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江南匠商
字數:1583 加入書籤
正德八年夏,朱厚照展開《江南工器市舶圖》,漕運路線上的紅點如星子密布。青禾的「工禾」紋火漆印隨船南下,在南京、蘇州等地開枝散葉,卻在揚州遇阻——漕運使王大人密報:「江南匠商私鑄「十」字紋鐵器,或涉民間私鬥。」
卯時,揚州工器碼頭,青禾踩著漕船跳板,聞著空氣中的鬆煙味皺眉。鐵錨會江南分舵主孫三抱拳:「啟稟女史,揚州匠商不肯用「錨稻共生」紋,反說咱京匠要搶生意。」她掀開貨箱,見鐵犁上刻著模糊的「十」字紋,針尖挑開墨層,底下竟無尚工局暗記。忽聞岸上吵嚷,一群匠戶抬著「利國便民」的木牌圍堵碼頭。為首的鐵匠揮著鐵錘:「咱們祖祖輩輩打製「揚州三把刀」,憑啥逼咱用北方紋?」青禾示意孫三捧出驗鐵針,當眾刺入一把菜刀:「驗鐵針用精鐵鍛製,硬度九分。」刀刃應聲而凹,「此刀含鉛三成,硬度僅五分,遇硬必卷——」圍觀者竊竊私語。
巳時,南京守備府內,楊廷和的門生、江南布政使周大人拍案而起:「匠商亂製,必致禮崩樂壞!」他指著《匠商約法》竹簡,「斷指之刑太過嚴苛,有違孔孟之道。」青禾卻展示民間私鬥記錄:「這些「十」字紋鐵器,多流入江南豪族私兵,雖無通倭實據,卻屢釀械鬥。」窗外傳來漕船卸貨聲,那是朱厚照特批的「官匠漕運隊」,船頭刻著顯眼的「工禾」紋。周大人望著船上的「鐵錨牌」代耕架,忽然放軟語氣:「若許江南匠商保留「蘇工」字號,或許可息民間怨氣。」
未時,青禾在揚州驗鐵所發現異常:送檢的「蘇記」鐵器雖有火漆印,暗記針腳卻比京師密三分。她連夜拆解器物,發現內藏改良犁鏵彈簧——此簧用熟鐵卷製,雖非火器零件,卻擅自改良了尚工局標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她攥著彈簧歎氣,「江南匠商擅改器型,實因土壤黏重,北方犁具難用。」鐵錨會眼線來報:「崇明島私船載走二十箱「改良菜刀」,買家是浙東鹽梟。」青禾翻出《天工開物·五金》,在「彈簧」條下注:「民間匠作常私改器具,雖違規卻合實用,宜疏不宜堵。」
申時,永壽宮內,王巧兒將「錨稻共生」紋改良為「南北變體」:北方紋加麥穗紋,南方紋嵌水波符。「江南多水田,紋路可稍寬以防鏽,」她將新紋拓片遞給青禾,「再用密陀僧調墨,遇水顯「工」字,既保防偽,又容地方特色。」朱厚照把玩著新製的「商匠勘合符」:「準江南匠商保留「蘇工」「杭器」老字號,但需每年進貢改良器型。」他在符上刻下「農具改良,需報尚工局」,「敢私造違禁鐵器者,罰沒工坊三成鐵器充公。」
酉時,長江水道上,青禾率漕軍截住一艘可疑商船。船主慌忙鑿沉鐵箱,打撈後發現滿箱「改良代耕架」。「小人罪該萬死!」船主哭嚎,「這些犁具是給徽州府私田用的,聽說比官製犁省牛力……」翻開架身,青禾發現改良之處:犁頭弧度增三分,適配南方黏土。她望著遠處的瓜洲渡,忽然明白:所謂「走私」,不過是民間對技術改良的渴求。
戌時,豹房內,朱厚照與青禾密談:「江南士紳阻撓改革,根源在南北器用差異。」他鋪開《工器南北考》,「朕欲設「江南工器局」,許本地匠人依水土改良農具,合格者賜「巧工牌」,免三年商稅。」青禾眼底泛起淚光:「陛下可知,揚州匠人曾改良「曲轅十三折」犁,較官製犁增產兩成?若能收錄其法,反為朝廷所用。」她掏出牛二虎臨終前刻的驗銅痕,「匠人之心,本為利民。」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