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唐朝後記

字數:7258   加入書籤

A+A-


    貞觀年間
    太極殿
    李世民赤足踏在大唐輿圖之上,腳步沉穩而有力,每一步都似踏在這廣袤山河的脈絡之上。他的眼眸閃爍著熾熱的光芒,那是對國家強盛的自豪與憧憬。
    新打下的國土在輿圖上格外醒目,仿佛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勳章。
    “朕的大唐更加強大了!”這一聲怒吼,如同雷霆萬鈞,在大殿中激蕩回響。聲音雄渾而激昂,充滿了無盡的豪情壯誌。
    殿中大臣們聽聞此言,紛紛拜倒在地,山呼萬歲。那聲音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浪潮,在大殿內翻湧不息,久久不散。
    李世民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殿內的每一個角落,最後落在了這些與他一同並肩作戰、治理天下的臣子身上。看著他們虔誠的麵容和激動的神情,李世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欣慰之情。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戰場上金戈鐵馬的場景。那是無數將士為了大唐的榮耀而浴血奮戰的畫麵,他們的身影在刀光劍影中交錯,喊殺聲震耳欲聾。每一場戰鬥都是生死較量,每一滴鮮血都見證了大唐的崛起。
    如今,這些努力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大唐的國土不斷擴張,國家日益強盛。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們的輔佐和支持。
    “諸位愛卿,這隻是大唐輝煌的開端。”李世民豪情萬丈地說道,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帶著一種不可撼動的威嚴,“朕要讓大唐的威名遠播四海,讓萬邦來朝!”
    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穿越了時間的長河,看到了大唐未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景象。在他的心中,大唐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更是一種信仰,一種榮耀。
    此時此刻,陽光如同金色的紗幔一般,透過殿頂的窗欞,輕柔地灑落在輿圖之上。輿圖上的線條和色彩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清晰和明亮,仿佛這不是一幅普通的地圖,而是一幅用黃金和寶石鑲嵌而成的藝術品。
    而在這輿圖的中央,站著一個人——李世民。他身著一襲華麗的龍袍,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他的身影被陽光勾勒出一道金邊,宛如這盛世的主宰,君臨天下。
    李世民靜靜地凝視著輿圖,他的目光穿越了山川河流,穿越了時間的長河,仿佛看到了大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他知道,他所領導的大唐,就如同這輿圖上所展現的那樣,廣袤而輝煌。
    就在這時,放在太極殿禦桌上的琉璃瓶突然散發出陣陣暖光。這光芒並不刺眼,反而給人一種溫暖而柔和的感覺。李世民的目光被這光芒吸引,他敏銳地轉過頭,看向琉璃瓶。
    當他看到琉璃瓶中的景象時,驚愕不已。隻見瓶中原本平靜的水麵開始泛起漣漪,光芒在水麵上跳躍,仿佛有什麽東西在瓶中蘇醒。李世民瞪大了眼睛,他突然意識到,這琉璃瓶中所蘊含的力量,竟然是讓他大唐忠誠的將士們輪回轉世的關鍵!
    他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眼眶不由得濕潤了。這些將士們為了大唐的繁榮和安寧,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如今,他們終於有機會重新回到這個世界,繼續為大唐效力。
    隨著光芒的逐漸增強,琉璃瓶中的水麵開始沸騰起來,光芒如同一股清泉一般,緩緩地流淌而出。這些光芒如同精靈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然後輕輕地落在了大唐的國土之上。
    然而,在這眾多的光芒中,有一道人影卻沒有像其他光芒一樣馬上去投胎。這道人影靜靜地站在原地,凝視著李世民。
    李世民定睛一看,發現這道人影竟然是郭昕!郭昕身著一身戎裝,英姿颯爽,但他的臉上卻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
    郭昕看著李世民,眼中充滿了敬仰和感激。他緩緩地跪下,向李世民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後說道:“太宗陛下。”
    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仿佛包含了千言萬語。李世民能夠感受到郭昕對他的忠誠和敬意,也能感受到郭昕心中的不舍和遺憾。
    郭昕說完這句話後,釋然地笑了笑,然後他的身影漸漸變得模糊,最終消失在了空氣中。
    李世民默默地看著郭昕消失的方向,久久不語。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感動,這些忠誠的將士們,他們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大唐的曆史長河中,永不磨滅。
    永徽年間
