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經營南美

字數:2034   加入書籤

A+A-


    工器九年春正月,長江冰麵初融,王銳的鐵錨堂艦隊滿載橡膠樹苗與紫礦,在元宵花燈的映照中駛入南京港。碼頭上,工器監匠人舉著塗有防鉛塗料的燈籠,燈籠上的工禾紋在夜霧中泛著鬆煙墨的微光,恍若無數流動的工器符印。
    朱載鈞在南京紫禁城暖閣接見遠征歸來的將士,案頭擺著剛譯出的佛郎機《礦冶全書》抄本。他輕撫案頭的紫礦標本,對王銳道:「朕觀此礦,硫可化膠,鉛可鑄器,恰合《考工記》『金有六齊』之理。」王銳叩首道:「陛下明見。南美橡膠林硫含量高,與紫礦共生,正應工器監『以硫養膠,以鉛固器』之道。」他取出磁星盤,盤上南美礦脈坐標用朱砂圈紅,「巧太妃已試出七蒸七煉之法,橡膠經紫礦硫化後,可製火銃握把,耐受百次擊發。」
    正月十五,工器監九卿會議在乾清宮西暖閣召開。巧太妃呈上橡膠硫化樣本:「每百斤橡膠摻紫礦七斤,經七蒸七煉,可得『火德膠』,其堅如鐵,其韌如革。」她展開用「火德膠」製成的防鉛護腕,內襯繡著《女戒》與工禾紋的複合紋樣,「試用於女匠寮三月,鉛毒灼傷率降七成。」楊慎捋須道:「《周禮·考工記》雲『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此礦此膠,正應天時地氣。」他指著《工器海外羈縻策》新頁,「可仿南洋舊例,在南美設『火德工器都護府』,以《周禮》為綱,以工器為紀。」朱載鈞頷首,取朱筆圈定《羈縻策》三條:南美礦場由工器監與宗室共治,設「火德星君祠」,以工器流火為祭;土著酋長需習《考工記》基礎篇,賜姓「工」氏,佩工禾紋銅鈴;嚴禁紫礦與橡膠樹苗外流,違者以「工器律第三十九條」論處。
    二月驚蟄,工器監兵仗局傳來捷報:「火德膠」火銃握把經千次擊發測試,未出現開裂變形。朱載鈞命人將首批五百柄「工器破虜火銃」賜予鐵錨堂,槍托處刻「工器九年製」與工禾紋,號「南美之鋒」。王銳撫摸著火銃握把的橡膠紋理,對湯顯章笑道:「佛郎機人若見此槍,怕是要以為咱們得了神火鍛造術。」湯顯章拍著腰間的工器水雷:「更妙的是這水雷引信,用『火德膠』密封,遇海水不腐,可比佛郎機的蠟封強十倍。」
    三月清明,南美傳來密報:土著部落已按工器監圖紙,在亞馬遜河口建起首座紅樹林淨化池。工器監匠人用《考工記》輿圖換得橡膠樹苗,在池邊種出「工器林」,每棵樹間隔九尺,恰合《周禮》「九夫為井」之製。朱載堉從南洋發來書信:「南美土著以工禾紋為圖騰,謂『東方神火樹』。」隨信附來土著「工器舞」的圖譜,舞者模仿明軍火銃擊發與工器流火升空,步法暗合《樂律全書》的節拍。巧太妃命人將圖譜編入《女匠考工冊》,對青禾道:「婦功不止於針黹,舞樂亦可化人。」青禾望著圖譜中工禾紋與橡膠樹的交織圖案,想起當年在南京工器監推廣觸檢的情景,歎道:「工器之網,終至天涯。」
    四月穀雨,佛郎機艦隊突襲好望角工器哨站。阿爾梅達站在旗艦「聖米格爾號」上,望著明軍哨船懸掛的工禾紋旗,咬碎一枚紫礦錠:「他們用我們的礦脈造武器!」哨站守將以「火德膠」加固堡壘,明瞳炮噴出的鉛彈裹著紫礦微毒,在佛郎機艦隊中炸開「工器破虜」的熒光字樣。阿爾梅達的火繩槍再次卡殼,他望著槍管內的白霜,忽然想起明軍水兵的防鉛護腕——那上麵的《女戒》繡樣,竟與工器監的驗硫試紙紋路相同。「撤退!」阿爾梅達揮旗時,瞥見明軍哨站樓頂的工器流火發射器,忽然領悟:大明的工器文明,不是靠船堅炮利,而是將禮法、技術、甚至敵人的毒藥,都織進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網。
    五月端午,工器監宣布在南美發行「火德通寶」。錢幣以紫礦廢渣混合橡膠鑄造,正麵刻工禾紋與朱載鈞年號,背麵鑄橡膠樹圖騰,邊緣鑿有防鉛麻布纖維。朱載鈞在《工器通寶製》中寫道:「錢者,工器之血也。南美元寶,當以火德鑄之,以工器衛之。」王銳率艦隊再次啟航時,船艙滿載「火德通寶」與《周禮》簡牘。他望著南京城頭的工器監蒸汽鍾,鍾體已改用「火德膠」密封,走時誤差每日不足一刻。湯顯章站在船頭,指著漸漸遠去的都城:「錨頭,等咱們再回來,怕是要帶南美酋長來給陛下拜年了。」
    王銳轉動磁星盤,南美方向的工禾紋標記在羅盤上微微發燙。他想起巧太妃的叮囑:「工器遠征,非為征服,為織網。」於是取過刻刀,在堪合邊緣刻下《詩經·小雅》句:「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這一次,大明的工器之網,正以橡膠為經,以紫礦為緯,在南美大陸織出一片新的天地。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