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漢王的悲傷

字數:3238   加入書籤

A+A-


    五原城內。
    隋軍大捷,自然要慶祝。
    收殮好戰死士卒的遺體,將所有繳獲的戰馬、錢糧造冊登記,俘虜押送回大興,這些事情處理完已是五天以後。
    整個五原城大擺流水席。
    前幾日都蘭攻城,城中的百姓不悍不畏死,紛紛上城協助守軍,有的甚至連房梁都拆下來當擂滾木了。
    眼下隋軍大勝,漢王不在五原,楊廣大手一揮,將那些繳來受傷的牛羊、戰馬統統殺掉,犒勞全城百姓。
    守城受傷的,獎錢五百文;戰死者,獎錢一千文,永免田賦;有家宅被毀掉,縣衙出錢重修。
    晉王命令一出,五原城萬人空巷,紛紛湧來軍營吃席。
    軍中大營內,晉王楊廣,尚書高熲,宋國公賀若弼,唐國公李淵等一眾人齊聚。
    唐國公李淵收到兵部的調令,馬不停蹄地帶著一萬精騎趕往五原。
    隻是運氣不太好,他拍馬趕到時庫布齊沙漠與都蘭的戰事已經結束,好歹算是混上了頓飯。
    晉王楊廣經過兩天的休整,又打了一個大勝仗,人逢喜事精神爽,整個人都神采奕奕。
    “嗚——”三聲低沉的牛角號吹響。
    慶功宴前,隋軍的慣例——祭拜陣亡的將士。
    漢王跑去定襄打遊擊,楊廣就成了目前五原城裏身份最高的人,這場祭拜儀式也是由他當主祭官。
    蕭邢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儀式,去年在遼東郡舉行祭拜儀式時,他正帶著一千兄弟在安市城外逃命。
    首先進行的是獻焚“兵籍冊”,就是用特製火浣布抄錄陣亡者信息,上麵注明陣亡者的名字,籍貫,軍籍等信息。
    這個形式的大致意思是告知閻羅王,陣亡之人是我真命天子楊堅的部下,為保家衛國而犧牲,在下麵輪回時必須要投個好胎之類的。
    第二項便是獻敵酋首級,十八個捆得結結實實的突厥士兵,被人抬了上來按在木墩上,楊廣先是念了一段類似於檄文之類的詞,然後大手一揮,刀光乍起,十八顆人頭齊滾滾地落地,溫熱的鮮血滋出了老遠。
    在戰場上殺人蕭邢來到這個世界後,已經慢慢習慣,但這樣把人當祭品一樣的殺戮,還是讓他無法接受。
    最後便是授“血田”,所謂的血田,是指官府用朱砂染色的地契。這裏絕大多數的陣亡者都是外地人,所以儀式過後便會有府兵使的人,按著陣亡者的籍貫送回家。
    血田是免賦三代,這種製度一直保持到了唐代後期,這也是隋唐時期的軍隊戰鬥力驚人的重要原因。
    儀式完成,便來到了百姓們最感興趣的開席環節。
    楊廣性格豪爽,也不廢話,簡單對城中的百姓表示了感謝,然後大手一軍,吼道:“開席!”
    剛才的莊嚴和肅穆被這一聲“開席”擊散的無影無蹤……
    “報——!”
    正當所有人都在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時。
    大營外突然傳來急促馬蹄聲,傳令兵裹著沙塵衝進大帳,。
    晉王楊廣此時正在和唐國公李淵說話,見傳令兵衝進大帳,話音戛然而止,眾將目光齊刷刷轉向來人。
    看見這是八百裏加急的響鈴驛使,在場的眾人心頭莫名一緊。
    “定襄急報!”驛使單膝跪地,“漢王所部昨夜在大蘇吉遭到突厥騎兵圍困,靈州車騎將軍屈突通前往救援也遭伏擊,目前情部不明,定襄……定襄已無兵可派!”
    賀若弼手中酒杯砰然墜地。
    楊廣霍然起身,腰間寶刀撞在案角發出脆響:“漢王不是一直在定襄城外嗎?怎會困在荒漠?都蘭已經撤回拔也古了,哪裏來的突厥騎兵?”
    “漢王追擊的並非小股遊騎。”
    尚書高熲癱坐在地,突然開口,帳中目光頓時聚來。
    他深吸一口氣:“大蘇吉毗鄰金河,突厥在此設有伏兵,必是都蘭在五原對峙之際,怕我軍派兵繞後……”
    話音未落,賀若弼突然起身朝著楊廣躬身行禮道:“大元帥,臣請領騎兵三千,前往大蘇吉。”
    高熲被身旁的唐國公扶起,急忙出聲道:“不可,明顯這是都蘭留的後手,要拿漢王做餌,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不能插手拔也古之事。”
    他忽然轉頭盯著賀若弼,“若是漢王出事,你當提頭去見陛下!”
    賀若弼額角滲出冷汗。
    “當務之急是馳援。”楊廣突然發聲,接過身邊親兵遞來的輿圖,“隻是這五原離大蘇吉路途遙遠,一路地形複雜,易於埋伏。”
    高熲搖了搖頭:“大元帥,都蘭明顯是有備而發,不可再輕易出擊,依臣之見,還是先派斥候打探清楚……”
    “大元帥,臣這裏還有從晉陽城帶來的一萬精騎,漢王既是昨天被困,若是現在出發還不算太晚。”
    帳外忽有悶雷滾過天際。
    剛才還豔陽高照的天氣,居然打起了旱雷,驚得眾人紛紛抬頭。
    蕭邢望著帳內的眾人,一個念頭猛地劃過腦中。
    在這亂世中,若想出人頭地,險——必須要冒。
    打定主意後,蕭邢緩緩上前,沉聲道:“末將願帶一百精騎前往大蘇吉救出漢王……”
    帳內瞬間鴉雀無聲……
    喜歡隋烽請大家收藏:()隋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