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李泰的處置

字數:3323   加入書籤

A+A-


    流寇不易抓,若對手是突厥,可以用流寇犯邊為借口,直接出兵。可對手是吐蕃,青藏高原的地利優勢太突出了,還不好直接出兵。
    地雷,算是比較早的,較為傳統戰爭武器,《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中記載:藏火器地中,人馬遇之,輒爛。
    “父親,改日臣去一趟少府監。吐蕃推說流寇作祟,咱們不方便出兵,可邊地的百姓也不能一直吃這個虧。”
    李世民道:“朕遷了孔潁達為詹士府少詹士,有了嶺南那一通教訓,他往後說話會有些忌諱的。”
    理解,侯君集的案子,博陵崔氏、範陽盧氏,五姓七望牽扯進去兩姓,還都是山東的大族。皇帝抬孔潁達,無非是借孔家安撫山東人心。
    當初貶斥孔潁達說的是永不錄用,如今一朝赦免,又重登高位。李承乾不禁感歎,古人總說宦海浮沉,當真是浮沉。
    “父親對臣的態度,就是大臣們對臣的態度。”
    冷不防被噎了一句,李世民端起茶抿了一口緩解尷尬,又道:“覺兒呢?多日不見覺兒,快把他抱出來,叫朕瞧瞧。”
    皇帝發了話,立刻就有宮人去辦此事,不多時就見蘇氏抱著孩子,身後宮人乳母相隨。
    李承乾起身相迎,從蘇氏懷裏接過孩子,作為過來人,李世民敏銳的察覺出了,兒子和兒媳婦之間甜膩拉絲的情愫。
    老桃樹開花了,實在是難得,李世民逗弄了兩下李覺,就隨便找個借口跑了,將空間留給兒子兒媳。
    不日,李世民下詔,越王李泰謀害太子,毒害晉王,貶為庶民,幽禁府中不得出。
    毒害太子和晉王,輿論一片嘩然,不過出奇的是,一向以直言敢諫聞名的魏征對此事,沒發表什麽意見。
    再進一步,就是要求皇帝賜死李泰,皇帝直接下發詔書,壓根兒沒打算跟大臣們商議,奏疏遞上去也是泥牛入海,大殿上吵得再厲害,皇帝也不會聽。
    更何況,魏征如今是太子少師,他的態度反應的是太子的態度,一番權衡之下,魏征選擇三緘其口。
    李承乾聽到這個處置,不禁感歎了一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謀害太子不是毒害太子,如此一來,侯君集的案子,山東大族扯出李泰阻止人手刺殺太子,也可以算在謀害之內,一過不二罰。
    是怕他或者李治不滿處置,下黑手害了李泰。李泰此前門客涉及有山東大族,如今李泰下水,扯出了這些人,這些人記恨,說不定也會對李泰下手。幽禁府中不得出,沒有流放出長安,也是皇帝的維護。
    想當初,李泰帶著親衛直接闖宮,等同謀逆,皇帝都隻是從親王降位郡王,可見愛子的分量,所以,這個處置,李承乾並不覺得意外。
    注:李泰闖宮那段,出自資治通鑒,前麵史料沒有記載這段兒,目測司馬光意淫,本文涉及史料,包含新舊唐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鑒,所以引用了。後麵更文,出自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會標注出來,宋人對唐多有抹黑,是否采納,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魏征生辰這日,李承乾起了個大早,換上便裝,隻帶了魚敬之出宮。
    天光大亮,鄭國公府有來客拜訪,魏征在書房看書,上朝養成的早起習慣,一時半會調節不過來。
    魏征迎了出去,向李承乾行過禮數,迎李承乾上座。
    李承乾躬身向魏征深深一拜:“學生承乾,為師傅拜壽,願師傅長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魏征笑得合不攏嘴,忙上前攙扶李承乾。
    “殿下掛記,老臣銘感五內。”
    李承乾笑道:“師傅這麽多年來宵衣旰食,都沒有時間過壽,今日是我私下來,咱們師徒吃個便飯,不曾興師動眾。師傅,叔玉呢?我放了他一日假,他人呢?”
    魏征道:“那小子應該還在睡著,臣讓人去喊他了,應該快出來了。”
    “別叫他,讓他多睡一會兒。”
    打工人好不容易放了一天的假期,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打擾人家好夢,多少有些缺德。
    “二月底,侯君集的案子告一段落。三月初,師傅大概率會被陛下重新啟用,這樣閑適的日子往後不多了。”
    魏征道:“殿下有所不知,忙慣了的人,一朝閑下來,也是要命。”
    李承乾沉默片刻,心道:那是因為缺少一個手機,有條件的再配一個隨身WIFI。閑下來要命,不存在的。
    “忙歸忙,師傅的身體也重要。”
    魏征發出靈魂拷問:“殿下今日出來,陛下知道嗎?”
    李承乾點點頭,他要來給魏征賀六十大壽,很早之前就知會過皇帝了。
    “師傅放心,您現在是我的太子太師,我造訪鄭國公府,不算勾結朝臣。”
    魏征笑笑沒說話,他有此一問,完全是皇帝那小心眼兒,知道自己兒子過來給他賀壽,他敢保證,隻要能逮著機會,皇帝會往死裏擠兌他。
    “昨日,陛下對越王的處置出來了,臣還以為殿下會消沉兩日,本想著今日進宮,開導殿下幾句,今日見了殿下,老臣可以安心了。”
    皇帝怎麽處置李泰,另一個李承乾可能會傷心那麽一小會兒,可他是高明,體驗過新時代堪稱頂尖的家庭關係,父子關係。皇帝那點兒時有時無,滿含算計的父愛,實在是不值得他放在心上,更別說為此傷懷。
    “我也以為師傅會上疏,今日過來魏師傅賀壽,也是關於此事,同師傅說說我的看法。如今看師傅沒有上疏,我也安心了許多。”
    魏征道:“個中利害關係,臣心裏有數。就是上疏,也不會被采納的,還有可能讓殿下招來非議,沒這個必要上這一道疏。”
    “師傅早年入道,也是會一些拳腳功夫的,我為您編了一套劍舞賀壽,待會兒還請您品鑒一二。”
    聞聽此言,魏征心中歡喜,但一想到皇帝有可能會過來,就有些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