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東歸之議:楊奉、董承的密謀
字數:2552 加入書籤
長安城內的廝殺與混亂,如同沸騰的鼎鑊,將所有人都置於烈焰的炙烤之中。
李傕與郭汜的內鬥愈演愈烈,雙方殺紅了眼,早已不顧什麽朝廷體麵,甚至連彼此的家眷都開始攻擊。
這種毫無底線的互相殘殺,不僅讓城中百姓生不如死,也讓原本就並非鐵板一塊的涼州軍集團內部,產生了更深層次的裂痕和……恐懼。
並非所有涼州軍將領都像李傕、郭汜那般鼠目寸光、殘暴嗜殺。一些相對有頭腦、或者並非兩人嫡係、甚至對漢室尚存一絲敬畏之心的人,開始對眼前的局麵感到深深的不安和厭惡。
他們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清洗或火並的對象,也或許……不願再背負這禍亂朝綱、荼毒生靈的罵名。
就在這時,玄鏡台的情報網絡,雖然在混亂中運轉艱難,卻捕捉到了一些極其重要、也極其隱秘的信息。
石秀通過他發展的、一位在宮中擔任低階宦官的線人這位小宦官在之前的權力更迭中僥幸存活,對李郭二人的跋扈也心懷不滿),以及另一位負責為某位涼州中層軍官傳遞消息的仆役,零零星星地探聽到了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
後將軍楊奉,似乎正在暗中聯絡一些對李、郭不滿的將領和朝臣。
楊奉本是白波賊出身,後來投靠董卓,也算是涼州軍體係中的一員,但他與李傕、郭汜素有嫌隙,並非嫡係。董卓死後,他一度保持中立,如今眼看李郭將長安攪得天翻地覆,似乎動了別的心思。
國戚董承漢靈帝生母董太後之侄,此時可能擔任衛將軍或其他禁軍職務),也在積極活動。 董承身份特殊,既與董氏外戚有關,又與漢獻帝有血緣聯係獻帝生母王美人早逝,由董太後撫養長大)。
他似乎不甘心看著漢室如此衰微,天子受辱,正在利用自己的身份,秘密聯絡一些忠於漢室的舊臣和禁軍將領。
最關鍵的是,楊奉和董承這兩個原本看似沒什麽交集的人物,最近似乎有過幾次極其秘密的會麵!
他們會麵的內容無人知曉,但根據線人的觀察,參與會麵的還有其他幾位同樣對李郭不滿的將領如楊定、可能還有部分白波舊部)。
這些零散的情報碎片,在我腦中迅速拚接起來,指向了一個極其大膽、也極其合理的推論:
楊奉、董承等人,正在密謀!他們計劃趁著李傕、郭汜內鬥正酣、互相牽製、無暇他顧的關鍵時刻,保護或者說,挾持)漢獻帝,逃離長安這座人間地獄,返回洛陽故都!
這個推論讓我瞬間激動起來!
“東歸洛陽”!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地理轉移,更具有極其重大的政治象征意義!它意味著擺脫李傕郭汜的控製,意味著漢室正統的回遷,意味著可能獲得關東諸侯的承認和支持!雖然洛陽已是廢墟,但“故都”的名分,依舊是無可替代的政治資本!
而對於我來說,這更是千載難逢的、逃離長安的絕佳機會!
巨大的掩護: 獻帝東歸,必然是一場聲勢浩大、牽動各方神經的行動。李傕郭汜的主要注意力,必定會集中在追擊和攔截獻帝車駕上。這無疑為我們這支想要悄然離開的小隊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掩護!我們可以混在東歸的洪流中或者緊隨其後),利用他們的聲勢來吸引火力,從而大大降低我們自身暴露的風險。
混亂中的機遇: 東歸之路必然充滿混亂和變數。追兵、亂兵、饑餓、疾病……但混亂,也往往意味著機遇!或許在途中,我能憑借自己的智謀,為東歸隊伍提供一些幫助,從而與楊奉、董承甚至獻帝本人建立聯係?這或許能為我未來的發展,埋下意想不到的伏筆。
共同的目標暫時的): 雖然我和楊奉、董承等人的最終目標未必一致,但在“逃離長安”這一點上,我們是天然的“盟友”。我們可以暫時利用彼此,共同應對來自李傕郭汜的威脅。
當然,我也清楚其中的風險。東歸之路必然艱險無比,生死難料。而且,楊奉、董承這些人也未必是什麽善男信女,他們挾持獻帝,同樣是出於自身的政治野心。與他們同行,無異於與虎謀皮。
但相比於留在長安這座必將毀滅的煉獄裏坐以待斃,東歸,已經是擺在我們麵前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了!
我必須立刻開始行動!製定周密的撤離計劃,準備好人員和物資,密切關注楊奉、董承的動向,抓住他們發動的那一刻,搭上這趟雖然危險重重、卻可能通往生路的“末班車”!
我將我的判斷和決定,迅速告知了石秀和蔡琰。他們雖然也對前路的艱險感到憂慮,但都明白,這已經是我們唯一的希望。
玄鏡台在長安的潛伏,即將結束。一場更加波瀾壯闊、也更加生死未卜的大遷徙、大逃亡,即將在我們眼前拉開序幕!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