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山寨之王的啟示
字數:4637 加入書籤
處理完與高偉紳律師事務所的初步法律谘詢事宜,林軒感到一陣精神上的疲憊。從金鍾那高大上、空氣中都飄著精英味道的寫字樓裏出來,坐上出租車,他望著窗外流光溢彩的中環夜景,卻絲毫沒有融入其中的感覺。
一邊是掌握著核心專利、動輒發起跨國訴訟的國際巨頭,一邊是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和頂尖人才的法律與技術博弈,另一邊則是嗷嗷待哺、對成本極其敏感的潛在客戶和市場。這一切都像一座座大山,壓在芯啟科技這個小小的初創公司身上。
他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煩躁。技術的理想很豐滿,商業的現實卻骨感得令人窒息。
“師傅,不去觀塘了,”林軒忽然改變了主意,對出租車司機說,“麻煩去深水埗,鴨寮街。”
司機從後視鏡裏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意外這位西裝革履的客人會去那個地方,但還是熟練地打轉方向盤,匯入了另一條通往九龍腹地的車流。
為什麽要去鴨寮街?林軒自己也說不清。或許是潛意識裏想從那個代表著極致奢華與秩序的中環,去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充滿原始生命力的地方尋找某種平衡或慰藉;又或許,是在接觸了遠大電子這樣正規、謹慎的大廠,以及高偉紳這樣頂級的律所之後,他忽然想去看看香江電子市場的“另一麵”,那個與精致、規範、高大上完全絕緣,卻又無比真實、生猛的草根世界。
出租車在深水埗地鐵站附近停下。林軒付了車費,深吸一口氣,走進了傳說中的“電子產品跳蚤市場”——鴨寮街。
與中環的精致、整潔和秩序截然不同,眼前的景象瞬間將他拉入了一個喧囂、混雜、充滿活力的市井世界。狹窄的街道兩旁,密密麻麻擠滿了各式各樣的攤位和臨街店鋪。昏黃的路燈和店鋪招牌的霓虹燈光交織在一起,照亮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複雜而獨特的氣味:老舊電子元件加熱後散發出的特殊味道、塑膠製品的刺鼻氣味、街邊小吃攤飄來的油煙味、汗水和廉價香煙的味道……混雜在一起,形成一種獨屬於這裏的、生猛而真實的“煙火氣”。
林軒脫下西裝外套搭在手臂上,鬆了鬆領帶,像一個好奇的遊客,慢慢地在擁擠的人群中穿梭。他的目光掃過兩旁的攤位:
有的攤位上堆滿了各種拆解下來的電子元器件——電阻、電容、二極管、集成電路芯片,種類之全,恐怕連一些正規的電子元器件商店都自愧不如,價格更是低廉得驚人,不少愛好者和小型作坊主在這裏仔細地挑揀著,如同在沙礫中淘寶。
有的店鋪裏掛滿了各種二手電器——從老式的收音機、錄音機、cd機,到看起來還很新的電視、音響、甚至大哥大。老板用一塊抹布隨意擦拭著,用誇張的語氣向顧客推銷著這些“功能完好、價格實惠”的寶貝。
還有人在現場表演“絕活”——隻見一個戴著眼鏡的瘦小男子,手持一把烙鐵,動作嫻熟地在一塊布滿焊點的電路板上飛速操作著,旁邊圍著幾個人,看著他將幾個簡單的元件組合起來,似乎就能實現某種特殊的功能,比如破解遊戲卡帶,或是增強收音機信號。
更吸引林軒注意的,是那些售賣各種“新奇玩意兒”的攤位。他看到有人在神秘兮兮地兜售最新款“摩托羅拉”大哥大的“解碼器”,號稱可以免費打電話;有人在賣各種品牌模糊、外觀奇特的“萬能遙控器”;還有大量價格低廉的“兼容”遊戲卡、電腦軟件光盤和盜版音樂cd、電影vcd,生意居然還相當不錯。
這裏的一切,似乎都與“知識產權”、“正規授權”這些詞匯絕緣。但同時,這裏又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一種野蠻生長的力量。攤主們對市場需求的反應極其敏銳,什麽東西好賣,第二天就能找到貨源甚至自己動手“攢”出來。他們對成本的控製達到了極致,用最廉價的材料和最簡單的方式實現功能,滿足著那些對價格極其敏感的底層消費者的需求。
這就是“山寨”的智慧嗎?林軒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麵,他看到了無序競爭和對知識產權的漠視可能帶來的巨大破壞力;另一方麵,他又不得不佩服這種貼近市場、快速反應、極致成本控製的生存能力。
