時,一名羌人老者從人群中緩緩走出,他目光深邃,緩緩開口:“馬岱將軍,不是我們不信任你,若是馬騰將軍如此說,我們可以信任,如今並未傳出馬騰將軍歸降,想來馬騰將軍希望你們繼續抵抗張遠,而張遠對待異族的態度,我們不敢輕易相信。”
    馬岱皺著眉頭問道“那不知老丈如何才肯歸降?”
    羌人老者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馬岱將軍,要讓我們徹底放心歸降,需滿足幾個條件。其一,我們要與張遠將軍當麵對談,親耳聽他承諾會尊重我羌人各部的習俗、信仰,保障我們族人的安全與生計,且白紙黑字立下契約,雙方簽字。”
    他頓了頓,接著豎起第二根手指:“其二,在歸降初期,我們希望能保留一定的自主兵權。平日裏,我們自行訓練、守衛部落。若有戰事,聽從調遣,但前提是作戰目的必須是為了守護這片土地,而非無端卷入漢人間的爭鬥。”
    說完第二條,老者稍作停頓,觀察著馬岱等的反應,見其並未麵露難色,才又繼續說道:“其三,馬騰將軍那邊,無論如何,我們希望能得到他確切的態度。哪怕是一封書信,表明他支持你們歸降的決定,如此一來,我們心中方能踏實。畢竟,以往馬騰將軍與我們交往深厚,他的意見對我們至關重要。”
    馬雲祿微微皺眉,正欲開口反駁關於自主兵權的要求,卻被馬岱抬手示意製止。馬岱認真地看著羌人老者,說道:“老丈提出的這幾個條件,我雖無法當場答複,但我定會快馬加鞭告知張遠將軍,盡全力說服將軍答應。至於伯父那邊,我也會與張遠將軍說明,盡快取得伯父的親筆書信。隻是在此期間,還望各位羌人兄弟稍安勿躁,莫要輕舉妄動。”
    虯髯羌人首領哼了一聲道:“哼,希望你們能盡快給個準信兒,我們可沒多少耐心一直等下去。”
    馬岱堅定地點點頭:“各位放心,我馬岱定會全力以赴。不出三日,必定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複。”
    說罷,馬岱便與馬雲祿等人匆匆離開,商議如何向張遠轉達羌人的條件。
    當張遠收到馬岱傳來的書信,心中冷笑一聲,將書信遞給李儒,等李儒看完,張遠詢問其意見。
    李儒接過書信,細細讀完,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微微躬身,對張遠道:“主公,這羌人所提條件,看似苛刻,實則蘊含著諸多可利用之處。”
    張遠雙手抱胸,饒有興致地問道:“哦?文優但說無妨。”
    李儒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先說這第一條,與主公當麵對談並立下契約。此乃好事,主公正好借此機會,展現您的雄才大略與寬厚仁德,讓羌人親眼見識到您的風采,從而心悅誠服。而且白紙黑字的契約,不僅能讓羌人安心,也可作為日後約束他們的憑證。”
    張遠微微點頭,認可李儒的說法:“嗯,有理。那第二條呢,歸降初期保留自主兵權,這可不是個小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儒輕笑一聲:“主公,這羌人想保留自主兵權,無非是擔心失去對部落的掌控,害怕被我們吞並。但換個角度看,這初期二字便是關鍵。我們不妨先答應下來,在這歸降初期,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以懷柔之策慢慢滲透。待時機成熟,再逐步收回兵權,那時他們已習慣在主公麾下,想必也難以反抗。”
    “至於第三條,馬騰將軍的書信。”李儒略作停頓,“這其實是羌人尋求的一種心理安慰。馬騰在羌人心中有一定威望,若能拿到他支持歸降的書信,羌人歸降便再無阻礙。主公可派人協助馬岱,盡快促成此事。”
    張遠聽完,沉思片刻後說道:“文優分析得透徹。隻是這保留自主兵權一事,雖說是權宜之計,但也需謹慎行事,不可留下隱患。”
    李儒自信地笑道:“主公放心,隻需在契約中巧妙措辭,規定其自主兵權的範圍和限製,再安排合適之人與羌人周旋,必能掌控局麵。”
    張遠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好!就依文優所言。即刻修書回複馬岱,告知他我答應羌人的條件,讓他做好與羌人溝通的準備,同時安排可靠之人獲取馬騰的書信,若馬騰還是執迷不悟,告訴他,馬家從此在涼州除名。”
    很快,信使帶著張遠的回信疾馳而去。馬岱收到回信後,仔細閱讀,心中對張遠的決策深感佩服。他立刻召集馬雲祿等人,將張遠的意思傳達下去。
    馬雲祿聽聞張遠答應了羌人保留自主兵權的要求,不禁有些擔憂:“兄長,張遠真的要答應羌人如此苛刻的條件嗎?萬一他日後反悔,怎麽辦?”
