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堅定信念

字數:2298   加入書籤

A+A-


    工器十一年秋七月,南京工器監的「匠作寮」內,李青將煆燒後的石灰與桐油倒入石臼,用檀木杵搗成乳狀合劑。月娘捧著新到的橡膠汁站在一旁,布囊上的火德星君繡像已被磨得發白:「李匠作,第三工坊的人說你不敬火神,煉膠不用香火祭爐。」
    李青將合劑塗在仿星布上,用火鉗夾著伸入炭爐:「去年火德祠的防火梁,用的是我這合劑,至今未被蟲蛀火蝕。」他指著逐漸碳化的布麵,內層仍保持柔韌,「火神若真能庇佑,何需匠人辛苦煉藥?」
    月娘望著炭爐中躍動的火苗,忽然壓低聲音:「但佛郎機人新造了「噴火龍炮」,能噴出持續火舌,南洋匠人說那火舌沾身即燃,無藥可解。」
    乾清宮暖閣內,朱厚照盯著《工器輿圖》上馬六甲海峽的朱砂標記,問案前的巧太妃:「星芒膠可抵佛郎機人的新炮?」
    巧太妃展開《橡膠煉火錄》,內頁夾著李青新繪的火候圖:「李青改良的石灰桐油合劑,可耐佛郎機炮火至一炷香時辰。」她指著圖中工禾紋標記,「但匠人需信此乃「火德晶」,方肯用命塗抹甲胄。」
    朱厚照敲擊案頭的火德星君銅罄,罄聲中混入遠處匠作寮的搗藥聲:「傳旨擴建火德祠,本月匠作俸米加倍。再命載堉從南洋運來硫黃十船——」他頓了頓,「南洋硫黃性烈,可煉火藥,亦能製防火劑,此乃實需,不必多言。」
    巧太妃叩首時,銀簪上的火德星君辮梢紋輕觸《工器律》,律文「以工代祀」四字被簪頭磷粉勾勒得隱隱發亮。她袖中滑落半片泛黃的《尚工局誌》殘頁,頁角「永樂七年·火德祠重修」的批注旁,是她用朱砂圈注的「石灰桐油合劑配方」——那是她二十年前在尚工局任女史時親手記錄的。
    南洋橡膠林的火德祠前,載堉親自為新鑄的火德星君像披上「火德晶甲」——那是浸過石灰桐油合劑的仿星布。佛郎機人的「聖喬治火炮團」逼近時,匠人點燃祠前的硫黃堆,青藍色火焰中升起「工禾紋」狀濃煙——那是預先用硫黃粉末在地麵繪製的燃燒軌跡。
    「看!星君顯靈!」載堉高呼著揮動手中的防火盾牌,盾牌表麵的工禾紋在火光中若隱若現,「火德晶甲可擋魔鬼之火!」
    葡萄牙隊長佩德羅望著噴出火舌的炮口,卻見東方匠人甲胄上的火焰自行熄滅,誤以為「異教神靈」施展法力,心中恐懼更甚。當第一發炮彈擊中火德祠卻未引發大火時,整支探險隊已潰不成軍。
    是夜,巧太妃在防鉛工坊見證李青的新實驗:將橡膠汁、磷粉、硝石按「火三、金二、土五」的比例混合,製成可延時燃燒的「火德雷」。
    「此雷埋於地下,遇火則燃,可延息半刻。」李青將雷體裹上繪有火德星君辮梢紋的油紙,「但需借星君之名分發,匠人方敢攜帶。」
    巧太妃輕撫油紙上的紋飾:「星君辮梢紋乃工器監初代大匠所創,本為區分火候。」她忽然輕笑,「如今倒成了避火符。」她從袖中取出半片《尚工局誌》,上麵記載著永樂年間尚工局用硫黃與桐油調製防火劑的舊案,「當年尚工局為紫禁城修繕防火梁,試過二十三種配方,最終選定的正是石灰桐油合劑。」
    李青望著她銀簪上的紋飾,想起匠作寮流傳的「太妃乃火德星君轉世」之說,欲言又止。他不知,巧太妃暗中命人將他的「火德雷」配方刻入火德祠梁柱,對外宣稱是「前代匠師秘傳」,而實際是她參照《尚工局誌》與朱厚照提供的《武備誌》改良而成。
    朱厚照在乾清宮收到載堉的捷報,附來佛郎機人丟棄的「噴火龍炮」圖紙。他對照《武備誌》「火攻器具」篇,發現其原理與李青的「火德雷」竟有相通之處,不禁感慨:「西人善用火器,卻不知器由人造,非神賜也。」他摩挲著案頭的《明代工器文明考》打印稿,紙頁邊緣的「林夏」簽名已被鬆煙墨染得模糊,「林夏在論文裏說,火德星君信仰實為工器文明的技術神權建構——」他忽然停住,將稿紙翻轉,背麵用朱砂寫著「尚工局改製工器監紀要」,那是巧太妃根據永樂朝檔案整理的資料。
    暖閣外,工器監方向再次騰起「火德瑞光」,那是匠人用新製的硫黃煙火慶祝勝利。朱厚照望著煙火中隱約的工禾紋,提筆在《工器輿圖》空白處寫下:「匠信其力,器賴其工,此乃大明工器之道。」
    李青在匠作寮收到巧太妃送來的火德星君香牌,牌後刻著他的合劑配方。他摩挲著牌麵的辮梢紋,忽然明白:所謂星君庇佑,不過是匠人借名行實。當佛郎機人下次卷土重來時,他的「火德晶」或許能真正煉就——不靠神助,隻憑匠力。而巧太妃袖中藏著的《尚工局誌》殘頁,以及朱厚照案頭的《明代工器文明考》,正悄悄改寫著大明工器的未來。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