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錢!錢!錢!研發的困境

字數:4412   加入書籤

A+A-


    天使輪的五百萬港幣到賬,對於芯啟科技這艘剛剛駛離灘塗的小舢板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黃耀龍興奮地看著銀行賬戶上多出來的一長串零,感覺腰杆都挺直了不少;陳家俊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至少未來幾個月,不必再為了一兩塊錢的元器件差價和供應商磨破嘴皮。辦公室裏甚至短暫地洋溢起一種“財大氣粗”的氛圍,有人提議是不是該換個像樣點的辦公室,或者至少把那台吱呀作響的二手空調給修一修。
    然而,林軒卻並未被這短暫的喜悅衝昏頭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五百萬港幣,對於芯片研發這個吞金巨獸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在他們選擇了一條技術上極具野心,但也意味著更高投入的道路——不僅要做p3解碼芯片,還要同步開發eda點工具。
    很快,現實的骨感就驅散了虛幻的豐滿。    與此同時,eda工具的開發也亟需“彈藥”。雖然林軒憑借前世的積累,可以規避掉很多彎路,並計劃從特定功能的點工具切入,但開發高質量的eda軟件,依然需要購買昂貴的開發平台授權比如當時主流的cadence或entor graphics的部分基礎模塊授權,哪怕是教育版或短期授權,也價格不菲)、高性能的工作站價格高昂),以及最重要的——需要足夠多的、頂尖的算法和軟件工程師,而人力成本,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從來不是小數目。
    這天下午,林軒召集黃耀龍和陳家俊,在那個依然簡陋,隻是添置了幾台新電腦和測試設備的辦公室裏,召開了一次核心團隊的財務與戰略會議。氣氛,從一開始就帶著幾分凝重。
    黃耀龍先是匯報了近期的開銷情況和未來的預算預估。他將各項支出——人員工資、辦公室租金、水電、物料采購、設備折舊、差旅應酬等——清晰地列在白板上。然後,他將台積電的流片報價、eda軟件授權的詢價結果、以及未來三個月預估的研發和運營費用加總,最後得出了一個令人心驚肉跳的數字。
    “大佬,家俊哥,”黃耀龍放下白板筆,臉色有些發白,“按照目前的燒錢速度,就算鄭先生的五百萬全部到位,如果我們下個月啟動‘麻雀’的pn流片,同時維持eda那邊兩個小團隊的研發進度……樂觀估計,我們的現金流最多隻能撐到年底。這還是建立在流片一次成功,並且期間沒有任何大的意外開銷的基礎上。”
    “年底?”陳家俊倒吸一口涼氣,“那‘麻雀’就算流片成功,回來測試、封裝、再到能給客戶提供樣品,怎麽也得幾個月吧?萬一中間再出點什麽問題……”他不敢再說下去。作為硬件工程師,他深知芯片研發從設計到量產之間,充滿了多少不可預測的風險和意外。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建議道:“大佬,0.5微米工藝是不是太激進了點?我知道你想一步到位,性能、功耗都做到最好。但目前市場上,0.8微米甚至1微米工藝的芯片也還在用。如果我們用成熟一點的工藝,ask費用和流片費用能省下不少,風險也小一些。而且,測試方麵,有些可靠性測試、極限環境測試,能不能先簡化或者推後?先把功能跑通,拿到訂單再說?”
    陳家俊的建議代表了典型的工程實用主義,也是很多初創公司在資源有限時的無奈選擇。先活下來,再圖發展。
    林軒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敲擊著,發出嗒、嗒、嗒的輕響。辦公室裏隻剩下空調低沉的嗡鳴,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他理解陳家俊的顧慮,也清楚黃耀龍肩上的財務壓力。但他更明白,在技術迭代如同奔馬的半導體行業,尤其是他們選擇的消費電子領域,第一印象至關重要。“麻雀”作為芯啟科技的開山之作,如果從一開始就在性能、功耗上妥協,選擇了“夠用就好”的路線,那麽後續想要追趕、想要樹立技術領先的形象,將難上加難。
