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扞衛海疆

字數:2109   加入書籤

A+A-


    長江口的鉛灰色雲層下,佛郎機艦隊的"聖卡洛斯號"主桅上,阿爾梅達望著明軍樓船甲板上的明瞳炮緩緩轉向,炮身「工器破虜」銘文在雪光中泛著冷意。他摸摸腰間的葡萄牙火繩槍,槍托裏藏著從鉛安城竊取的紅樹林炭樣本——此刻,這些黑色顆粒正隨著船身顛簸,如未爆的鉛彈般硌著掌心。
    "錨頭,佛郎機人擺出「十字陣型」!"鐵錨堂哨船傳來急報。王銳轉動磁星盤堪合,二十八宿隱紋在雪霧中若隱若現:"告訴湯顯章將軍,按「北鬥七星陣」散開,別讓他們卡在江口。"他拍拍腰間的工器水雷,銅製引信刻著《武經總要》水戰篇,"先用「工器禮炮」示警。"
    明軍樓船同時鳴炮,鉛彈衝天炸出工禾紋彩煙——這是「朝天示警」的最後通牒。佛郎機艦隊卻突然開炮,實心鉛彈砸中明軍右翼樓船,甲板上的防鉛護腕工坊燃起大火。王銳透過單筒望遠鏡,看見佛郎機炮手正在給火繩槍裝填鉛彈,彈丸表麵泛著異常的青灰色:"糟了,是摻了硫黃的毒彈!"
    湯顯章的旗艦「工器號」破浪而來,船首的鐵錨雕像掛著防鉛麻布,船舷兩側的「工器衝車」正在轉動。這位曾參與屯門海戰的老將抓起喇叭:"鐵錨堂聽令!用「疊陣火銃」壓製敵艦桅樓,工器衝車專攻敵船龍骨!"他腰間的「工器鎮海劍」劍柄中空,藏著巧太妃親製的防鉛藥囊。
    五十艘明軍樓船按《周易》卦象散開,前排火銃手半跪射擊,後排裝填,如工器監的拆分機般精準。佛郎機人引以為傲的「蓋倫船」雖有三層甲板,卻在明軍「工器方陣」的齊射下連連中彈,主桅繩索被鉛彈打斷,帆布如受傷的翅膀垂落。
    "將軍,敵船轉向了!"湯顯章的副將指著羅盤,磁星盤指針突然劇烈擺動。王銳立刻明白:"他們在幹擾堪合!快用紅樹林炭穩定磁針!"明軍水手將紅樹林炭倒入羅盤底座,黑色顆粒吸附鐵屑,指針漸漸歸位——這是巧太妃在尚工局改良的抗幹擾技術。
    佛郎機艦隊試圖繞後包抄,卻撞上明軍預設的「工器水雷」。水雷外殼用橡膠包裹,遇船體震動則引爆,江麵騰起巨大水柱,鉛製碎片如暴雨般落下。阿爾梅達的旗艦被氣浪掀得傾斜,他望著明軍樓船上的「日月工器」大旗,忽然想起在鉛安城見過的熒光鬆脂——那些在暗處顯形的工禾紋,此刻正像死神的指紋,印在每一顆飛來的鉛彈上。
    戰鬥持續到黃昏,佛郎機人損失三艘主力艦,明軍亦有七艘樓船沉沒。王銳站在旗艦甲板,看著受傷的水兵被抬下,他們防鉛護腕上的櫻花刺繡已被血浸透——那是和子內親王女匠寮的織品。湯顯章擦著臉上的硝煙,望著江麵漂浮的鉛彈殘骸:"這些番鬼,竟學會在鉛彈裏摻硫黃了。"
    "但他們學不會我們的磁星盤。"王銳轉動堪合,星圖隱紋與落日方位重合,"鐵錨堂已鎖定他們的彈藥庫位置,今晚便可...不可。"湯顯章按住他的手,"佛郎機人擅長夜戰,且戰且退,讓他們知道長江不是馬六甲。"
    是夜,明軍樓船掛起工器流火,熒光勾勒的工禾紋在江麵鋪成光網。佛郎機艦隊趁夜退至外海,阿爾梅達望著明軍方向的紫光,忽然發現手中的紅樹林炭樣本正在發光——那是螢火蟲腹液的熒光,與明軍火銃炸開的彩煙如出一轍。他打了個寒顫,終於明白:大明的工器,從來不是死物,而是會呼吸的活物。
    王銳在戰報中寫下:"佛郎機人善用毒彈,然工器監之防鉛術、鐵錨堂之磁星陣,終使長江天險不可犯。"朱載鈞批閱時,在"毒彈"二字旁畫了紅圈,附筆:"著工器監速研解毒劑,勿使我軍步織田氏後塵。"巧太妃接到密旨,打開從戰場回收的毒彈碎片,發現硫黃中混著一種陌生的紫色粉末——那是佛郎機人從南美帶來的「紫礦」,尚未被工器監收錄。
    長江口的硝煙漸漸散去,湯顯章命人在江口立碑,碑身刻著"工器護國,江防永固",碑基用紅樹林炭與鉛玻璃澆築。王銳望著碑身反光,想起巧太妃的叮囑:"磁星盤堪合雖妙,終究要靠人心鑄防。"遠處,工器監的蒸汽船正在拖回被俘的佛郎機艦,船上的火繩槍被拆解成零件,將用來改良明軍的火銃鏜線。
    這一戰後,鐵錨堂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每艘樓船的羅盤旁,都要放一小袋紅樹林炭。而在佛郎機人的航海日誌裏,長江口被標注為"工器之喉"——那裏有最嚴密的鉛火屏障,也有最神秘的東方智慧,如紅樹林般在鹹水中生長,將鉛毒化作守護文明的鎧甲。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