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話本
字數:2862 加入書籤
燕京皇宮的偏殿外,樂和捧著一個青布包裹的木匣,手心微微出汗。
他曾是登州城的小吏,因精通音律、善編話本,被薑齊納入麾下,負責收集整理民間文藝。
如今他手中的木匣裏,裝著近半年來自己根據薑齊口述,精心編撰的十餘冊話本,其中《楊家將》《折家將》《呼延傳》更是他耗費心血的得意之作,此刻卻因即將麵呈帝王而心生忐忑。
“陛下宣樂和進殿!”內侍的傳召聲打破了他的思緒。
樂和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衣袍,捧著木匣,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偏殿。
殿內檀香嫋嫋,薑齊正坐在案前批閱奏折,見他進來,便放下朱筆,抬了抬下巴:“樂和,你今日求見,可是有要事稟報?”
“回陛下,臣近日常在民間走訪,收集整理了一些講述前朝忠勇將領的話本,特來呈給陛下審閱。”
樂和躬身行禮,將木匣輕輕放在案上,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麵的話本用棉線裝訂整齊,封麵用楷書題寫書名,邊角還細心地包了牛皮紙,可見其珍視之意。
薑齊的目光落在木匣中,隨手拿起最上麵的《楊家將》,指尖拂過封麵的字跡,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已經編撰好了?朕倒要看看,你都整理了些什麽故事。”
薑齊翻開《楊家將》的第一冊,開篇便是“楊業歸宋”的情節。
他逐字閱讀,從楊業父子鎮守雁門關、抗擊遼軍,到“七子去六子回”的悲壯,再到穆桂英掛帥的巾幗豪情,漸漸沉浸在故事之中。
殿內靜悄悄的,隻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樂和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喘,隻能悄悄觀察薑齊的神色,見帝王時而眉頭緊鎖,時而眼中帶淚,時而微微頷首,心中的忐忑漸漸消散。
“好一個‘血染金沙灘’!”薑齊讀到楊業被困兩狼山、撞碑殉國的章節,忍不住拍案讚歎,“楊業忠君報國,寧死不降,此乃‘忠’;楊家子弟前赴後繼,守護家國,此乃‘勇’;佘太君、穆桂英代夫出征,撐起楊家大旗,此乃‘節’。這《楊家將》,寫活了我中原兒女的風骨!”
他放下《楊家將》,又拿起《折家將》。
折家世代鎮守府州,抗擊西夏,話本中“折繼閔大破西夏軍”的情節,讓薑齊連連點頭:“折家三代戍邊,與楊家並稱‘東楊西折’,皆是西北屏障。話本中寫折家‘寧失一州,不失一民’,這便是‘義’,將領心中裝著百姓,才配得上‘忠勇’二字。”
最後,薑齊翻開《呼延傳》。
呼延讚赤膽忠心的故事,同樣讓他讚歎不已:“呼延氏自北宋初年便追隨朝廷,曆經數代,始終堅守忠義,哪怕屢遭奸臣陷害,也未改初心。這樣的家族,這樣的精神,值得後人銘記!”
半個時辰後,薑齊將十餘冊話本放回木匣,目光落在樂和身上,語氣中滿是讚許:“樂和,你做得好!這些話本,雖為民間故事,卻字字句句都透著‘忠孝節義’四字。楊業、折繼閔、呼延讚,他們是前朝的忠勇之臣,更是我大乾百姓應當學習的榜樣!”
樂和聽到薑齊的讚歎,心中大喜,連忙躬身道:“陛下過獎!臣隻是覺得,這些忠勇將領的故事,不該被埋沒在民間,應當讓更多人知曉,讓大家明白何為‘忠義’,何為‘家國’。”
“你說得沒錯。”薑齊站起身,走到殿內的窗前,望著宮外的景象,若有所思,“亂世之中,百姓流離失所,人心渙散,光靠律法與兵力,難以徹底凝聚民心。這些話本,便是最好的‘教化之器’,它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將‘忠孝節義’的精神植入人心,比朝堂上的空洞說教更有效。”
他轉身看向樂和,語氣堅定:“朕命你,將這些話本重新修訂,去除其中迷信、荒誕的情節,保留忠勇報國、體恤百姓的核心內容。然後交由國子監刊印,分發到燕雲各地的學堂、茶館、酒樓,讓說書人宣講,讓學子誦讀,讓百姓在聽故事、讀書的過程中,漸漸明白:無論是前朝還是大乾,‘忠君報國’‘守護百姓’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薑齊頓了頓,繼續說道:“尤其是楊家將的故事,楊金豹如今正在雁門關效力,讓百姓知曉楊家的忠勇,也能讓他們更加信任楊金豹,信任我大乾的將領。折家、呼延家的故事,也可在西北、河北等地廣為傳播,為日後平定西夏、安撫地方打下民心基礎。”
樂和聞言,心中對薑齊的敬佩又深了一層,他本以為帝王隻是欣賞話本的文學價值,沒想到薑齊早已將其與治國、安民、統一大業聯係在一起。
“臣遵旨!定當用心修訂話本,不負陛下所托!”
薑齊點了點頭,又拿起《楊家將》,翻到“楊業殉國”的章節,輕聲說道:“朕不僅要讓百姓知曉這些故事,還要讓這些忠勇之臣名留青史。待日後平定天下,朕要在燕京修建‘忠勇祠’,將楊業、折繼閔、呼延讚等將領的牌位供奉其中,讓後世子孫永遠緬懷他們的功績。”
殿內的檀香依舊嫋嫋,薑齊手中的話本,仿佛不再是簡單的民間故事,而是凝聚民心、穩固統治的重要棋子。
在他的布局中,律法是“硬約束”,兵力是“強保障”,而這些承載著“忠孝節義”的話本,則是溫潤人心、凝聚共識的“軟實力”。
三者結合,方能在亂世之中,為大乾朝打下堅實的民心根基,為統一天下鋪平道路。
樂和捧著木匣退出偏殿時,心中已充滿了幹勁。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