    更何況,他腦海裏裝著未來幾十年的技術發展藍圖。他知道0.5微米工藝在未來幾年將迅速成為主流,其帶來的性能和成本優勢單位麵積集成度更高)將是0.8微米無法比擬的。現在選擇落後工藝,看似省錢,實則是犧牲了未來。
    “不行。”林軒終於開口,聲音不高,卻異常堅定,斬斷了所有的猶豫和妥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    他頓了頓,看向陳家俊:“用0.5微米,是經過我反複計算和權衡的。這個節點在未來23年內會是性能和成本的最佳平衡點。我們現在投入,看似激進,實則是搶占先機。至於風險,任何技術創新都有風險,我們要做的不是回避風險,而是管控風險!”
    接著,他又轉向黃耀龍:“錢的問題,我知道壓力很大。但有些錢,是不能省的。工藝是核心,流片是關鍵,測試是保障。這些環節如果省錢,省下來的可能是未來的市場,甚至是公司的性命!”
    他深吸一口氣,語氣變得更加果決:“我的決定是:”
        “第三,測試!基礎的功能測試、性能測試設備必須到位。家俊哥,你列個清單,哪些是核心必須的,我們優先采購。二手的、租用的都可以考慮,但精度和可靠性不能打折扣。至於一些非緊急的、比如極端環境下的老化測試,可以等拿到工程樣品後再補充進行。”
    “第四,eda工具!授權費用太高,我們就先買最核心的模塊授權,比如邏輯綜合、布局布線的基礎功能。其他的,暫時用開源工具替代,或者我們自己加緊開發!工作站不夠,就先用高性能pc頂著,優化算法,提升效率!軟件團隊那邊,也要有清醒認識,我們沒有無限資源,每一行代碼都要精打細磨!”
    “第五,節流!除了核心研發投入,其他一切非必要開支,全部暫停!辦公室裝修?緩!招聘非核心崗位?停!出差標準?降!咖啡……算了,這個先不降,大家加班辛苦。” 他難得地開了個小玩笑,稍微緩和了一下氣氛。
    “第六,開源!耀龍哥,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啟動a輪融資的準備工作!立刻!馬上!我們需要在年底前,至少是明年年初,拿到新的融資,否則不等‘麻雀’量產,我們就得關門!我會盡快整理出更詳細的技術資料和商業計劃書,你負責聯係潛在的投資機構,特別是那些對硬科技有興趣的vc。”
    林軒一口氣將他的決定和盤托出,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既有對技術的堅持,也有對現實的考量,更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黃耀龍和陳家俊聽完,久久沒有說話。他們感受到了林軒身上那股巨大的壓力,以及那份不容置疑的決斷力。雖然前路依舊艱險,資金的壓力如同懸頂之劍,但林軒的這番話,至少為他們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氣概。
    “明白了,大佬!”黃耀龍率先表態,眼神凝重,“融資的事,我馬上去辦!就算是跑斷腿,磨破嘴,我也要把錢拉回來!”
    “技術這邊,大佬你放心!”陳家俊也用力點頭,“我們一定把‘麻雀’做得漂漂亮亮的!0.5微米,沒問題!”
    會議結束,但辦公室裏緊繃的空氣並沒有完全散去。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是芯啟科技成立以來最關鍵,也最艱難的時期。他們正走在一條用金錢和技術鋪就的鋼絲繩上,腳下是萬丈深淵,前方是看似光明卻又充滿未知的未來。
    林軒獨自留在會議室,看著白板上那刺眼的預算赤字和密密麻麻的行動計劃,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但他揉了揉太陽穴,眼神很快重新變得銳利。
    前世,他經曆過更慘烈的技術競爭,更龐大的資金困局。這點困難,還打不倒他。他拿起電話,撥通了鄭家誠秘書的號碼,他需要盡快和這位天使投資人溝通一下公司目前的進展和下一步的資金需求,爭取對方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他的腦海裏,也開始快速篩選著那些可能對芯啟科技感興趣的風險投資機構的名字……a輪融資,必須爭分奪秒!
    喜歡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請大家收藏:()國芯崛起:從香江到矽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