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手指?不,是未來的視野

字數:2668   加入書籤

A+A-


    在狹小的劏房裏冷靜下來後,林軒開始仔細盤點自己當前擁有的“資產”。
    身無分文,甚至還背著幾千塊港幣的債務。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沒有強大的人脈資源。隻有一個剛畢業不久的普通大學文憑,和一個失敗項目的爛攤子。
    這開局,簡直是地獄難度。
    但林軒的心中卻異常平靜,甚至隱隱有些興奮。因為他知道,自己擁有這個時代所有人都不具備的最大財富——來自未來的視野和知識。
    這不是玄幻小說裏那種無所不能、憑空造物的“金手指”。這是一種基於對科技發展規律、產業演變趨勢、市場需求迭代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認知優勢”。
    他知道未來哪些技術會成為主流,哪些公司會崛起,哪些產業會爆發。他了解關鍵技術的瓶頸所在,也清楚跨越這些瓶頸的可能路徑。他甚至記得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節點和走向……
    這種認知優勢,如果運用得當,足以將他從當前的泥潭中拔起,並撬動難以想象的資源。
    “那麽,第一步該做什麽?”林軒坐在桌前,拿起一支筆,在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開始勾畫。
    首先,必須解決生存問題,並盡快積累第一筆啟動資金。依靠打零工或者找一份普通工作?太慢了。而且也無法發揮他的優勢。
    他需要的是快錢,是能快速滾雪球的本金。
    利用信息差,在金融市場上投機?這是一個高風險但也可能高回報的選擇。他腦海中確實有一些關於未來幾年重大金融事件的模糊印象,比如亞洲金融風暴,比如互聯網泡沫的興起……但細節並不完全清晰,而且需要本金。直接進入風險極高的期貨或外匯市場,一旦失誤,萬劫不複。
    不過,短期內,一些確定性相對較高、波動性較大的科技股,或者某些因特定事件引發的市場異動,或許可以嚐試一下。這需要仔細回憶和篩選。
    其次,僅僅依靠金融投機是不夠的,必須盡快找到一個能將他的技術視野轉化為實際產品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既要有足夠的技術含量,能夠體現他的優勢,又要在當前1995年)的技術條件下具備可行性,並且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林軒的目光在紙上移動,幾個關鍵詞跳了出來:    · 市場潛力: 此時,便攜式音樂播放器市場還是卡帶akan和cd akan的天下。p3這種數字音樂格式的優勢體積小、易於存儲和傳輸)尚未被大眾認知,播放設備更是鳳毛麟角,價格昂貴。一旦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必將引發一場音樂存儲和消費的革命。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 資源匹配: 香港擁有成熟的消費電子製造產業鏈,一旦有了核心技術和設計方案,找到代工廠進行生產相對容易。
    2.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
    · 戰略重要性: 這是林軒的老本行,也是未來幾十年芯片產業競爭的核心焦點。eda工具是芯片設計的基石,其水平直接決定了芯片設計的效率、成本和性能。誰掌握了先進的eda技術,誰就掌握了芯片產業的咽喉。
    · 市場現狀: 1995年,eda市場基本被美國三巨頭cadence、entor graphics、synopsys壟斷。它們的產品雖然強大,但價格昂貴,且在某些特定領域如針對特定工藝的優化、低功耗設計、數模混合信號設計等方麵)仍有提升空間。尤其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來說,亟需性價比高、符合本土需求的eda工具。
    · 挑戰與機遇: eda的技術門檻極高,需要長期投入和頂尖人才。但林軒腦中擁有未來幾十年eda技術的發展藍圖和關鍵算法思想。如果能找到合適的團隊,從某個點工具point too)切入,逐步積累,未必不能在巨頭環伺下殺出一條血路。這是一個難度極大,但戰略價值也極高的方向。    eda,是著眼長遠、構建技術壁壘、實現更大抱負的基石。
    “兩條腿走路。”林軒在紙上寫下結論。    目標清晰,路徑明確。林軒原本還有些忐忑的心,徹底安定下來。他需要的,隻是時間和一點點啟動的運氣。
    “啟動資金……” 林軒的目光再次投向金融市場。他需要仔細回憶一下,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初,有沒有什麽值得把握的、風險相對可控的“小機會”。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