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秘設工坊,格物萌芽

字數:4387   加入書籤

A+A-


    屯田初展,仁政漸施,新野這片死氣沉沉的土地上,總算有了一線生機,人心也初步安定下來。但這遠遠不夠。我知道,僅僅依靠主公的仁德感召和我們眼下這點微薄的力量,想要在這四戰之地立足,對抗虎視眈眈的曹操和叵測難料的荊州內部勢力,無異於癡人說夢。
    我們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不為人知的核心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僅是兵馬錢糧,更在於技術,在於對“格物致知”的掌握和應用。這是我在徐州時期就已經開始秘密布局的長遠規劃,也是我敢於帶領核心班底南下,另起爐灶的最大依仗之一。
    現在,時機初步成熟了。
    在新野安頓下來的喧囂和忙碌漸漸平息之後,我開始秘密執行這項至關重要的計劃——建立一個完全由我掌控、絕對保密的秘密工坊。
    選址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這個地方必須足夠隱蔽,遠離主營地和任何可能的窺探視線,同時又要便於物資的秘密輸送和人員的進出管理。我親自帶著石秀,以及幾位我最信任的、負責外圍警戒和情報搜集的“斥候”他們是玄鏡台的核心成員,但對石秀而言,他們也隻是我最可靠的親衛),在新野周邊荒涼的山林和廢棄的村落遺址中,秘密勘察了數日。
    最終,我們選定了一處位於縣城西北方向約十五裏外、一處早已廢棄多年的山神廟遺址。這地方本就偏僻,四周被茂密的次生林所環繞,旁邊還有一個頗深的、入口隱蔽的天然溶洞。山廟雖已坍塌大半,但殘存的幾麵石牆和地基,稍加修整,便可作為天然的屏障和掩護。而那個溶洞,更是絕佳的秘密工坊所在地。
    確定地點後,安保措施立刻啟動。我命令那些“斥候”們,以清理周邊威脅如野獸、可能存在的散寇)為名,徹底肅清了方圓五裏內的所有閑雜人等,並設立了多層明暗崗哨。任何未經我親自許可的人,膽敢靠近這片區域,都將被無聲無息地“處理”掉。同時,我還設計了幾條極其隱蔽的進出通道,隻有我和極少數核心人員知曉。整個區域,被一張無形的、由玄鏡台精心編織的安全網絡牢牢守護著。
    地點和安全得到保障後,我開始秘密召集人手。並非大張旗鼓,而是利用夜深人靜之時,將幾位跟隨我從徐州一路南下、我最為信任且技術最為精湛的工匠,分批帶到了這個秘密據點。
    一共隻有五人。老鐵匠孫師傅,一手鍛打技藝出神入化,對各種金屬的特性了如指掌;木匠李師傅,擅長精密榫卯結構,心思縝密;還有兩位經驗豐富的弓匠,以及一位對礦石冶煉略有心得的青年匠人。他們都是我在徐州時期,通過崇文館暗中網羅、並經過長期觀察和考驗,確認絕對忠誠可靠的核心技術人才。他們不僅技藝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們見識過我那些“奇思妙想”所帶來的成果,對我有著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崇拜,並且早已立下生死不負的重誓,對保密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知。
    當我將他們帶到這個隱蔽的溶洞,告訴他們這裏將是我們未來創造奇跡、安身立命的真正根基時,我能看到他們眼中閃爍著激動和期待的光芒。
    “諸位師傅,”我看著他們,語氣嚴肅而鄭重,“此地,乃我等最高機密所在。在這裏,我們將研製、改良利國利民、強軍安邦之器物。此事關係我等所有人的身家性命,乃至未來大業之成敗,絕不容有半分泄露!從今日起,你們的生活起居都將在此處,非經我特許,不得離開半步。所需一切,自有專人供給。爾等,可願擔此重任?”
    “願為主公他們習慣這樣稱呼我,而非將軍或軍師)效死!”五人齊刷刷地單膝跪地,聲音中充滿了決心。
    我點了點頭,親自將他們一一扶起:“好!有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從今日起,此地便命名為‘格物所’,望諸位能在此潛心鑽研,格物致知,精益求精!”
    “格物所”初期的任務,並非天馬行空的“創造”,而是極其務實的“修複”與“改良”。畢竟,我們眼下的資源極其匱乏。
    首先是修複。我們將營地裏搜集到的所有破損兵器、損壞的農具,分批秘密運送到這裏。由孫師傅和李師傅帶著學徒從我親衛中挑選的幾個可靠且手巧的年輕人),日夜趕工修複。這不僅解決了營地燃眉之急,也為工匠們提供了熟悉材料、磨合團隊的機會。
    修複隻是基礎,真正的核心在於“改良”。這便是我將他們秘密組織起來的關鍵所在。
