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39
字數:3553 加入書籤
杜甫的作品
9)《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原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
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釋義
這首詩作於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杜甫在成都,秋天的暴風雨造成他的草堂漏雨,給他帶來了痛苦,
在這個環境中,他想到了如果能有堅固的大房子,讓“寒士”們住,該多好!在困苦中還能想到別人,這是值得讚揚的。
但由於階級的局限,他所想到的也僅限於一些“寒士”——窮苦的讀書人,而不是勞動人民。
這首詩,敘事抒情緊密結合,以敘事為主,但在敘事中,飽含著處在貧窮潦倒、苦難深重之中的詩人的淒苦沉痛的感情。最後則直抒激情。
譯文(參考)
八月深秋狂風怒號,卷走我屋上三層茅草。
茅草飛越江水灑落江郊,飛得低的飄轉沉落在池塘,飛得高的掛在高大的樹梢。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無力,竟忍心當麵做盜賊。
公然抱著茅草跑進竹林裏去,我呼喊得唇焦口燥也製止不住他們,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歎息。
眨眼間風停了雲變成墨色,秋季的天空陰沉沉一片昏黑。
布被蓋了多年冰冷似鐵,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裏蹬裂。
一下雨床頭屋頂漏水沒有一處幹燥的地方,雨像麻線一樣下個不絕。
自從經曆了戰亂就(因憂國憂民),很少安眠,濕淋淋的漫漫長夜如何才能熬到完結!
哪裏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讓他們都歡顏!
房子在風雨中也安穩得像座大山。
唉!什麽時候這樣的房屋能在眼前突然出現,
我的茅屋獨自破敗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注釋
1、罥(juan絹音)纏繞。
2、塘坳(ao熬音)由於地勢低窪而積水的地方。
3、忍能竟然如此。
4、俄頃眨眼間。 風定風停了。 雲墨色烏雲密布,是下雨的征候。
5、漠漠一片陰沉沉的。
6、布衾布做的被子。
7、喪亂指安祿山、史思明之亂。
8、徹徹曉,達旦。
9、安得哪裏能得。 廣廈大房子。
10、庇(sbi比音)遮蔽。
11、突兀高聳的樣子。 見同“現”。
12、廬(蘆音)茅屋、房子。
10)《江漢》
原詩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疏。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釋義
這首詩,可參看曹操《龜雖壽》中“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
作者從眼前的事實、實景,表現了自己處境的困迫,又表現了自己仍懷抱壯誌,希望獻身、效力的心情。
譯文(參考)
在江漢途中渴望回歸的旅客,是當世一個迂腐的讀書人。
人跟一片浮雲一道,飄到天上遙遠的地方;在長夜裏,隻有月亮陪伴這孤寂的一身。
太陽落,人年老,但仍懷抱壯誌;秋風蕭瑟,但病體卻將康複。
看待老馬,從來不能認為它已經不可用,是因為它跑不了長途。
(喻自己力雖衰,但在經驗和智慧等方麵,仍有可取之處。)
注釋
1、江漢河流名,長江的支流。這首詩是杜甫從四川到湖南,羈留於江漢途中時所作。大約在769年(大曆四年)。
2、歸客回歸的旅客,實自指。 乾坤天地之間,世上。 腐儒迂腐的讀書人。作者似在自責,實際又是自負。
3、永夜長夜。
4、落日太陽落,又寓暮年的意思。 蘇醒,更生。這裏引申為病愈,身體複健。
5、存存養,撫恤。喻自己力雖衰,但在其他方麵,如智慧和經驗,還是可取的。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