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感慨良多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A+A-


    代州軍營的中軍帳內,燭火搖曳,映照著案上攤開的《楊家將》話本。
    楊金豹手持話本,指尖反複摩挲著“楊業歸宋”的字句,眼眶微微泛紅。
    帳外傳來腳步聲,楊誌掀簾而入,手中也捧著一本相同的話本,臉上滿是複雜的神色。
    “兄長,這《楊家將》你也看了?”楊誌走到案前,聲音帶著幾分沙啞。
    他本是楊家旁支,早年因“花石綱”之事流落江湖,後投奔大乾,如今在楊金豹麾下任職,兄妹二人終於得以並肩作戰。
    楊金豹點了點頭,將話本翻到“血染金沙灘”的章節,語氣中滿是感慨:“祖父輩的故事,竟被民間藝人寫得如此真切。當年先祖楊業被困兩狼山,寧死不降,撞碑殉國,這份忠勇,是咱們楊家的根啊!”
    楊誌俯身看著話本,手指在“七子去六子回”的字句上停留良久,低聲道:“小時候聽父親說,金沙灘一戰,楊家兒郎死傷慘重,佘太君強忍悲痛,親自掛帥出征。那時我還不懂,為何明知是死,還要往前衝。如今讀了這話本,才明白,這是楊家對家國的承諾。”
    “是啊。”楊金豹合上話本,目光堅定,“陛下讓樂和先生編撰這些話本,不僅是為了讓百姓知曉楊家的故事,更是為了讓咱們這些武將記住,何為‘忠’,何為‘義’。日後攻打西夏,咱們定要像先祖一樣,不辱沒楊家的名聲!”
    楊誌重重點頭,眼中燃起鬥誌:“兄長說得對!”
    代州城外的另一處營帳,氣氛卻顯得有些沉重。
    呼延慶手持《呼延傳》,輕輕放在呼延灼麵前的案上。呼延灼已是滿頭白發,身形也有些佝僂,卻依舊穿著鎧甲,隻是鎧甲上的劃痕,訴說著他一生的征戰。
    “看看吧。這是陛下讓樂和先生編撰的《呼延傳》,寫的是咱們呼延家的故事。”呼延慶的聲音很輕,生怕打擾到呼延灼。
    呼延灼緩緩拿起話本,顫抖的手指翻開第一頁。
    當看到“呼延讚赤膽忠心,闖宮進諫”的情節時,他的眼眶漸漸濕潤。
    呼延讚是他的先祖,以忠勇聞名,當年為了勸諫宋太宗,竟自刺其麵,寫下“赤心殺賊”四字,這份剛烈,一直是呼延家的傳承。
    “先祖……受苦了。”呼延灼的聲音沙啞,幾乎不成調。
    呼延慶站在一旁,看著呼延灼的神情,心中滿是感慨:“如今陛下英明,天下百姓都盼著早日統一。咱們呼延家,終於有機會再次為家國效力了。”
    呼延灼合上話本,將其緊緊抱在懷中,沉默良久,才緩緩說道:“好……好啊。陛下還記得咱們呼延家的功績,還把咱們的故事寫進話本,讓後人知曉。慶兒,你要記住,咱們呼延家,世代忠勇,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辜負了這份傳承。”
    呼延慶重重點頭:“慶兒記住了!他日攻打西夏,慶兒定當衝鋒在前,不辱沒先祖的名聲,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呼延灼看著呼延慶堅定的眼神,緩緩閉上眼睛,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呼延家的忠勇,終於有了傳承的希望。
    燕京城內的折府中,折可大手持《折家將》,站在窗前,望著西北方向,神色複雜。
    折家世代鎮守府州,抗擊西夏,是西北的屏障。
    折可大是折家的後人,他帶著殘部投奔薑齊,如今在燕京任職,心中卻始終牽掛著故土。
    “父親,您看這《折家將》,寫的是咱們折家鎮守府州的故事。”折可大的兒子折彥質走到他身邊,手中也捧著一本《折家將》,“您看這裏,寫的是祖父折繼閔大破西夏軍,保住府州的情節,真是太精彩了!”
    折可大接過兒子手中的話本,翻到“折繼閔守府州”的章節,眼中滿是追憶:“那年西夏十萬大軍攻打府州,你祖父率全城軍民死守,糧盡之時,便煮馬肉充饑,箭盡之時,便用石頭砸敵,硬是守住了府州,讓西夏人不敢再輕易來犯。那時你還小,不知道守城的艱難。”
    折彥質聽得入了迷,問道:“父親,咱們折家什麽時候才能回到府州,重新鎮守西北啊?”
    折可大撫摸著兒子的頭,目光堅定:“快了。陛下已決定日後攻打西夏,到那時,咱們折家定能隨軍出征,收複府州,重現折家的榮光。陛下把咱們折家的故事寫進話本,就是讓天下人知道,折家從未忘記故土。”
    他將《折家將》放在案上,對著西北方向躬身行禮:“父親,先祖,你們放心。孩兒定當努力,早日收複府州,讓折家的忠勇,永遠流傳下去!”
    窗外的月光灑在他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銀甲,也照亮了他心中的故土與希望。
    話本的流傳,不僅讓百姓知曉了忠勇將領的故事,更讓這些將領的後人,重新拾起了家族的傳承與責任。
    而薑齊推廣話本的深意,也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應,文化的力量,遠比刀劍更能凝聚人心,更能讓一個王朝,在亂世中站穩腳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少華山寨的聚義廳內,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案上的一封書信上。
    種冽身著粗布長衫,手中捧著王進從燕京帶回的回信,指尖反複摩挲著信紙邊緣,信上不僅寫了薑齊對少華山歸降的接納,更詳細提及“種家世世代代鎮守西北,勞苦功高,當立廟豎碑紀念”,還有對他 “赴燕京進修,暫任廂指揮使”的安排。
    “宋室無德,種家功績……”種冽低聲念著信中的字句,眼眶微微發熱。
    他想起祖父種世衡在青澗城築城禦夏,想起伯父種師道率軍抗擊金兵,種家世代為大宋守邊,卻在宋室的昏庸下,從西北望族淪為占山為王的“草寇”。
    如今薑齊這位新帝,竟能記得種家的功績,甚至願意為種家立廟豎碑,這份認可,比任何官職都讓他動容。
    “將軍,您看咱們營裏的兵丁,都在說城裏新傳的話本呢!”一名副將掀簾而入,臉上帶著幾分笑意,“說那《楊家將》《折家將》寫得可精彩了,講的都是前朝忠勇將領守邊報國的故事,連夥房的老周都聽得入了迷!”
    種冽放下書信,心中一動:“哦?都在說些什麽?”
    “說楊家將血染金沙灘,七子去六子回,還說折家三代守府州,跟西夏人硬拚到底,寧可煮馬肉充饑也不投降!”副將越說越激動,“兵丁們都說,咱們種家當年在西北,比楊家、折家也不差啊!要是也寫成話本,肯定也能讓天下人知道!”
    營外的喧鬧聲隱約傳來,種冽走到窗邊,果然聽到兵丁們的議論聲:“聽說陛下特意讓人編這些話本,就是要讓咱們記得,守家衛國才是真英雄!”
    “咱們將軍可是種家後人,當年種將軍守西北,西夏人見了都怕,要是陛下攻打西夏,咱們跟著將軍,肯定也能立大功!”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