    馬岱微微一笑:“雲祿,張遠將軍自有考量。如今我們需要羌人歸降,穩定雍涼局勢。這些條件雖是讓步,但也給了我們爭取羌人的機會。而且將軍肯定有後續的應對之策,我們隻需按照將軍的安排行事即可。”
    馬雲祿雖心中仍有疑慮,但見兄長如此篤定,也隻好不再多言。
    馬岱隨即刻召集羌人首領,告訴他們張遠已經答應他們的全部條件,不日便會安排會麵 。
    羌人如此信任馬騰皆是因為馬騰娶的是羌人女子,而馬騰的幾個子女有一半羌人血脈。
    羌人得知張遠答應與他們會麵,有的懷遲疑態度,有的妄想索要更多好處。
    張遠這邊李儒快馬加鞭趕往天水,去說服馬騰,讓他給羌人寫信招降。
    三日後,李儒風塵仆仆歸來,當張遠看到李儒拿著馬騰的勸降信後,心中鬆了一口。
    又兩日,張遠帶著典韋李儒,五百虎衛隨行前往約定之地會見羌人首領。
    到達約定之地後,這裏早已布置得頗為隆重。巨大的營帳矗立中央,周圍旗幟飄揚,五百虎衛身姿挺拔,整齊排列,散發著肅殺之氣。
    羌人首領們也陸續到來,他們看著眼前的陣仗,有的眼中流露出敬畏之色,有的則依然帶著幾分警惕。
    張遠麵帶微笑,大步走出營帳,迎接羌人首領。他拱手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各位羌人兄弟,久仰大名,今日終得一見,實乃幸事。”
    羌人老者上前一步,微微躬身還禮,目光在張遠身上打量一番後說道:“張遠將軍,今日相見,希望您能兌現之前的承諾。”
    張遠點點頭,誠懇地說:“老丈放心,我張遠向來言出必行。此次前來,便是帶著十足的誠意。”說著,他示意李儒拿出馬騰的勸降信。
    李儒恭敬地呈上書信,張遠接過後展示給羌人首領們看,說道:“這是馬騰將軍的親筆書信,他也希望各位能放下顧慮,與我等攜手共創雍涼的太平盛世。”
    羌人首領們傳閱書信,看到熟悉的字跡和懇切的言辭,不少人臉上的疑慮漸漸消散。
    這時,虯髯羌人首領卻突然開口道:“張遠將軍,書信雖在,但我們還有些想法。如今歸降,往後部落發展所需物資,將軍能否給予支持?”
    張遠早有預料,從容笑道:“這是自然。隻要各位誠心歸降,遵守契約,日後部落所需的糧草、農具等物資,我定會按需提供,助力羌人各部繁榮發展。”
    聽到張遠的答複,一些原本妄想索要更多好處的羌人首領也覺得滿意。
    張遠接著說道:“我還打算在西平給羌人獨自建一座城池,設立集市,促進兩族貿易往來,讓羌人兄弟能將自家特產賣出,換來所需之物,大家意下如何?”
    羌人們聽聞此言,紛紛交頭接耳,對這個提議很感興趣。
    羌人老者看著張遠試探的問道“將軍果真願意給我們建城,那不知城池建好派何人駐守。”
    張遠示意李儒開口,李儒上前一步說道“既然是給你們建城,當然有你們自己駐守,我軍可沒那麽多人。”
    李儒此言一出,羌人們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歡呼。這意味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對部落的掌控力也不會受到過多幹涉。
    虯髯羌人首領大笑道:“好!張遠將軍果然豪爽,如此誠意,我們還有何顧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遠微笑著環顧眾人,說道:“不過,自建城池雖由你們駐守,但畢竟同屬雍涼,日後若有外敵來犯,還望各位能與我等並肩作戰,共禦外敵。”
    羌人老者連忙點頭:“將軍放心,您如此厚待我等,若有戰事,我等必定聽從調遣,絕不退縮!”
    此時天色漸晚,張遠見大事已定,便說道:“今日與各位相談甚歡,天色已晚,不如就在此處休息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羌人首領們欣然應允。當晚,營帳內外燃起篝火,張遠與羌人首領們圍坐在一起,喝酒吃肉,氣氛十分融洽。眾人一邊吃喝,一邊交流著各自的風土人情,彼此間的距離也在這歡聲笑語中迅速拉近。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營地上。張遠與羌人首領們再次聚集,商討起建城以及後續合作的具體細節。李儒拿出早已繪製好的圖紙,上麵詳細標注了計劃在西平建造的城池規模、布局以及功能分區。
    羌人首領們圍過來觀看,對圖紙上宏偉的規劃讚歎不已。張遠指著圖紙說道:“這座城池將選址在交通便利之處,城內不僅會有居住區域,還會專門劃出集市區域,方便大家交易。另外,還會建造學堂,讓羌人子弟也能接受教育。”
    羌人老者激動地說道:“將軍如此用心,我等感激不盡。隻是這建城所需人力、物力……”
    張遠打斷他的話:“老丈不必擔憂,人力方麵,我會安排工匠前來協助,指導大家建造。物力方麵,所需的木材、石料等,我也會協調各方資源,確保供應。”
    聽到張遠如此周全的安排,羌人首領們更加堅定了歸降的決心。接下來的幾天,張遠與羌人緊密合作,開始籌備建城事宜。他派遣使者快馬加鞭趕回後方,調集所需物資和工匠。同時,羌人各部也積極響應,挑選出年輕力壯的族人,準備參與建城工作。
    在這段時間裏,張遠與羌人之間的關係愈發緊密。他時常深入羌人部落,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及時調整計劃。而羌人對張遠也越發敬重和信任,視他為值得追隨的領袖。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的有序推進,一座象征著漢羌友好團結的新城,即將在西平大地上拔地而起 。
    而得知張遠為羌人建城後,馬騰韓遂長歎一聲,為羌人感覺悲哀。
    羌人有二十多萬人,能征集青壯三五萬,羌人久居山林,若用兵降服,短時間難以降服,如今張遠為他們建城,建學,這是溫水煮青蛙,等羌人習慣了漢人的生活方式,將再難返回山林生活,隨著時間發展,羌人將慢慢消失。
    公元199年十二月,曆經十月征戰,調動大軍二十多萬,張遠終於初步一統雍涼。
    隨著羌人投降,馬騰也自知大勢已去,隨即歸降張遠。
    張遠統一雍涼,天下震驚。
    喜歡三國黃巾逆襲請大家收藏:()三國黃巾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