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硫磺鐵禁

字數:1937   加入書籤

A+A-


    正德十四年夏,朱厚照盯著案頭的「十」字紋炮管殘片,指尖摩挲著鏽紋凹陷處。銅爐中炭火燒得正旺,尚工局女史青禾的奏報聲在暖閣內回蕩:「南昌之戰,叛軍火炮砂眼率達六成,鉛雜比例失衡致射程折半。」她展開《贛江戰役火器損耗圖》,紅點密集處皆是明軍因霧天驗鉛疏漏導致的炸膛位置。
    「劉養正已革職?」朱厚照忽然開口,目光並未從殘片上移開。
    「回陛下,」青禾叩首,「其已編入匠籍營,每日在尚工局烘爐前研習改良驗鉛法,需經三司複勘合格方許戴罪效力。」
    「夠了。」朱厚照揮揮手,「朕要的是火器改製,不是治罪書。」他指向牆上的《大明火器進化圖》,神銳銃與明瞳炮的改良圖紙被朱砂圈出,「神銳銃的螺旋膛線能否加深?明瞳炮的鑄鐵鑲銅工藝,泉州匠商可有新解?」
    巧妃端著新製的「赤鐵驗鐵石」步入,鳳冠下「防鉛紗」內襯隱約可見磁石經緯紋路:「陛下,臣妾按《天工開物·珠玉》琉璃煉法,在驗鐵石中摻赤鐵粉,如今磁石吸附力可提升兩成。」她將石件置於殘片旁,鏽紋中的磁石粉果然緩緩聚攏,在赤鐵粉上形成暗紅斑點。
    朱厚照起身取過驗鐵石,對著燭光細看:「好個「赤鐵破磁石」——青禾,你上次說的「連珠火銃」可有眉目?」
    青禾從袖中取出圖紙:「參考神機營舊檔,嚐試五管並聯設計,但氣密性仍是難題。不過……」她頓了頓,「南昌繳獲的叛炮中,發現寧王私製「十」字紋密信筒,其螺紋結構或許可借鑒用於火銃換彈。」
    「立刻試製。」朱厚照將圖紙拍在案上,「另外,傳旨南京守備:所有「罪鐵」一律熔鑄為犁頭,嚴禁保留任何「十」字標識。犁身需刻「叛器化田」四字,發往寧王舊部所在州縣屯田,讓百姓知反叛者的鐵器終成稼穡之具。」
    巧妃忽然指著殘片上的鏽紋:「陛下,這「十」字紋路與豹房鐵錨上的刻痕略有不同……」她取出自己改良的「工禾」紋驗鐵石,在殘片背麵輕輕一擦,竟顯露出「山」字暗記——那是寧王與西洋番商勾結的走私代碼。
    朱厚照瞳孔驟縮:「傳錦衣衛!著李貴徹查泉州「水波紋」鐵器行,但凡私鑄帶標識鐵器者,一律鎖拿。」他轉身望向窗外,夏日蟬鳴中,尚工局方向傳來捶打聲,「青禾,即日起你總領尚工女坊,專司火器驗防。」
    酉時,青禾在尚工局後院見到了牛二虎。老匠人正對著新鑄的「連環驗鉛爐」歎氣,爐體上「工禾」紋與「錨稻紋」交相輝映:「姑娘,韃靼人若學寧王在鐵器藏硫黃……」
    青禾取出巧妃新製的「赤鐵驗鐵石」:「以後驗鉛,先以赤鐵吸磁石粉,再用石灰辨硫黃。」她望向熔鐵爐中翻湧的鐵水,「陛下已下旨:關外無鐵,鐵器出口僅限三煉熟鐵,嚴禁五煉精鐵出關。」
    老匠人眯起眼:「上個月商隊報,瓦剌部突然能鑄好鐵鍋……」
    青禾壓低聲音:「必是走私精鐵所致。即日起,凡鐵器出口,需經尚工局刻「三煉」火漆印,私售五煉鐵者斬。」她轉身走向工房,裙角掠過「工器警示碑」,碑上殘片映著爐光,恍若當年「十」字鏽紋的幽靈。
    是夜,豹房傳來密報:「泉州查獲三十箱藏硫黃的「十」字紋鐵鍋,帶隊胡商曾為劉瑾走私。」朱厚照將密報擲入火盆,抓起朱筆在《九邊圖說》山海關處畫圈:「傳旨遼東、宣府:鐵器出口必經尚工局三驗,私帶硫黃出關者,貨物充公,匠人罰沒為奴。」
    窗外,雷雨砸在尚工局瓦當之上。青禾舉著驗鐵石走過長廊,新鑄的神銳銃膛線深處仍刻著「霧天勿用」,而她腰間的尚工局腰牌已添新令:「精鐵不出關,硫黃不私售」。她知道,當三煉熟鐵的火漆印蓋滿出口鐵器時,大明的技術防線,正以另一種形式,在熔爐與驗石之間悄然重構。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