    李治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如鬆,一襲明黃色的龍袍更襯得他氣宇軒昂。
    他的目光原本隨意地掃過朝堂,但當視線觸及到身旁的狄仁傑時,嘴角卻不自覺地上揚,流露出滿意之色。
    自從金榜將狄仁傑盤點而出後,他就像一顆突然崛起的璀璨新星,在朝堂之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狄仁傑的出現,無疑給李治帶來了極大的驚喜和助力。
    狄仁傑辦事沉穩而幹練,他的思維敏捷過人,猶如閃電般迅速。
    在處理國政時,他總能將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當遇到棘手的難題時,他也從不慌張,總能在瞬間想出應對之策,讓人驚歎不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治深切地感受到,自從有了狄仁傑的協助,自己處理政務時變得愈發得心應手。許多原本讓人頭疼不已的問題,在狄仁傑的巧妙處理下都能迎刃而解。
    這一日,朝堂之上又有諸多事務需要商議。狄仁傑不緊不慢地站起身來,他的步伐穩健而從容。
    他是條理清晰地陳述了當前國家麵臨的各項問題,每一個細節都闡述得詳盡而準確,讓在場的大臣們對國家的現狀有了更全麵的認識。
    緊接著,狄仁傑不緊不慢地闡述著他心中早已深思熟慮的一係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他的言辭懇切,每一句話都如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淌,沒有絲毫猶豫和遲疑;
    他的眼神堅定而明亮,仿佛這些方案早已在他腦海中反複琢磨、演練過無數遍。
    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上,全神貫注地傾聽著狄仁傑的發言。他時而微微頷首,表示對狄仁傑觀點的認同;時而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狄仁傑所提出的建議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
    待到狄仁傑將所有方案陳述完畢,李治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對狄仁傑的表現深感讚賞,心中暗自感歎:“此等賢臣,實乃朕之幸也!”
    散朝之後,李治特意將狄仁傑留了下來。他凝視著狄仁傑,眼中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信任和器重,緩聲道:
    “狄卿,自你入朝以來,朕處理國政時倍感輕鬆。你所提出的諸多良策,皆切中要害,為朕排憂解難。有你這樣的能臣輔佐,實乃我大唐之幸啊!”
    狄仁傑聞聽此言,趕忙躬身行禮,謙遜地說道:“陛下謬讚了,臣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能為陛下分憂,為大唐效力,是臣的榮幸。”
    李治微笑著點點頭,對狄仁傑的謙遜態度頗為滿意。然而,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前些時日剛剛打下的那片廣袤國土。想到這片新納入大唐版圖的土地,李治的眉頭微微一皺,似乎有什麽事情讓他心生憂慮。
    略作思考後,李治決定將武則天也一同召來,共同商議關於這片新國土的後續事宜。
    已經竭盡全力、費盡心思地當上工部侍郎的武則天,突然聽到李治說出這樣一句話,她不禁驚愕得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李治,滿臉都是疑惑和震驚。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回過神來,結結巴巴地對李治說道:“陛下……您……您是想要讓微臣去做封地的國君嗎?”她的聲音中充滿了不確定和疑惑,仿佛完全沒有預料到李治會有這樣的想法。
    李治麵帶微笑,溫柔地看著武則天,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對她的信任和讚賞。他緩緩地說道:“是啊,武侍郎。大唐的版圖實在是太過遼闊了,朝廷對於邊疆地區的掌控力難免會有所減弱。
    而對於那些新征服的國土,我們不能急於求成,隻能慢慢地進行教化和治理。派遣皇族去當地擔任國君,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李治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雖然你這一世沒有進入宮廷,但朕深知你的才華和能力。朕相信,以你的智慧和決斷力,一定能夠勝任這個重要的職務,為大唐的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武則天靜靜地聽著李治的話,她的目光始終落在李治微笑的臉上。
    最後,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同樣回給李治一個淡淡的微笑,說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當不辱使命,遵旨便是。”
    開元年間
    弘文館
    開元年間,長安的天空湛藍如寶石,陽光溫柔地灑在大街小巷。
    杜家府邸依然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杜甫身著一襲淡藍色長衫,衣袂飄飄,仿佛與天空融為一體。
    他的頭上戴著一頂精致的玉冠,玉冠上的雕刻工藝細膩入微,更襯得他麵如冠玉,氣宇軒昂。
