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22
字數:2585 加入書籤
陳子昂的作品
3)《感遇之三十五》
原詩: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於台。
登山見千裏,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釋義:
陳子昂中進士後,先後兩次從軍。本詩是他第一次從軍——隨喬知之北征時寫的,其時作者26歲。
作者出身於一個富有的家庭其父親很可能是商業地主),年青時期有一番為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前四句就是這種生活、思想的反映。後六句抒寫軍中生活和感觸,他對當時封建統治的當權者能否處理好邊塞問題表示疑慮。
這首詩具有慷慨沉鬱的特色。
譯文參考):
本是富豪家庭的子弟,平生很愛才。
滿懷為國建功立業的抱負,從軍赴邊塞。
西馳丁零邊區,北上單於台。
登高遠望千裏江山,心悠悠啊古往今來。
誰說記住了過去民族間的衝突和戰爭帶來的不幸災難,它們在漫長的歲月中已被磨滅成了塵埃。
注釋:
1、貴公子:豪富家庭的子弟。
2、蒿萊:草野。
3、丁零塞:唐朝設有丁零州,屬隴右道月支府,在今西伯利亞葉塞河上遊。 塞:在這裏是邊區的意思。 一說,丁零為中國古代種族名,漢朝時主要分布在今貝加爾湖以南地區。
4、單chan蟬音)於台: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西麵。
5、悠:憂慮。 哉:歎詞,此處大致相當於“啊”。
6、禍:指民族間的衝突和戰爭帶來的不幸災難。
4)《感遇之三十七》
原文:
朝入雲中郡,北望單於台。
胡秦何密邇,沙朔氣雄哉。
藉藉天驕子,猖狂已複來。
塞垣無名將,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歎,邊人塗草萊。
釋義:
這首詩看來是與前詩同時同類作品,它以雄放的語言,清峻的風格,反映出戰場的景象。而其主要內容,是感歎將領無能,使邊區各族人民長期遭受戰禍之苦。
譯文參考):
早晨進入雲中郡,向北遠望單於台。
突厥與中國是近鄰,北方的沙漠,氣勢好壯闊。
眾多的“天之驕子”驕橫的突厥人),重又張狂起來。
邊城缺乏名將,邊塞的土堡哨所),建得象山那樣高大而突兀,又有何用。
多少守邊戰士的血流塗在野草上,我隻得空歎惜。
注釋:
1、雲中郡:秦、漢、唐均設雲中郡。唐朝時雲中郡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一帶。
2、胡:指突厥。占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全部土地。 秦:指當時中國。 密邇er耳音):靠近。
3、沙朔shuo碩音):北方的沙漠。
4、籍籍:眾多貌。 天驕子:漢時匈奴強盛,自稱“天之驕子”。此處指突厥。
5、塞垣yuan原音):邊塞,邊城。
6、亭堠hou候音):邊塞地方的土堡,即哨所。 崔嵬:形容邊塞的哨所象山那樣高大而突兀。
7、咄嗟duo jie掇結音):原意吆喝,這裏形容歎息時的響聲。
8、塗草萊:死於戰禍,血塗野草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