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53
字數:2877 加入書籤
劉禹錫的作品
4)《竹枝詞》
原詩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釋義
這是一首代青年女子所作的情歌。寫她愛戀著一個青年,聽到他的歌聲,也覺得好像在對他談情似的。
第三、第四句不光是寫景,主要是利用雙關語來寫情。詩真實地表達出古代青年男女那種健康、開朗、活潑、純潔的愛情。
譯文(參考)
楊柳依依江水清,聞郎江畔踏歌聲。
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注釋
1、竹枝詞本是四川一帶的民歌,劉禹錫仿照它作詩,用來寫湘沅一帶的民俗。後來,便廣泛傳開來,成為一種新詩體,歌唱各地的風俗習慣。這首詩是《竹枝詞二首》的第一首。
2、唱一作“踏”。 “ 踏歌”言唱時以腳踏地為節拍。
3、晴雙關語。 “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與“情”同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 “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麵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 歌詞要表達的意思是,聽歌者從那江上歌聲聽出唱者是“有情”的。 末句“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
劉禹錫的作品
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原詩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釋義
828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由和州返歸洛陽,在楊州與白居易相會。宴席上,白居易吟成了一首七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劉禹錫就寫了這首詩答他。
在屢遭貶謫之後,好友重逢,無限感慨。白居易在詩中對劉禹錫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並歸因於“命”,發出了“命壓人頭不奈何”的感歎。
劉禹錫的詩,通過追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棄置不用的貶謫生活,說明壓在自己頭上的並不是“命”,而是當權者,委婉地回答了朋友對他的關懷。
同時又以“聞笛賦”和“爛柯人”兩個典故,表達了自己對王叔文等死難戰友的沉痛悼念,控訴了當權者的迫害。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深含哲理,格調高昂,意境奇新,表現了作者對前途充滿信心的開闊胸懷。
最後,作者感激友人的贈詩,表示要抖擻精神,激流勇進。全詩洋溢著向上的樂觀精神。
譯文(參考)
題《在揚州初逢酒席上,酬答白居易以詩相贈》
巴山楚水貶官處,二十三年棄置殤。
念友常吟思舊賦,到鄉反成陌生郎。
沉舟側畔百舸行,病樹前頭千花放。
今日聞君歌一曲,且借美酒精神長。
注釋
1、酬酬答。 見贈此指以詩相贈。
2、劉禹錫從805年(永貞元年)開始,曾被貶去郎州、夔州等地作官二十二年,預計此次到京要跨進第二十三個年頭了。郎州在戰國時屬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 巴山楚水即指被貶謫的地方。 棄置拋棄擱置。此指貶官不重用。
3、懷舊懷念已故的朋友。 聞笛賦指晉朝向秀為思念被司馬昭殺害的嵇康、呂安而寫的《思舊賦》。這句感歎朋友中有死去的人。
4、到鄉劉禹錫誕生並生長在蘇州地方,此屬古揚州,所以說回到家鄉。 翻似反倒成了。 柯(ke科音)斧柄。 爛柯人指晉朝樵夫王質。相傳王質進山打柴,見兩個童子下棋,等他看完了一局棋,發現斧頭柄已腐爛了。作者以王質自比,回鄉可能和鄉人都不相識了,(說明被貶離京之久)。
5、沉舟沉了的船。 千帆很多的帆船。春草木萌發的意思,這裏用如動詞。白居易贈詩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之語。作者用這兩句答他,雖自比為“沉舟”、“病樹”,但指出個人的沉滯算不了什麽,世界還是要向前發展,新陳代謝總是要繼續下去的。和白詩比較,顯出胸襟的差異。
6、歌一曲指白居易的贈詩。 暫憑暫且憑借。 長精神是抖擻自奮的意思。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