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番外二算生協理
字數:3666 加入書籤
正德八年十月初三,十八歲的張旭帶著二十名太學算生闖入戶部倉庫,腰間「太學算生」銅牌隨步伐輕晃。他袖中《算術正宗》蓋著「太學驗訖」火漆印,懷裏的貝殼灰驗銀勺刻著《九章算術》卷七圖示——貝殼灰經七煆後具吸附性,可驗銀中雜質。算珠鏈上的「工」字墜飾僅拇指大小,與他青衿上的太學雲雷紋相得益彰。
「張生,這是浙江市舶司的歲入黃冊。」戶部主事遞來賬冊時,目光掃過算生們素淨的衣領。張旭撫摸鐵錨紋布帶時,指尖觸到內襯繡著的「巧」字暗紋——此乃王巧兒親授弟子的信物,太學算生皆知佩此帶者可直呈《工器要覽》勘誤。
張旭翻開賬冊,指尖在算珠上撥出《均輸章》的基礎節奏:「三十船胡椒換五十斤貝殼灰,按太學教材《工器要覽》卷十三,稅率應為十七點五斤——」他頓住,指腹摩挲賬冊邊緣焦煤漬,「為何記十斤?」
主事咽了咽口水:「太學教材……恐與實務有別……」
張旭冷笑,取出算生通用的「五衡算盤」——框刻《周髀算經》星圖,算珠分黑白兩色代表奇偶。他用算盤邊緣劃過賬冊夾層,貝殼灰驗銀勺突然變黑——夾層裏藏著私鑄的佛郎機銀幣,鉛含量超標致貝殼灰氧化。「私鑄銀幣摻鉛,按《大明律》當杖八十。」他將銀幣拍在案上,算珠鏈在陽光下劃出冷光。
主事擦拭額汗:「『三煉法』去歲方脫密,戶部豈能即刻更迭稅則?」
張旭敲擊賬冊焦煤漬:「正德五年《工器要覽》已載二煉法損耗率,爾等拖延三載未更新,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窗外,算生們用「五衡算盤」重算商稅的聲響整齊如晨鍾。張旭摸了摸腰間的鐵錨紋布帶,望向遠處的工部工坊,幾名匠官正佩戴淡青色琉璃麵甲搬運鉛錠,桑皮紙裹五煆貝殼灰的麵甲邊緣露出烏梅香袋一角——貝殼灰層可吸附鉛塵,烏梅香經口鼻黏膜解毒,琉璃鏡片過濾冶煉燥火,此乃淨肝麵甲三重防鉛之法。
正德八年十月初五·文華殿上,楊廷和盯著殿下站成一列的算生,注意到他們清一色佩戴「太學算生」銅牌,衣領潔淨如洗。
張旭身著青衿,胸前「算學優等」銀質證章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陛下,」楊廷和撫著《明會典》「太學」篇,「算生協理六部,需依《太學章程》,僅限接觸公開技術——」
「楊首輔可知,」朱厚照轉動手中的燧發槍模型,槍管刻著五年前脫密的「九長三短」纏距,「太學教材《工器要覽》乃李東陽親自校訂,算生協理即代朕巡閱,何越矩之有?」他示意張旭出列,「張生,說說你依太學教材查到的結果。」
張旭展開《貝殼灰關稅校算報告》,紙角蓋著「太學算學科」方印:「浙江市舶司套用舊稅率,致神機營淨肝麵甲缺料三成。」他指向圖卷上的基礎算學公式,「臣用《衰分》之法重算,每年可多征貝殼灰二百斤——此乃太學必修課內容。」
楊廷和挑眉:「既為公開技術,為何戶部仍算錯?」
「因為有人混淆脫密年限。」張旭取出一枚熟鐵彈丸,表麵刻著《工器要覽》公開的「焦煤二煉法」紋路,「舊賬用『二煉法』損耗率計算『三煉法』稅基,而『三煉法』脫密不過三年,戶部卻謊稱適用。」彈丸落地時,底麵無任何標記——此為公開技術製品,與匠官私藏的「三煉精鐵」有別。
朱厚照拍案:「著錦衣衛按太學教材徹查!算生協理需持《太學實習證》,即日起生效。」他看向楊廷和,「過幾日去通州船廠,讓你看看太學生如何禦敵。」
