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稅銅免役
字數:2220 加入書籤
正德五年四月初一,乾清宮曉霧未散。朱厚照捏著張忠呈遞的《礦監貪腐密報》,指腹碾過「張永私吞煉銅稅三成」的朱批,忽然想起《大明會典》中「礦稅七分歸公」的祖製。窗外傳來晨鍾,尚工局方向騰起的紫煙裏裹著硫磺氣息——那是牛二虎依照《天工開物·五金》所載「硫焰驗銅法」在試煉新礦,鬆煙與硫磺的配比恰是匠人私傳的「鉛硫二分法」改良版。
「傳楊首輔。」朱厚照將密報扣在《匠戶俸祿則例》上,案頭《天工開物》禦製本翻開至「銅政」篇,朱筆批注「稅銅入匠,可抵徭役」旁還留著模糊的掌紋拓印。他望向腰間「工」字火漆印,星芒紋路在晨光中泛著暗紅——那是匠人用祠中鐵錨融水鑄的,暗合鐵錨堂「以錨鎮銅」的舊規。
楊廷和入殿時,靴底沾著尚工局的銅屑:「陛下,匠人加祿事需從長計議。山西歲入粟米三萬石,若鐵錨會百人各加二十鬥,需耗糧五分之一。」朱厚照挑眉,指尖叩擊「錨工一體」圖示:「去年廢銅回爐鑄炮三千,省銀十萬兩,換這點粟米不值?」楊廷和捋須笑:「非是不值,隻是需借「火德顯靈」之名,方堵得住言官之口。」
朱厚照忽然想起昨夜太液池冰裂,竟成「工」字紋路,遂取過《國朝實錄》殘卷,在「正德三年蝗災」旁批道:「火德星君托夢,以粟米換匠魂,蝗災自退。」楊廷和瞥見禦筆旁潦草的驗銅圖示,雖不解其中奧妙,卻知陛下素喜用匠作之法幹預朝政,遂不再多言。
未時三刻,豹房演武場。牛二虎赤手從淬火池中撈出炮管,掌心水泡破裂聲清晰可聞。朱厚照踢翻水桶時,瞥見其肘間新紋的錨形刺青——鐵錨堂改製鐵錨會後,匠人開始以刺青為號。「巧娘呢?」他接過匠人遞來的防燙手套,內襯細瓷粉的工藝令他想起尚工局的密檔記載。
「在改琉璃鏡。」牛二虎憨笑,銅水在青磚上凝成錨形——這是新定的「驗銅合格」暗號。他摸出腰間皮袋,倒出幾粒黑色粉末:「按《天工開物》說的「鉛硫共熔」,俺在硫焰裏加了煤粉,驗銅時能爆金星。」朱厚照撚起粉末,想起尚工局呈遞的《煉銅要略》中提及類似配比,點頭道:「此法可推行,但需楊首輔在《匠作征信錄》裏備案。」
酉時,永壽宮暖閣。劉娘娘的琉璃鏡映出朱厚照腰間火漆印,她遞上蜜漬金桔,指尖劃過他袖口的寶船錨紋:「聽說陛下要賜鐵錨會「火德勳章」?」朱厚照咬開金桔,甜汁混著鬆煙墨香在舌尖散開——匠人改良的蜜漬法果然能中和鉛毒。「鐵錨會前身是鐵錨堂,」他把玩著琉璃簪,簪頭錨紋與鳳羽交纏處刻著極小的「工」字,「當年太宗爺下西洋,鐵錨堂鑄的寶船錨能鎮住鯨魚群,如今賜勳章,不過是續個舊緣。」
劉娘娘忽然湊近,壓低聲音:「可別讓匠人以為,沒了咱的琉璃坊,他們能煉出透光鏡。」朱厚照笑而不語,想起尚工局密報中提及的「石英配比」工藝,與劉娘娘的琉璃坊並無關聯。
戌時,乾清宮書房。楊廷和展開《匠戶脫籍疏》,疏中「驗銅有功者可免徭役」條款被朱筆圈了又圈:「陛下,此法雖能激勵匠人,卻恐遭勳貴阻撓。」朱厚照望著窗外雪粒子打在琉璃盞上,想起牛二虎掌心的鉛斑:「勳貴私占的匠戶,十有八九在鑄私銅。傳旨:今後驗銅權歸鐵錨會,私鑄者一經查出,銅料充公,匠人入鐵錨會。」
張忠捧著山西急報闖入:「蒙古小王子在邊境試射火銃,啞火率七成!」朱厚照扔開奏疏,抓起琉璃盞對著燭光——冰裂紋中映出牛二虎的驗銅報告:張永賣給蒙古的「千」字銅含鉛八成。他提筆在《蒙古邊情奏》批道:「非我火器不利,實乃鑄煉無方。」楊廷和瞥見批注,知陛下暗指蒙古缺乏煉銅良匠,遂頷首稱善。
夜更深了,朱厚照摸出一冊泛黃筆記,紙頁上「金屬配比」字樣被鬆煙墨染得發灰。他輕撫紙上模糊的器械圖示,忽然想起鐵錨會匠人說過,寶船殘骸中有異邦煉銅之法。或許該讓匠人試試,用寶船鐵錨殘片鑄炮——就像鐵錨堂當年鑄寶船錨那樣。
睡夢中,他又站在寶船上,船頭鐵錨入水濺起浪花,化作匠人手中的墨鬥線,在海麵畫出「工」字。遠處海島若隱若現,島上飛簷鬥拱與琉璃瓦頂並存,恰如匠人描述的「理想工坊」。朱厚照笑著醒來,聽見張忠在門外稟報:「陛下,匠人求見,說琉璃鏡透光性已達「可鑒秋毫」!」
他望向案頭《匠戶俸祿則例》,朱筆新批「每月加粟十鬥,另賜鐵錨紋布帛」——既符楊廷和的「折中之道」,又暗合匠作激勵之理。窗外,尚工局的紫煙已轉為青色,那是硫焰驗銅成功的標誌。朱厚照摸出火銃模型,「十」字殘印已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新刻的鐵錨紋——就像這大明,正在匠人的錘聲中,褪去舊鏽,鑄出新鋒。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