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明朝,朱橚
字數:7040 加入書籤
第三十三章:明朝,朱橚
“之前盤點過明朝藩王的時候就說過,在那明朝,藩王那是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不少那是整日裏遊手好閑,啥事也不幹,就知道吃喝玩樂混日子。
但我們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這藩王裏頭啊,也有不少才智過人、能力出眾的角色呢。
而且啊,你說怪不怪,大明朝的皇帝們,大多數都把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當成了副業來幹。
你瞧瞧,有的癡迷於煉丹求仙,有的熱衷於木工手藝,把個朝廷大事都給撂到一邊去了。
這皇帝如此,連帶著藩王們也不遑多讓,一個個都有自己獨特的小愛好、小追求。今天呢,咱們盤點藩王就是這明朝的周王,也就是那朱橚。”
金榜的聲音在這空曠的空間裏悠悠遠遠地傳了開來,仿佛帶著曆史的厚重與滄桑。
大明
此時的朱元璋正靜靜地聽著金榜的講述。當聽到“皇帝把皇帝這個位置幹成副業”這句話時。
朱元璋那原本還算平靜的臉色瞬間變了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猛地瞪向了朱棣,那眼神裏仿佛帶著質問和不滿。
朱元璋的心裏頭那是一陣嘀咕:“是不是這個臭小子哪裏沒帶好頭啊?我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怎麽我這後代子孫們一個個畫風都這麽奇怪啊?這皇帝之位,那可是天下最要緊的差事,怎麽能當成副業來對待呢?”
而此時的朱棣呢,他剛剛成婚不久,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突然被老爹這麽狠狠地瞪了一眼,他的內心那叫一個委屈啊。他心裏直犯嘀咕:
“爹啊,我和王妃平日裏都是本本分分、規規矩矩的啊,我們可從來沒有不務正業過。誰知道這後代子孫們居然就變異成這樣了呢?這也不能怪我啊。”
朱棣站在那裏,低著頭,臉上露出了無奈又委屈的神情,雙腳還不自覺地挪動了兩下,仿佛想要找個地縫鑽進去,躲開老爹那充滿質問的眼神。
朱棣的雙手也緊緊地攥著衣角,心裏頭暗暗祈禱著老爹能快點消消氣,他不想挨鞋底子。
【朱橚,生於 1361 年,卒於 1425 年,他乃是明太祖朱元璋那眾多皇子中的第五子,更是與明成祖朱棣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在那風雲變幻、龍爭虎鬥的皇室之中,朱橚自小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質。
他仿佛天生就對知識有著一種獨特的渴望,聰慧好學的他,每日都沉浸在經史子集的海洋裏,對各類學問都有著濃厚的興趣。
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天文地理,他都能侃侃而談,見解獨到。朱元璋看著這個聰慧過人的兒子,心中滿是喜愛,時常在朝堂之上對朱橚的才華讚不絕口,在眾多皇子中,朱橚無疑是那最耀眼的存在之一。
洪武三年,也就是 1370 年,年僅九歲的朱橚便被朱元璋封為吳王。這一封號,代表著無上的榮耀與尊貴,也預示著朱橚在皇室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朱橚並未因這過早到來的殊榮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
時光荏苒,到了洪武十一年,即 1378 年,朱橚的命運又迎來了一次重大的轉折,他被改封為周王,並被安排就藩開封。
開封,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在當時乃是繁華之地,但同時也麵臨著諸多民生問題。
當朱橚踏上開封這片土地時,他立刻被民間百姓的生活狀況所觸動。街頭巷尾,有許多百姓因疾病纏身而痛苦不堪,卻因缺乏有效的醫藥治療而隻能默默忍受。
朱橚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深知作為一方藩王,自己肩負著改善民生、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重任。
而他自小便對醫藥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此時,這份興趣更是化作了一股強大的動力,驅使他要為百姓編著一本實用的醫藥書籍。
於是,朱橚開始了一場浩大的醫藥研究工程。他首先廣泛搜集藥方,派出王府的差役四處打聽,無論是民間的祖傳秘方,還是醫館的常用藥方,他都不放過。
每得到一張藥方,他都會仔細研究,反複驗證其療效。同時,他還深入研究藥物特性,閱讀了大量的醫藥典籍,與王府中的良醫們進行深入探討。
為了獲取更準確的藥物信息,朱橚組織了王府中的良醫和一些飽讀詩書的學者,開展了大規模的藥物調查和研究工作。
