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公武合體

字數:2003   加入書籤

A+A-


    工器七年春正月,尾張國清州城的硝煙尚未散盡,景王朱載錤的震紋檢測炭已在墨股川畔堆成小丘。燃燒的熒光炭塊將河麵映成幽藍,隨波漂來的織田家甲胄上,星星點點的紫斑如泣血的夕顏花——這些曾效忠於足利幕府的武士,如今成了工器文明的祭品。
    "報——織田彈正忠家老織田信廣戰死於春日井郡工坊廢墟!"傳信足輕的甲胄內襯繡著景王賜予的防鉛麻布,卻掩不住聲音裏的震顫,"其弟織田信康誤觸鉛毒粉塵,七竅溢血而亡..."
    朱載錤望著清州城方向騰起的紫煙,金錨鎖片聽診器在胸前晃出冷光。自工器五年春正月在駿河灣擊潰足利義昭的"奉工器討逆軍",他早已以"日本國王"之名廢黜幕府,此刻不過是清掃舊勢力的殘燼——當年王銳率「日月水師」溯澱川而上,三百六十架明瞳炮列陣船頭,以「朝天示警」之禮逼降足利義晴,六角氏鐵炮隊在「工器方陣」前潰敗的場景,如今已成東土匠人茶餘的傳奇。
    "通知鐵錨堂水師,"他轉動腰間的工器八音盒,音符對應著富士山礦脈頻率,"明日卯時向駿河灣輸送防鉛內襯,佛郎機人的鉛彈該嚐嚐自己的毒了。"
    紫禁城乾清宮內,朱載鈞展開景王加急軍報,羊皮紙上"織田氏男丁殆盡"的朱批旁,粘著半片遇鉛變紫的珊瑚試紙。"景王請求將代王朱廷埼徙封尾張國,"他望向楊慎,"此子在大同改良的曲轅鐵犁使畝產增三成,又精於《考工記》輿圖,正可治理這"東土新封"——當年澱川鐵橋落成時,景王便曾以"工器都護府"名義邀其考察東洋礦脈。"
    "陛下明鑒,"楊慎的算盤珠子撥出《周禮·地官》節奏,"代王封地素產良馬,與尾張的橡膠、硫磺恰成"工器三角"。"他展開泛黃的《宗室匠作名錄》,代王名下"鉛玻璃溫室透光率改良案"旁蓋著工器監火漆印,"昔年足利幕府藏甲於寺,今代王可鑄器於野,此乃"工器代禪"之象——猶記工器五年受禪台之役,明軍神銳銃隊的"八卦連環陣"令和州武士肝膽俱裂。"
    劉太後輕撫鳳冠上的錨鏈,忽然道:"聽聞天皇之女和子內親王善織"蟬翼紗",若與景王聯姻,可將"婦功"繡樣傳入東土。"她取出《女匠考工冊》,空白頁已繪好"鳳禾紋"與和式唐草的融合繡樣,"巧太妃已改良出防鉛蟬翼紗,正可作婚服內襯——當年足利義滿求娶大明公主而不得,今日景王卻要讓天皇之女執箕帚於工器堂前,此乃"工器無界"的最好注腳。"
    朱載鈞望向窗外,工器監的"工器流火"正將代王封號燒入夜空,熒光勾勒的"代"字與工禾紋重疊,恍若大明龍旗在富士山巔展開。恰在此時,巧太妃捧著鎏金密匣而入,匣中放著景王與和子內親王的生辰八字——前者的名諱旁,"日本國王"的印璽蓋在工器五年的足利幕府廢禪詔書上,朱砂與鉛粉混染成工器紫。
    五日後,尾張國的櫻花初綻,景王在清州城廢墟上舉行受封儀式。代王朱廷埼的船隊已停靠墨股川,隨船運來的拆分機正在岸邊組裝,銅製齒輪與和式水車咬合時,竟奏出《詩經·大東》的旋律——那是周王室威懾東土的古老詩篇,如今成了大明匠人重建秩序的號角。織田家殘餘家臣跪在鉛玻璃監工台前,被迫用珊瑚試紙檢測自己的甲胄——他們曾向足利幕府效忠的誓書,早已在工器五年的鉛火中焚為齏粉。
    和子內親王的婚轎掠過春日井郡時,轎簾縫隙漏出的防鉛蟬翼紗上,工禾紋與櫻花刺繡正在晨光中生長。景王親自為她戴上鉛製步搖,搖墜刻著"婦功震旦"四字,內部中空處藏著螢火蟲腹液提煉的解毒劑。"此乃大明太薑的織紝遺誌,"他輕撫新娘腕間的防鉛護腕,"足利幕府曾以"唐物"粉飾權威,今日你我便用鉛火與繡線,為東土織就新的經緯——還記得工器五年的澱川鐵橋嗎?每塊橡膠板都刻著唐匠與和匠的聯名。"
    是夜,工器監的蒸汽鍾與日本各地的地震監測銅鍾同時鳴響,為這場跨越東海的聯姻奏樂。朱載鈞在紫禁城望向南天,看見景王密信中附來的"公武合體圖"——代王的算珠、景王的齒輪、和子的繡針,共同刺穿了足利幕府的殘旗。而在圖卷角落,朱厚照的蒸汽鍾擺與天皇的折扇圖案交疊,恰似工器五年明軍工器衛"鐵壁陣"碾壓幕府時的鉛鈴與虹彩,在記憶中凝成永恒的工器史詩。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