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展示實例
字數:2250 加入書籤
德元年臘月初六,文華殿簷角冰棱在陽光下折射冷光。朱厚照撫著腰間「神樞小火銃」,看楊廷和率禦史們魚貫而入。為首周洪謨的袖口閃過織金纏枝蓮,恰與他案頭《天工開物》中「江南織工苦」的批注重疊。
「陛下,」楊廷和長髯垂至青玉忠孝佩,聲音如古鍾叩響,「昔唐王叔文善製器械,以奇技取寵,終致「永貞革新」敗亡,此等覆轍不可不鑒。」
朱厚照挑眉——好個楊廷和,竟棄徽宗而引王叔文為戒,既避「以亡朝比聖朝」之嫌,又直指改革「取寵亂政」之弊。他翻開《明實錄·宣德卷》,神機營建製圖上朱批猶新:「成祖五征,火器為鋒」。「王叔文敗在結黨營私,」他叩擊書頁,「朕革新匠作,為的是匠人能吃飽飯,邊軍能打勝仗!」
楊廷和目光掃過殿內銅活字架,「火」字模末筆的鐵錨暗紋刺得他眼疼。「陛下若愛才,」他緩聲道,「何不學宣宗朝「匠戶優廩」之法,而非另起爐灶?」
「優廩?」朱厚照冷笑,「宣宗朝匠戶月糧五鬥,如今隻剩三鬥!」他抓起一枚銅活字,「就說這活字,工部匠人刻壞三個字便要笞二十,請問楊首輔,若你是匠人,敢不敢試錯?」
殿外北風驟起,銅鈴亂響如急雨。劉娘娘身著翟衣款步而入,珍珠耳墜隨步伐輕顫,遠山眉微挑間已將局勢盡收眼底。「陛下,」她輕揮衣袖,宮女抬出雕花木匣,「洪武年《軍器局誌》載「鑄炮必書工名,驗炮以石靶」,此乃太祖定下的「試炮之製」——今日何不依祖製,於靶場驗火器真偽?」
楊廷和瞳孔微縮——她竟將改革派的「破壞祖製」之罪,反扣成「遵祖製驗炮」,當真是好手段。
※※※
申時三刻,紫禁城靶場。三丈高的榆木靶矗立如碑,靶心十字準星泛著暗紅,王巧兒蹲身調整炮架,銅製鐵錨發簪在風中輕晃,袖口墨漬與舊疤交織如地圖。周洪謨握緊快槍,補子在寒風中獵獵作響,卻在填藥時不慎灑出半錢硝粉——這細微失誤,恰被朱厚照收入眼底。
鉛彈擦著靶邊墜落,周洪謨麵色慘白:「風……」
「且看神樞火銃。」朱厚照打斷他,目光落在王巧兒身上。她會意上前,用竹筆在羊皮紙劃出彈道公式:「仰角十五度,風速二,鉛彈三錢四分。」聲音清亮如鬆間泉響。
劉娘娘已換作團花比甲,銅製火繩墜子隨動作輕晃。她蘸著棉油擦拭槍管,指尖劃過螺旋紋:「此槍經六煉銅養護七日,正如《天工開物》所言「銅性養熟,方堪大用」。」說罷半跪雪地,丹鳳眼鎖定靶心,燧發裝置「哢嗒」輕響。
鉛彈穿透靶心,餘力撞落石獅子口中銅球。禦史們驚呼退避,周洪謨的快槍墜地,驚起雪塵如霧。
「楊首輔,」朱厚照拾起刻有鐵錨紋的鉛彈,「此槍射程三百六十五步,公差不足一分,皆因匠人能吃飽飯、敢試錯。」他指向王巧兒手中的燧發銅盒,「這「巧娘燧」雨天可瞬發,比火繩快三倍——試問,若匠人仍在餓肚子,哪來這般巧思?」
楊廷和望著靶心穿孔,忽憶起昨夜長子楊慎的話:「父相知王叔文為何敗?因他隻重權術,不恤匠人疾苦。」他摸出袖中《匠作條陳》,將「保留匠籍」四字改為「匠戶考成」,上前半步:「陛下若允匠人「考成進階」,臣等願議「優廩代役」之法。」
朱厚照與劉娘娘交換眼神,她指尖輕叩炮管,發出清亮聲響:「「工者國之基」,陛下可將此句刻入《皇明祖訓》,再設「尚工監」總領匠作——如此,方不負太祖「重器用」之心。」
靶場殘雪折射七彩光斑,王巧兒用算盤核計數據的聲音與北風交織。朱厚照望著楊廷和微彎的脊背,忽然想起《南明史》中「諸臣誤朕」的批注。他伸手攙住老首輔,袖中「巧娘燧」的棱角硌著掌心:「明日早朝,煩請楊首輔擬《匠戶考成條例》,朕要讓天下匠人,都有出頭之日。」
楊廷和抬頭,撞見皇帝眼中的灼灼火光——那不是玩物喪誌的昏君之態,而是成祖當年五征漠北時,才有的銳意。他忽然想起王叔文改革失敗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沒有這樣敢擔事的君主。「老臣領旨,」他長揖及地,胡須掃過積雪,「願陛下成一代匠作之君。」
北風漸緩,劉娘娘替朱厚照披上大氅,金步搖鳳凰與王巧兒的鐵錨發簪遙遙相對。靶場上,匠人們已開始拆解炮架,算珠聲與銅鐵碰撞聲此起彼伏,恍若為這冰雪帝國,敲出一曲新生的晨鍾。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