他們一行人不辭辛勞,背著行囊,帶著采藥的工具,踏遍了開封周邊的每一寸土地。無論是崇山峻嶺,還是幽深山穀,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在采藥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危險。有時,他們會在陡峭的山坡上滑倒,險些跌入山穀;
有時,他們會遇到凶猛的野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但這些困難並沒有讓他們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們完成任務的決心。
每采集到一種標本,他們都會詳細記錄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效等信息。他們會用細膩的筆觸描繪藥物的外觀特征,用嚴謹的態度分析藥物的性味和功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確保記錄的準確性,他們會反複觀察、對比,甚至親自嚐試一些藥物的療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為朱橚編著醫藥書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努力,朱橚和他的團隊日夜奮戰,不斷整理和完善搜集到的資料。他們在昏暗的燭光下,一筆一劃地書寫著每一個字,每一個數據都經過了反複的核對和驗證。
終於,一部凝聚著他們無數心血的醫藥巨著即將問世。這部書籍,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藥方和詳細的藥物信息,更是朱橚關愛民生、濟世救人精神的體現。
它將為開封乃至更廣大地區的百姓帶來福音,成為醫藥學領域的一座不朽豐碑。 力,朱橚主持編纂了《普濟方》《救荒本草》等醫學著作。
《普濟方》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書,收錄藥方數量眾多,內容涵蓋內、外、婦、兒等各科疾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參考資料,對推動中國古代醫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救荒本草》則是一部以救荒為宗旨的農學、植物學專著,書中記載了大量可在災荒年間食用的野生植物,詳細描述其形態、生長環境和食用方法,幫助無數百姓在災年得以生存,也為中國植物學研究做出了獨特貢獻。
然而,命運的波瀾總在不經意間泛起漣漪,朱橚的人生並非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恰似平靜湖麵突遭狂風驟起,掀起層層驚濤駭浪。
那是一個看似平常卻暗藏變數的日子,朱橚的心中好似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牽引著他,讓他做出了一個大膽且莽撞的決定——擅自離開藩地,前往鳳陽。鳳陽,那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承載著諸多榮耀與過往。
但在古代,藩王的身份與職責猶如沉重的枷鎖,他們肩負著鎮守地方、拱衛皇室的重要使命,每一步行動都被祖製緊緊束縛。藩地,就是他們的責任田,是他們不可逾越的邊界。
未經許可私自離開封地,這絕非簡單的個人行為,而是對祖製的公然踐踏,是對朝廷權威的嚴重挑戰,宛如在平靜的朝堂之水中投入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千層浪。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這位一生戎馬、鐵血治國的帝王,聽聞此事後,龍顏大怒。
在朱元璋看來,朱橚此舉有違藩王本分,是對皇室尊嚴的褻瀆,更是對朝廷製度的公然挑釁。
他深知,若不對朱橚的行為加以嚴厲懲戒,藩王製度必將受到嚴重衝擊,朝廷的穩定也將岌岌可危。於是,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大手一揮,下達了一道冷酷無情的命令——將朱橚流放到雲南。
雲南,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那是一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它地處偏遠,宛如被遺忘在世界的角落。
那裏的自然環境惡劣至極,崇山峻嶺連綿不絕,瘴氣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仿佛隱藏著無數的危險與未知。
交通更是極為不便,道路崎嶇狹窄,蜿蜒在深山老林之中,行走其間,仿佛隨時都有可能迷失方向,葬身於荒郊野外。經濟也相對落後,與中原地區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將朱橚流放到這樣的地方,無疑是一種嚴厲的懲罰,就像將一隻養尊處優的鳥兒扔進了荒蕪的沙漠,讓他在惡劣的環境中品嚐自己種下的苦果。
朱橚帶著滿心的悔恨與無奈,踏上了前往雲南的漫漫征程。一路上,他飽經風霜,曆經磨難。