    杜甫的眉眼間透著貴族子弟特有的瀟灑與靈動,嘴角總是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正是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公子。
    在一群家丁的簇擁下,杜甫邁著輕鬆的步伐,穿過府邸的重重回廊,朝著弘文館的方向走去。陽光灑在他身上,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仿佛他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而此時的詩壇,李白已經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閃耀著萬丈光芒。他的詩篇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們的心田,滋潤著人們的靈魂。
    這一世的杜甫,是被李隆基親自送去弘文館的。他與李白一同學習,朝夕相處,兩人之間的情分自然比之曆史上要深厚得多。李白也非常喜歡這個總是跟在他身後打轉,滿眼敬仰崇拜的小弟弟,對他多有照顧。
    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杜甫和李白漫步於長安的酒肆之間,感受著這座繁華都市的喧囂與熱鬧。
    李白身姿飄逸,腳步輕快,仿佛他不是走在人間,而是漫步於雲端。杜甫則亦步亦趨地跟在他身後,眼神裏充滿了對李白的崇拜之情。
    酒肆中酒香四溢,讓人聞之陶醉。李白豪情萬丈,端起酒碗,仰頭一飲而盡,然後高聲吟誦起自己的詩篇。那詩句如洶湧的江水,磅礴而豪邁,引得旁人紛紛側目,驚歎不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杜甫站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聆聽著李白吟詩。他的眼睛緊緊盯著李白,仿佛被那抑揚頓挫的詩句所吸引,完全沉浸在其中。
    時而,杜甫會微微點頭,表示對李白詩句的讚賞和認同;時而,他又會眉頭微皺,似乎在思考著詩句中的深意。
    當李白的詩興稍作停歇時,杜甫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邁著輕盈而又有些緊張的步伐,緩緩地走到李白麵前。
    杜甫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聲音盡量平穩一些,然後說道:“太白先生,您的詩真是讓晚輩大開眼界啊!”
    李白聽到杜甫的稱讚,臉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他轉過身來,看著杜甫,眼中透露出一絲親切和鼓勵。
    李白輕輕地拍了拍杜甫的肩膀,說道:“杜小公子啊,你年紀輕輕,卻有如此好學之心,實在難得。隻要你勤奮讀書,日後必定能有所作為。”
    杜甫聽了李白的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用力地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李白,似乎在向他承諾自己一定會努力學習。
    夕陽漸漸西沉,餘暉如金色的紗幔般灑在他們身上,映照出兩個長長的影子。一個影子瀟灑不羈,那是李白的身影;另一個影子則顯得有些謙恭,那是杜甫的身影。
    在這開元的美好時光裏,一青年一少年,一個才華橫溢,一個虛心好學,他們的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這段佳話,也將隨著時光的流轉,被人們傳頌千古。
    另外一邊
    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暗流湧動。元稹與白居易並肩而立,目光堅定地望向那金鑾殿的方向。
    周圍朝臣們來來往往,或神色匆匆,或交頭接耳,可他們二人卻仿若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彼此心意相通。
    元稹微微側身,壓低聲音對白居易說道:“樂天,這朝廷之路艱難重重,可咱們不能退縮。”他的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仿佛燃燒的火焰。
    白居易輕輕點頭,回望著元稹,目光中滿是信任與鼓勵,“微之,我明白。咱們自相識以來,便以天下為己任,如今身處朝堂,更當堅守初心,為百姓謀福祉。”
    此時,一陣涼風拂過,吹動了他們的衣袂。元稹握緊了拳頭,語氣激昂:“哪怕前方荊棘滿布,我等也要披荊斬棘,為這太平盛世添磚加瓦。”
    白居易拍了拍元稹的肩膀,堅定地說:“有你我攜手同行,何懼艱難險阻。咱們相互扶持,定能在這朝堂之上有所作為。”
    二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中飽含著對彼此的期許與鼓勵。在這看似冰冷的朝廷之中,他們的情誼如同溫暖的火種,照亮了彼此前行的道路。
    隨後,他們挺直了腰板,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那未知卻充滿挑戰的朝堂之路走去。
    更何況這一世,他們的身後站著的是皇帝,那個不想被太宗陛下暴打的李隆基。他們的路無疑會變得更加的順利。
    ————————————
    題外話:
    唐朝呢,隻能寫到這裏了。把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這兩對著名的詩人寫完了。這唐朝後記就是寫完了的。
    喜歡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請大家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