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洋諜戰
字數:1726 加入書籤
正德十八年春,淡馬錫的晨霧還未散去,鐵錨堂匠人阿林已在「工禾」商站外調試新製的水力舂米機。這台以錨鏈齒輪為核心的器械,正將當地稻種與玄武岩磨盤咬合出沙沙聲響,金黃的穀粒順著錨形槽口滑落,驚起幾隻停在「工禾」紋梁柱上的犀鳥。
「阿林哥,珊瑚粉真能讓鐵犁不生鏽?」土人學徒班達蹲在旁邊,用貝殼舀起紅色粉末塗抹犁頭。阿林想起巧妃的叮囑,笑著點頭:「南洋濕熱,咱們用珊瑚灰裹鐵,就像給犁頭穿了層鎧甲。」他身後的工坊內,青禾正教幾個土人少女用鬆煙墨拓印農具編號,姑娘們腕間的「工禾」紋藤鐲隨動作輕晃,那是用商站廢棄的錨鏈碎片熔鑄而成。
此時的泉州港,「玄武級」戰艦「鎮海號」正在進行螺旋槳測試。巧妃站在指揮台上,看著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璿璣螺刃的三葉設計果然減少了三成阻力。朱厚照握著朱瑢送來的貝殼羅盤,羅盤底部的珊瑚砂隨著船身晃動,竟隱約排出「工禾」紋形狀。「陛下,螺旋槳需配星象校準儀,」巧妃遞過青銅刻度盤,「已按郡主的《南洋星圖》刻上二十八宿方位。」
南洋的夜晚,鐵錨堂水手們圍坐在篝火旁。老匠頭李三用刀鞘敲擊著火銃,唱起新編的《錨鏈謠》:「火德星君賜錨鏈,一鏈鎮海二鏈田,三鏈織得星圖密,四鏈縛住西洋船。」歌聲中,幾個水手摸向腰間的「火德」紋哨——那是用淡馬錫犀牛角雕刻的信物,哨身刻著各自所屬的星陣編號。
佛郎機間諜潛入呂宋工器學堂的那晚,朱瑢正在北京觀察月食。她用巧妃給的凸透鏡片將月光聚焦在桑皮紙上,意外發現焦痕形狀與「玄武級」戰艦的螺旋槳紋路相似。這個發現被青禾記錄在《工器自然誌》裏,卻不知此時千裏之外,間諜正對著學堂牆上的星圖皺眉——他們看不懂那些用珊瑚碎屑標注的礦點,更不知看似裝飾的錨鏈紋梁柱,實則是磁星盤的天然屏蔽裝置。
朱厚照在火德神殿接到密報時,案頭的《林夏筆記》正翻開在「工業間諜」章節。他望著地圖上淡馬錫的紅點,拿起朱瑢送的貝殼鎮紙壓在呂宋位置:「傳王銳,讓鐵錨堂在馬六甲布下「星羅棋布」陣——用珊瑚礁偽裝錨鏈,用月光傳遞信號。」巧妃在旁將新製的「海霧報警器」放入錦囊,那是用海螺殼與鬆香製成的裝置,遇霧會發出悠長的螺號聲。
當佛郎機人試圖炸毀工器水車時,他們驚訝地發現引水渠裏流動的不是清水,而是巧妃特製的「火油」——一種用南洋油桐籽提煉的易燃液體。鐵錨堂水手從紅樹林中衝出,火銃噴射的青焰引燃火油,在水渠中形成一道燃燒的錨鏈形火牆。為首的間諜在火光中看見明軍炮口的「火德」紋章,忽然想起坊間傳言:那不是簡單的火焰,而是用九十九種礦物煉就的「工器之魂」。
黎明時分,淡馬錫蘇丹來到工器商站。他看著完好無損的水車,又看看明軍水手幫土人重建的稻田,忽然解下腰間的寶石腰帶,換上一條普通的錨鏈紋布帶。朱厚照收到的戰報裏,蘇丹的附信寫著:「貴國的錨鏈不僅能係船,還能係住土地與人心。」朱瑢在童萌坊接到消息時,正在用貝殼拚貼南洋地圖,她在淡馬錫位置嵌上一塊紅色珊瑚——那是她心中的「工器之花」。
深夜,泉州港的「鎮海號」悄然出航。朱瑢的珊瑚星圖被縫在艦長室的軍旗裏,巧妃設計的「星眸石」在船頭閃爍。朱厚照站在岸邊,看著戰艦如黑色巨錨劃入海麵,忽然想起《林夏筆記》中的一句話:「真正的拓荒者,從不隻開墾土地,更在人心深處種下文明的錨鏈。」而此刻,在南洋的星空下,無數這樣的錨鏈正在深海紮根,在土人手中傳遞,在匠人的錘鍛聲中成型,編織成一張讓大明工器文明穩穩矗立的巨網。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