    我拿出了早已繪製好的幾張草圖。第一張,是關於耕犁的改進。新野土地貧瘠且多石塊,傳統的直轅犁效率低下,極其耗費人力和畜力我們幾乎沒有畜力)。我根據記憶中的曲轅犁原理,設計了一種新的犁鏵形狀和犁架結構。關鍵在於利用曲麵減少阻力,增加翻土深度,並設計了可以調節犁地深淺的裝置。
    我沒有直接拋出完整的“曲轅犁”概念,而是引導著孫師傅和李師傅,從現有耕犁的弊端入手,一步步啟發他們思考如何讓犁鏵更省力、如何讓翻起的土垡更規整。“孫師傅,你看這犁鏵若是稍稍彎曲,如同船頭破水一般,是不是能更省力些?”“李師傅,這犁架若能更輕便,且能調整高低,是不是就能適應不同的田地和人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位老師傅都是經驗豐富的匠人,一點就透。他們圍著草圖,時而爭論,時而比劃,很快就領悟了其中的奧妙,並結合現有的材料和工藝,開始嚐試製作樣品。雖然最初的成品還很粗糙,但試驗效果明顯優於舊式耕犁。
    第二項重點,是弩機。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遠程打擊能力至關重要,尤其對於我們這種兵力處於劣勢的隊伍而言。我帶來的親衛中,有一小部分裝備了我在徐州秘密工坊試製的、經過初步改良的弩機,但數量稀少,且工藝仍有提升空間。
    我讓兩位弓匠師傅仔細研究了現有的弩機,然後提出了幾點改進方向:一是優化扳機結構,使其更靈敏、更穩定,減少發射時的抖動,提高精度;二是改進望山瞄準具),增加刻度,輔助射手估算距離;三是嚐試使用複合材料如竹、木、筋角的組合)增強弓臂的彈力,提升射程和威力;四是強調部件的標準化,便於更換和維修。
    這些改進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反複試驗和調整。兩位弓匠師傅廢寢忘食地投入其中,不斷調試著弓弦的張力,打磨著弩臂的弧度,改進著機括的咬合。每有一點進展,都會欣喜若狂地向我匯報。
    第三,則是關於運輸工具。看著士兵們肩挑手扛,極其費力地搬運土石、木料,效率低下,我深感改進運輸工具的必要性。我拿出了當初在徐州時,根據那疑似諸葛亮的“單福”所給的“木牛流馬”初略原理啟發,而繪製的一些簡易省力機械的圖紙——當然,並非真的木牛流馬,那太過驚世駭俗,也遠超目前的工藝水平。我設計的,是一些更實用的東西。
    比如,獨輪車。雖然漢代已有獨輪車的雛形,但並不普及,且結構簡陋。我指導李師傅改進了車輪的軸承結構使用硬木和少量油脂潤滑),優化了車架的力學設計,使其載重更大,推動更省力。
    還有簡單的杠杆和滑輪組裝置。這些原理看似簡單,但在缺乏機械的時代,稍加應用,就能在搬運重物、修築工事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向工匠們演示了如何利用杠杆撬動巨石,如何用滑輪組吊裝木梁,讓他們大開眼界,驚歎於其中蘊含的“巧勁”。
    所有這些研發和改良,都在極其嚴格的保密下進行。
    “格物所”的產出,被嚴格控製。修複好的普通農具和兵器,會不著痕跡地替換掉營地裏的舊物。而那些經過改良的、性能顯著提升的“新式”裝備,則被我牢牢鎖在“格物所”的秘密庫房裏。一把改進型的耕犁、幾張威力更強的弩機、幾輛更省力的獨輪車……它們是我們的“種子”,絕不能輕易示人。
    我會挑選極少數、絕對可靠的核心親衛,在秘密訓練場進行新式弩機的試射和操作訓練。改良的農具,也隻會在“格物所”內部的試驗田裏進行小範圍測試。任何技術圖紙,都由我親自繪製、親自保管,絕不允許有任何副本外流。
    夜深人靜之時,我常常獨自來到“格物所”。聽著溶洞深處傳來叮叮當當的敲打聲,看著燈火下工匠們專注而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中充滿了踏實感和力量感。
    這裏,沒有喧囂,沒有紛爭,隻有創造和進步。這裏,是我獨立力量的真正基石,是我抗衡亂世、實現心中抱負的秘密武器。
    與主公劉備在陽光下播撒仁德、凝聚人心不同,我在這裏,在黑暗中,默默地鍛造著足以改變未來的利器。這兩條線,一明一暗,互為表裏,共同支撐著我們這支弱小的力量,在這片危機四伏的土地上艱難前行。
    格物致知,厚積薄發。新野的土地上,不僅埋下了糧食的種子,也埋下了科技的種子。雖然現在還隻是微弱的萌芽,但我堅信,隻要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澆灌,它們終將長成參天大樹,為我們撐起一片截然不同的天空。
    這秘密的重量,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但望著眼前這星星點點的火光,我知道,這一切,都值得。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