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西夏與吐蕃聯合兵團

字數:3279   加入書籤

A+A-


    長安失守後,嵬名令公與王慶逃出之後,收攏殘軍倉皇退守秦嶺以南。
    站在秦嶺山脈的主峰之上,看著北方雲霧繚繞的長安方向,嵬名令公的眼中滿是不甘與怨毒。
    長安的丟失,不僅讓西夏失去了西北的戰略核心,更讓他失去了與大乾抗衡的重要資本。
    “絕不能就這麽認輸!”嵬名令公攥緊拳頭,對著身邊的王慶說道,“我們還有陝南、隴南的地盤,還有機會奪回長安!”
    為了出這口惡氣,嵬名令公直接給西夏李乾順上了奏折,先是請罪,再是請旨李乾順,準備聯合吐蕃。
    吐蕃與西夏素有往來,且同樣對大乾的崛起心存忌憚,雙方有著共同的“反乾”目標。
    還未等到聖旨,嵬名令公親自挑選十名精銳護衛,換上便裝,帶著金銀財寶與一份手繪的西北地圖,秘密前往秦鳳路吐蕃讚普的行營。
    吐蕃讚普行營位於秦鳳路鞏州,四周群山環繞,營外巡邏的騎兵個個身著重甲,手持長弓。
    見到吐蕃讚普時,嵬名令公並未急於提及求援之事,而是先獻上帶來的金銀財寶,再展開手中的西北地圖,指著地圖上的關中、河西走廊等地,緩緩開口:“讚普殿下,大乾崛起不過數年,卻已吞並宋、遼之地,如今又占據長安,其野心可見一斑!若任由大乾發展,怕是下一個大唐!”
    吐蕃讚普眉頭微蹙,沉默不語,他深知嵬名令公所言非虛,大乾的擴張速度早已引起吐蕃的警惕,隻是一直未找到合適的時機介入。
    嵬名令公見狀,連忙拋出誘餌:“如今長安雖被大乾占領,但我西夏仍掌控陝南、隴南部分區域,若讚普殿下肯出兵相助,待我們奪回長安後,願與吐蕃‘共分西北之地,關中以西歸吐蕃,以東歸西夏,從此兩國結盟,共抗大乾!”
    這席話徹底打動了吐蕃讚普。
    關中以西的土地肥沃,且是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要道,對吐蕃極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若能借助西夏的力量遏製大乾,既能保住吐蕃的疆域,又能擴大勢力範圍。
    讚普沉吟片刻,終於點頭:“好!本王答應出兵!但吐蕃需派出主力騎兵,且戰後‘分地’之事,需立下盟約,不得反悔!”
    嵬名令公心中大喜,當即與吐蕃讚普簽訂盟約,約定吐蕃出兵四萬,以騎兵為主,由大將論恐熱統領,與西夏、王慶殘部匯合,共同組建“西北兵團”,反撲長安。
    整個軍團之中,由嵬名令公統領的約三萬餘人,多為長安戰敗後收攏的老兵,雖士氣低落,但戰鬥經驗豐富,熟悉西北地形,其中還有不少京西潰散出來的黨項部族。
    由王慶親自率領的約一萬餘人,以步兵為主,裝備簡陋,皆是王慶收攏的殘兵敗兵,裹挾的一些流民土匪,卻因長期在陝南活動,擅長山地作戰。
    最後由吐蕃大將論恐熱統領,約四萬人,全部為騎兵,配備精良的馬刀與弓箭,機動性強,擅長野外衝鋒,是整個軍團的核心戰力。
    “西北兵團”分為兩路,由嵬名令公製定了“兩路夾擊,合圍長安”的戰略計劃,隻要能奪回長安,就能重新掌控西北戰局的主動權,甚至有機會扭轉對大乾的頹勢。
    西路軍由吐蕃大將論恐熱統領,共約四萬人,全部為騎兵,是“西北兵團”中戰力最強的一路。
    其作戰目標明確:從甘肅東部出發,經寶雞向長安以西的武功、扶風推進,占領長安西側的戰略要地,切斷長安與西部秦鳳路的聯係,為北路軍合圍長安創造條件。
    論恐熱是吐蕃名將,擅長騎兵戰術,他將西路軍分為三個梯隊:
    先鋒約一萬人,由吐蕃精銳騎兵組成,配備輕甲,速度快,負責開路與偵察,掃清沿途的大乾軍哨所,確保主力部隊順利推進。
    主力梯隊約兩萬人,由論恐熱親自率領,配備重甲騎兵與少量投石機,是西路軍的核心戰力,負責突破大乾軍的防線,攻占武功、扶風等重鎮。
    後備梯隊約一萬人,由吐蕃副將統領,負責保護糧草補給線,防止大乾軍從後方偷襲,同時萬一戰敗,可以收攏先鋒梯隊的傷員與潰散士兵。
    西路軍的優勢極為明顯,騎兵機動性強,一天可行軍百餘裏,能快速穿插到大乾軍的防線薄弱處;且吐蕃騎兵擅長野外作戰,在開闊的平原地帶,幾乎沒有對手。
    論恐熱對此信心滿滿,他曾對部下說道:“大乾軍雖攻占長安,卻立足未穩,隻要我軍快速推進,定能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武功、扶風!”
    五月底,西路軍從甘肅東部出發,沿著渭水西岸快速推進。
    沿途的大乾軍哨所大多兵力薄弱,根本抵擋不住吐蕃騎兵的衝鋒,紛紛被擊潰。
    短短三天時間,西路軍便推進至寶雞城外,距離長安以西的武功僅百餘裏,長安西側的危機,已悄然降臨。
    北路軍由嵬名令公殘部組成,共約六萬人,兵力多於西路軍,卻包含了西夏殘部與王慶殘部的部分兵力,戰力相對混雜。
    其作戰目標隻有一個從環州出發,經慶州、寧州、邠州向長安以北進攻,占領長安北側的鹹陽等重鎮,從北側威脅長安城區,與西路軍形成對長安的南北夾擊之勢。
    嵬名令公將北路軍分為兩路。
    左路由王慶率領,約兩萬人,以王慶殘部為主,配備少量西夏步兵,負責從環州出發,經慶州、寧州向邠州推進,攻占邠州後,繼續向長安以北的三原進攻,牽製大乾軍的北線兵力。
    右路由嵬名令公親自率領,約四萬人,以西夏殘部為主,配備部分吐蕃騎兵,負責從環州出發,經慶州向寧州推進,與左路軍在寧州匯合後,共同向鹹陽進攻,直逼長安北側。
    北路軍的優勢在於兵力眾多,且熟悉環州、慶州一帶的地形,西夏黨項部族長期在這一帶活動,對沿途的關卡、小路了如指掌,能幫助北路軍避開大乾軍的主力防線。
    同時,北路軍還裹挾了沿途大量的工匠,準備製備攻城器械,如雲梯、撞車等,可以在攻伐鹹陽等重鎮時使用。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