烈日的暴曬讓他的皮膚變得黝黑幹裂,暴雨的侵襲讓他渾身濕透,瑟瑟發抖。但命運似乎並未完全將他拋棄,朱元璋對朱橚也並非完全絕情。時光如潺潺流水,緩緩流逝。
一段時間後,朱元璋的心中或許是念及父子親情,那曾經在血雨腥風中建立起來的親情紐帶,在他的內心深處悄然泛起了一絲波瀾;
也可能是考慮到朱橚已在那偏遠的雲南受到了足夠的懲戒,他的心中有了一絲不忍。於是,朱元璋再次下達了一道命令,這一次,卻是一道充滿溫情的召回令。
朱橚接到召回令的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他仿佛看到了命運的轉折,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匆匆踏上了歸程。
當他再次回到開封就藩時,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份沉穩與內斂,仿佛經曆了一場生死洗禮,讓他明白了責任與規矩的重要性。
從此,他在藩地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努力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就像一隻迷途知返的羔羊,重新回到了正軌。
洪熙元年1425 年),朱橚去世,諡號“定”。他一生致力於醫學和農學研究,所著書籍不僅在當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朱橚以其對知識的追求和對百姓的關懷,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一位值得銘記的藩王。】
明朝
在那金碧輝煌卻又透著一股威嚴莊重氣息的宮殿之中,朱橚整個人猶如一片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樹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的身子止不住地輕顫著,腦海裏不斷浮現出日後他爹朱元璋要將他流放的可怕場景。
那雲南,必定是荒蠻偏遠、條件惡劣至極,說不定還會有猛獸橫行、疾病肆虐。一想到這些,他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額頭上細密的汗珠不斷滾落,後背早已被冷汗濕透,把那華麗的衣衫都緊緊貼在了背上。
他那充滿恐懼與絕望的眼神,猶如一隻在絕境中苦苦掙紮、尋求救助的小鹿,四處遊移,最終定格在了他哥朱棣的身上。
此刻,朱橚就像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眼神中滿是求救的意味,仿佛在無聲地呐喊:“哥,救我!快救救我啊!”
朱棣自然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倒黴弟弟投來的眼神。他心裏頓時一陣糟心,暗自腹誹:
這五弟啊,怎麽就這麽不長腦子呢?明明心裏清楚爹的逆鱗所在,就像那隱藏在暗處的鋒利刀刃,碰不得、惹不起,可他偏偏還要去瞎蹦躂,這下好了,惹出大禍了吧。
朱棣心中滿是無奈,他可不敢輕易開口為朱橚求情。他深知朱元璋的脾氣,那可是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主兒,要是自己貿然求情,說不定不僅救不了朱橚,還會把自己也搭進去,讓朱元璋連他一起收拾。到時候,自己也跟著倒黴,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啊。
想到這裏,朱棣頂著那濃重得好似被墨汁浸染過的黑眼圈,將目光投向了朱標。他的眼神中,求救的意味格外明顯,就像一個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看到了前方那盞明亮的指引之燈。
他的眼神仿佛在說:“大哥,求求你了,快幫五弟求個情吧,不然五弟這可就慘了。”
朱元璋靜靜地站在一旁,將兒子們眉眼間那豐富的戲份盡收眼底。他微微皺起眉頭,心中有些不悅。
在他看來,自己又不是那種嗜殺兒子的皇帝,這些兒子們用得著如此緊張嗎?他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獵手,輕易地看穿了兒子們的心思。
不過,當他的思緒轉到這個五兒子朱橚身上時,心中又湧起一股欣慰之情。朱橚平日裏在醫學方麵展現出的天賦和取得的成就,讓朱元璋十分欣慰。他不禁陷入了沉思:要是現在就把朱橚流放過去,他還能不能靜下心來編撰出那後世都稱道不已的醫書呢?
朱元璋的腦海中突然閃過金榜上的那些話語,上麵提及後麵好幾個皇帝死因不明。這就像一根尖銳的針,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心。
他深知,作為皇室家族,健康和安全是何等重要。要是他老朱家能有個精通醫術的子孫,就如同擁有了一把守護家族的利刃,以後就不用擔心子孫們因為疾病而不明不白地離世了吧。
說不定,這個精通醫術的子孫還能憑借高超的醫術,為老朱家的子孫後代保駕護航,讓朱家的江山更加穩固,綿延千秋萬代。
朱橚後背冒冷汗:總感覺有種不好的預感。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