暮色中,十二輛「工部特製馬車」駛出朝陽門,車輪包覆陳大錘改良的鯊皮減震層。張旭透過車窗琉璃小孔,看見沿途驛卒手持「押運」黃旗開道,驛站馬槽均換用陶製食槽。
正德八年十月初七,兵部車駕司, 牛二虎領到淡青色琉璃麵甲時,兵部文書已加蓋「加急驛遞」印——從工部琉璃廠到通州船廠的三百裏官道,十二匹快馬輪換承運,麵甲木匣內襯的烏梅香袋尚未散盡藥味。
正德八年十月十二,張旭立於北運河碼頭,眺望通州船廠黑煙升騰。自京城乘官船順流而下,一日夜即抵此軍械重鎮,兩岸纖夫號子聲中隱約可聞算生們校準炮軌的算珠聲。
到了「破浪號」甲板上,張旭正在校準「神銳」臼炮。他佩戴著淨肝麵甲。炮管表麵刻著「離卦九三」銘文,實際纏距為「九長三短」。
「張學長,督師問何時開炮?」牛二虎戴著淡青色琉璃麵甲,桑皮紙邊緣露出的烏梅香袋隨呼吸輕晃。作為從七品匠官,他在鑄炮時也必須佩戴淨肝麵甲,琉璃鏡片過濾的燥火映得他麵色發青。
張旭轉動炮身,算珠撥出《九章算術·商功》基礎算法:「巽位生風壓參宿,離火三疊破中軍」——北風四級,仰角五分,此乃太學《彈道基礎》數據。他提高音量,「三息後開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牛二虎聞言轉動炮身刻度盤,將「巽位」換算為北偏東二十二度半,這是鐵錨會用《易經》六十四卦方位加密的彈道算法。
炮聲中,鉛彈穿透二百八十步靶心。楊廷和盯著靶心,注意到牛二虎麵甲的琉璃鏡片閃過微光,突然想起《工器限製技術摘要》中提到的「淡青琉璃濾鉛塵」——這屬於限製級技術,卻被匠官應用於實戰。
楊廷和瞥見船廠四周的「觀星衛」士兵——這些佩戴淨肝麵甲的精銳隸屬禦馬監,麵甲琉璃鏡片下藏著雙重身份:既護衛皇帝安全,又監視技術泄密。
朱厚照把玩著燧發槍模型:「楊首輔可知?觀星衛的麵甲濾鉛效能比匠官高兩成,因用了未脫密的『七煆灰夾層法』。」 接著他遞來摘要副本,笑道:「楊首輔,太學果然能育實用之才。」
正德八年十一月初九,張旭跪在豹房暖閣,麵前擺著新繳獲的佛郎機《火器密典》。書中抄錄的「九長三短」纏距與太學教材完全一致。
「他們竟將太學教材奉為圭臬。」朱厚照用燧發槍挑起密典,火苗舔過「離卦九三」圖示,「但你要記住,算生可接觸的脫密技術,永遠比匠官慢五年。」他推過一本《算術正宗·真本》,封麵蓋著「七品以下禁閱」火漆,「僅限三刻。」《算術正宗·真本》扉頁鈐有「鐵錨會甲字密」鋼印,張旭指腹撫過火漆缺口——此乃三日前陳大錘親啟後轉贈,七品以下匠官私閱此書需扣罰前程分。
朱厚照輕笑:「牛二虎鑄炮十年方窺此卷,而你憑太學生身份提前五年,可知代價?」
張旭翻開書頁,目光掠過「淨肝麵甲改良方案」:桑皮紙夾層增加貝殼灰比例,烏梅香混合甘草粉增強解毒功效。他指尖在算珠上暗記奇偶修正值,首次理解為何匠官麵甲能阻隔九成鉛塵——公開教材僅提「桑皮紙裹灰」,卻未說明貝殼灰需煆燒七次。
「陛下為何破格?」張旭抬頭,看見朱厚照案頭擺著未完工的淨肝麵甲原型,琉璃鏡片上刻著《周髀算經》弦矢公式。
「因為你是鐵錨會的希望,巧兒的關門弟子。」朱厚照將「算學監造」臨時令牌放在案上,「明日起,太學算學科加授《限製技術導論》,你主理——但記住,算生上戰場實踐不要犯險。」
喜歡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請大家收藏:()正德變法:撿到曆史學生的書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