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前宋將領

字數:3602   加入書籤

A+A-


    抵達洛陽後,趙佶被直接帶到大乾朝堂之上。
    麵對薑齊,他早已沒了往日的傲氣,隻能跪地請罪。
    不僅是滿朝文武,全洛陽的人都以為薑齊會對趙佶處以極刑,以儆效尤,不少人已經開始了打賭,那趙佶到底是突發疾病而死,還是被押到刑場公開處刑。
    可是,萬萬沒想到。
    可薑齊卻下了一道出人意料的聖旨:“趙佶昏庸誤國,致大宋覆滅,本應嚴懲。然朕念及天下初定,不宜濫殺,特將其貶為庶民,終身不得離開洛陽城,由地方官府看管。”
    這道聖旨,既沒有剝奪趙佶的性命,也徹底斷絕了他複辟的可能。
    不久後,趙佶被送往洛陽城內的一處小院,這裏便是他餘生的居所。
    小院簡陋破敗,隻有兩間低矮的房屋,院內長滿了雜草,與他曾經居住的皇宮形成了天壤之別。
    曾經錦衣玉食的皇帝,如今隻能穿著粗布衣衫,靠地方官府每月發放的微薄口糧度日。
    即便如此,也好過在西夏受風寒之苦,隻是那些被劫掠到西夏的後宮妃子,帝姬公主,活下來的寥寥無幾,即便活著,也大多成了行屍走肉,失魂落魄。
    被關勝收攏了不少,全部送入登州府,歸到顧大嫂麾下。
    趙佶不懂農耕,也不會謀生,隻能每日在小院中打發時間。
    有時,他會拿出一支畫筆,在粗糙的紙上塗抹,可筆下再也沒有了往日的靈動,再也畫不出秀麗的工筆花鳥,隻剩下無盡的落寞蕭瑟。
    有時,他會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樹下,看著遠處洛陽城的方向,眼神空洞,他想起自己當初沉迷書畫、不理朝政的日子,想起蔡京、童貫等奸臣當道的場景,想起在長安時百姓的哀嚎,心中滿是悔恨。
    “若當初能勵精圖治,若當初能聽信忠言,若當初能善待百姓……”趙佶常常在心中這樣自問,可沒有如果。
    時日一長,趙佶逐漸有些瘋癲,時常坐在樹下,恍惚是坐在金殿之上,嘴裏說著些什麽剿匪,平亂之類,或者念叨些製衡財貨之語,直把趙桓嚇得膽戰心驚。
    生怕被人誤會,趙恒直接搬了家,買了一處小院,自己每日出去為人代寫書信,賣字為生。
    趙佶被貶為庶民的消息傳開後,天下震動。
    對於前宋遺民而言,這一消息複雜而微妙。
    不少人雖仍對大宋懷有眷戀,可看到趙佶的下場,也明白大宋早已覆滅,再無複辟的可能。
    還有人意識到,薑齊雖推翻了大宋,卻並未對前宋皇室趕盡殺絕,這份寬仁,讓他們對大乾王朝多了幾分認可。
    趙佶被押解入洛陽、貶為庶民的消息,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川蜀勢力的平靜湖麵。
    吳玠、吳璘、劉汲、李彥仙四位川蜀核心將領,緊急聚集在成都的議事廳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趙官家已淪為階下囚,大宋正統徹底斷絕!”劉汲率先開口,他猛地一拍案幾,眼中滿是焦急與不甘,“諸位,咱們深受大宋恩祿,如今主上蒙難,當立即整頓兵馬,北上勤王,哪怕隻有一線希望,也要救出官家!”
    這番話擲地有聲,卻未得到眾人的響應。
    吳玠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劉將軍,非我等不願勤王,而是實在無力回天。”
    他指著桌上的輿圖,語氣沉重:“西夏已滅,大乾軍主力可隨時南下;川蜀雖有天險,卻兵力分散,根基不足,若貿然北上,不僅救不出官家,反而會讓川蜀自身削弱,你我皆非武侯,做不到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吳璘也附和道:“兄長所言極是。大乾勢不可擋,天下歸附者眾多,咱們僅憑川蜀一地,根本無法抗衡。勤王之事,太過渺茫,隻會徒增傷亡。再一個,劉將軍,之前西夏入長安時,您如何不去勤王?”
    “我如何沒去?隻是,還在半道之上,陛下……長安便降了!”劉汲苦苦一歎,低下頭去,“之後本要去洛陽,奈何,洛陽皇子登基,不思迎回陛下,反倒是隻顧搜刮……”
    沉默許久後,李彥仙終於開口,他的話語打破了僵局,卻也道出了眾人共同的糾結:“大乾勢大,歸降是遲早的事。若繼續抵抗,隻會讓吐蕃大理這等小人占了便宜,咱們也落不得好下場。”
    這話一出,吳玠、吳璘皆是眼前一亮,他們心中早已傾向歸降,隻是礙於前宋將領的身份,拉不下臉麵主動開口。
    “李將軍所言,正是我等所想。”吳玠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自嘲,“可咱們畢竟是大宋舊臣,主動向大乾遞上降書,傳出去終究不好聽,怕是會被天下人恥笑。”
    吳璘也點頭:“是啊,咱們在川蜀經營多年,若由咱們主動歸降,怕是讓後人笑話不是好漢!”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漸漸理清了糾結的核心,不是不願歸降,而是找不到一個體麵的歸降方式。
    劉汲看著眾人的模樣,心中的勤王之火也漸漸熄滅。
    “罷了,”劉汲苦笑一聲,“勤王之事,確實不切實際。歸降可以,但咱們不能主動出麵,得找個合適的人,替咱們上書大乾,這樣既能保全顏麵,也能讓將士們接受。”
    他的提議,立即得到了眾人的讚同。
    可找誰出麵呢?這個人既要有足夠的威望,又不能是川蜀核心勢力,還得能讓大乾信任,幾人思索良久,李彥仙突然眼前一亮:“鳳翔府的種冽將軍!他是種家將後人,與咱們素有往來,且在大宋舊臣中威望頗高,由他出麵上書,再合適不過!”
    李彥仙的提議,讓眾人豁然開朗。
    種冽出身將門,為人正直,且一直保持中立,既不依附川蜀勢力,歸降大乾,由他出麵,既能代表川蜀勢力表達歸降意願,又不會讓眾人顯得過於諂媚,完美解決了臉麵問題。
    “事不宜遲,我這就動身前往鳳翔府,拜見種冽將軍!”
    李彥仙怕夜長夢多,恐生變故。
    當天下午,李彥仙便換上便裝,帶著幾名親信,快馬加鞭向鳳翔府趕去。
    一路上,李彥仙看著秦鳳路沿途的景象,百姓們安居樂業,田野裏一片豐收的景象,偶爾能看到大乾軍的士兵在道路上巡邏,秩序井然。
    這與他印象中陷入吐蕃戰亂之苦的邊州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他更加堅定了歸降的決心,“或許,歸降大乾,真的是對川蜀最好的選擇。”
    喜歡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請大家收藏:()水滸:開局買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