他在鴨寮街逛了很久,直到夜深,才帶著滿身的油煙味和複雜的思緒離開。
這次鴨寮街之行,像是在林軒心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隨後幾天,他又抽空,拉上了同樣對市場動態非常感興趣的黃耀龍,一起去了趟河對岸的深圳。
此時的深圳,正處在改革開放帶來的高速發展初期。他們探訪了剛剛興起、還遠未形成後世那般龐大規模的華強北電子市場。如果說鴨寮街是電子產品的“跳蚤市場”,那麽早期的華強北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電子作坊集散地”。
這裏的景象比鴨寮街更加粗放,街道上隨處可見拉著各種電子原料和成品的板車,空氣中彌漫著更濃烈的工業氣息。無數大大小小的檔口背後,可能就連接著一個家庭式的小作坊或者小工廠。他們在簡陋的環境裏,模仿、拆解、改進、生產著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從簡單的計算器、電子表,到複雜的收音機、電話機、甚至一些低端的電腦外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快得驚人。香港那邊剛流行什麽新奇的電子玩意兒,不出幾天,華強北就能出現功能類似、但價格便宜一大截的“同款”。他們對成本的控製更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能用國產元件絕不用進口的,能用拆機件絕不用全新的,能在設計上簡化一個零件就絕不多加一個。
林軒和黃耀龍走進幾家看起來規模稍大的檔口,與老板攀談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人或許學曆不高,對高深的技術理論一知半解,但對市場風向、成本控製、生產流程卻有著驚人的直覺和掌控力。他們自豪地展示著自己“攢”出來的產品,雖然外觀粗糙,功能簡單,但勝在價格低廉,能夠迅速鋪滿那些對價格敏感的低線市場。
這次深圳之行,對林軒的觸動甚至比鴨寮街更大。他站在華強北喧囂的街頭,看著眼前這片充滿活力、同時也混亂不堪的景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看到了巨大的危機:知識產權在這裏幾乎形同虛設。如果“麻雀”p3播放器一旦成功推向市場,很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被這些無數的“華強北們”仿製、山寨,用低劣的仿製品和超低的價格迅速衝垮正規產品的市場,讓前期投入巨大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成本血本無歸。
但同時,他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啟示,甚至是隱藏在危機之下的巨大機遇:
回香港的直通車上,窗外的景色飛速倒退。黃耀龍還在興奮地談論著華強北那些老板們的“生意經”,林軒卻顯得異常沉默,他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仿佛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
“耀龍哥,”林軒忽然開口,打斷了黃耀龍的話,語氣異常堅定,“我們做技術研究,要追求頂尖,要站在世界前沿。但是,”他加重了語氣,“我們做產品,做公司,一定要接地氣!要能活下去,還要活得好!”
他握緊了拳頭:“我們的‘麻雀’asic芯片,不僅要性能領先,滿足遠大那種大客戶的苛刻要求,更要做到足夠便宜!便宜到讓那些華強北的山寨廠商,就算想模仿,也發現直接用我們的芯片比他們自己費勁去仿製更劃算!而且,我們的速度一定要快!必須搶在所有人前麵,把產品鋪出去!”
這一刻,林軒的思維發生了重要的轉變。他不再僅僅是一個追求技術突破的工程師,更開始像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那樣思考。融合前世積累的頂尖技術視野和這個時代草根市場的殘酷生存法則——或許,這才是芯啟科技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真正的生存之道和崛起之路。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