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女子為官四)
字數:3843 加入書籤
"諸位姐妹,"王月敏聲音清朗,"今日你們跨出這一步,不僅為自己,更為天下女子開辟一條新路。無論結果如何,曆史會記住這一天。"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掌聲。吳婉清感到熱血沸騰,她握緊了手中的考籃,裏麵除了筆墨紙硯,還藏著那篇在祠堂寫就的《女子科舉論》。
考場大門緩緩開啟,考生們開始有序入場。就在此時,異變突生!
"走水啦!走水啦!"尖利的喊聲從考場後方傳來。眾人回頭,隻見濃煙滾滾,火舌已經竄上了烤棚的屋頂。
人群頓時大亂。有人尖叫逃竄,有人推搡擁擠,場麵一片混亂。
"大家不要慌!"一個清亮的女聲突然響起。隻見一位身著藍衫的"少年"站在高處,正是女扮男裝的吳婉清。"有序撤離!讓老人和孩童先走!"
她跳下高處,開始組織混亂的人群。在她的指揮下,人們漸漸冷靜下來,有序地向安全地帶轉移。
王月敏在侍衛保護下並未受傷,她遠遠看著那個鎮定自若的"少年",眼中閃過一絲讚賞。"去查查那是誰家的公子。"她對身旁的宮女吩咐道。
火勢很快被撲滅,但考場已無法使用。知縣滿頭大汗地跑來請示:"娘娘,這縣試是否延期..."
"不必。"王月敏斬釘截鐵,"就在縣衙大堂繼續,本宮親自監考!"
消息傳出,那些暗中策劃的人臉色大變。他們沒想到皇後如此果斷,更沒想到混亂中會有女子挺身而出維持秩序。
縣試最終順利進行。吳婉清的文章一氣嗬成,尤其是那篇《女子科舉論》,字字珠璣,句句鏗鏘。當她把試卷交給考官時,對方不由多看了這個"少年"幾眼。
"你叫什麽名字?"
"學生...吳文清。"她微微低頭,掩飾眼中的緊張。
當晚,閱卷房內燈火通明。知縣捧著幾份優秀考卷,嘖嘖稱奇:"尤其是這篇《女子科舉論》,論點新穎,文采斐然,若非知道是男子所寫,真要以為是哪位才女的手筆。"
"拿來我看看。"
王月敏接過試卷,越看眼中光彩越盛。
"好一個"女子之才,不輸男子;女子之誌,可擎蒼天"!此人若真為男子,當為國士;若是女子..."她意味深長地笑了,"更是我朝之幸。"
此時,一名侍衛匆匆進來,在王月敏耳邊低語幾句。
皇後臉色一變,隨即恢複平靜。
"原來如此...去請這位"吳公子"明日入宮一敘。"
第二天,當吳婉清戰戰兢兢地站在皇後麵前時,她已經換回了女裝。
"民女吳婉清,叩見皇後娘娘。"她深深拜下,聲音顫抖卻堅定。
"起來吧。"王月敏溫和地說,"你可知欺君是何等大罪?"
吳婉清抬起頭,眼中已有淚光,卻無懼色:"民女知罪。但民女更知,女子之才若不能為國所用,是天下之失。民女願領任何責罰,隻求娘娘給天下女子一個機會!"
王月敏凝視著這個倔強的少女,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她緩步上前,親手扶起吳婉清。
"本宮不但不會罰你,還要賞你。"
她轉身從案上取過一份文書,"這是皇上親筆所書的特詔,破格錄用你在縣試中表現傑出的女子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吳婉清,從今日起,你便是大明朝第一位正式女官了。"
吳婉清呆立當場,淚水終於奪眶而出。
她知道,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吳婉清接過那道改變命運的聖旨時,雙手止不住地顫抖。
她再次深深叩首,額頭抵在冰涼的金磚上,眼淚卻滾燙地砸落。
"民女謝主隆恩,定當竭盡所能,不負娘娘厚望。"
王月敏含笑看著這個倔強的姑娘,心中已有計較。
她轉頭對身旁的掌事宮女道:"傳本宮懿旨,著吏部即刻為吳庶吉士準備官服印信,三日後入翰林院供職。"
消息如春風般一夜傳遍京城。
次日清晨,吳婉清暫居的客棧外已圍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
有好奇張望的婦人,有竊竊私語的學子,更有不少帶著女兒前來瞻仰的百姓。
客棧掌櫃戰戰兢兢地捧來一疊拜帖,竟有十餘戶官宦人家想請這位"女翰林"過府一敘。
"姑娘可要見見?"掌櫃搓著手問道。
吳婉清望著窗外攢動的人頭,輕輕搖頭:"煩請轉告諸位,婉清蒙聖恩破格錄用,更當謹言慎行。待正式入職後,自當一一拜會。"
她摸了摸藏在袖中的《女子科舉論》手稿,心知自己已成了天下女子的標杆。
此時皇宮內,王月敏正在禦花園的涼亭裏批閱奏章。
春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她月白色的裙裾上投下斑駁光影。
宮女匆匆走來,在她耳邊低語幾句。
"果真?"王月敏擱下朱筆,眼中閃過驚喜,"速宣她來見本宮。"
不多時,一位身著粗布衣衫的少女被引入亭中。
她約莫十八九歲年紀,皮膚因常年日曬呈小麥色,雙手骨節分明,指甲縫裏還殘留著些許泥土。與尋常閨秀不同,她行走時步伐穩健,腰背挺直如鬆。
"民女李月如,參見皇後娘娘。"
她的聲音清亮如溪水,不見絲毫怯意。
王月敏細細打量這個不施粉黛的姑娘:"聽說你改良了京郊三縣的水車,使旱田增產三成?"
李月如抬頭,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回娘娘,民女隻是將祖父留下的《河防一覽》中所述原理加以改良。水車葉片角度調至七分,轉速可增一倍;引水槽做成螺旋狀,能減少滲漏。"
她從懷中取出一卷圖紙,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尺寸與算式。
王月敏接過細看,隻見筆跡工整如刻,計算精準到毫厘,不由暗暗稱奇。
"你讀過多少書?"
"民女幼時隨祖父讀過《九章算術》《水經注》,後來自己琢磨了些。"
李月如頓了頓,"家父早逝,家中田產全靠母親操持。民女想著若能改良農具,或許能讓母親少些辛勞。"
喜歡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請大家收藏:()倚天屠龍之大明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