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士族叩門,冷眼試探

字數:7312   加入書籤

A+A-


    南鄭城易主已有數日。
    城內的秩序在徐庶雷厲風行的手段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恢複。
    街麵上雖然仍帶著幾分劫後餘生的蕭條,但至少不再有亂兵遊弋,
    恐慌的氣氛也漸漸被一種小心翼翼的觀望所取代。
    府庫錢糧已被清點封存,城防由錦帆衛和部分收編的降卒接管,
    夜間宵禁仍在執行,但白日的市集已在官府的告示下嚐試著重新開放。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這隻是表麵。
    我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這天午後,我正在臨時征用的太守府後堂,與徐庶、石秀低聲商議著下一步的施政方針
    ——主要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控基層、恢複生產,
    同時防備張魯殘餘勢力反撲,以及應對可能來自外部的幹涉時,
    親衛老吳在門外稟報:“主公,城中幾家大族的代表聯袂求見。”
    來了。
    我與徐庶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意料之中的神色。
    這幾日,城門雖然嚴格管控,但城內並非鐵板一塊。
    那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士族,經曆了最初的震驚和惶恐之後,必然會派出代表前來,
    試探我這個新主人的底細、態度以及未來的政策走向。
    他們是漢中真正意義上的“地頭蛇”,掌控著大量的土地、人口和輿論。
    張魯的五鬥米教政權看似強大,實則在很多方麵也依賴於與這些士族的妥協與合作。
    如今我取而代之,若想真正站穩腳跟,推行我的“新政”,就絕不可能繞開他們。
    “請他們進來吧。”
    我放下手中的簡牘,整理了一下衣冠,端坐在主位上,示意徐庶和石秀分列左右。
    孫尚香本也在此處,但考慮到今日的場合不適合她直接露麵,
    我便讓她先回後院休息,順便看管好我們的“秘密武器”
    ——那些格物院初步研發出來的火器樣品,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很快,腳步聲響起,一行五人被老吳引了進來。
    為首的是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身著考究的深色錦袍,麵容清臒,眼神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精明。
    他身後跟著四位中年人,衣著同樣不凡,神態各異,有的略顯倨傲,
    有的則目光閃爍,顯然都在暗中觀察著我和周圍的環境。
    “鄙野之人,南鄭閻圃曆史上為張魯功曹,此處借用其姓氏代表地方大族),
    攜陳氏、楊氏、趙氏、杜氏幾家代表,拜見將軍!”
    為首的老者率先行禮,姿態放得很低,但語氣卻不卑不亢。
    我心中微動。
    閻、陳、楊、趙、杜,這幾家正是徐庶先前整理的情報中,
    漢中本地勢力最大、盤根錯節最為複雜的幾個大族。
    他們聯袂而來,顯然是內部商議過後的結果,
    既表示了對新政權的“尊重”,也隱隱透出抱團取暖、共同進退的意味。
    “諸位請起,不必多禮。”
    我微微頷首,語氣平和,
    “陸某初至漢中,本欲稍作安頓便登門拜訪諸位鄉賢,不想勞諸位先至,失禮了。”
    一番客套話,虛偽卻又必不可少。
    老者閻圃直起身,目光在我臉上停留了片刻,才緩緩開口:
    “將軍哪裏話。
    將軍率天兵入境,掃除妖氛指五鬥米教?),使南鄭重歸清明,實乃漢中百姓之福。
    我等鄉野鄙夫,聽聞將軍威名,特來拜賀,並聽將軍訓示。”
    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我的“功績”雖然這功績是奪權),又將姿態放得很低,一副恭順聽命的樣子。
    但我清楚,這隻是試探的開始。
    “閻老先生過譽了。”
    我淡然一笑,
    “張魯治下,雖有弊端,然亦有其可取之處。
    陸某此來,非為一己之私,實乃不忍漢中沃土淪為四戰之地,百姓再遭兵燹之苦。
    如今南鄭初定,百廢待興,正需倚重諸位鄉賢,同心協力,共安地方。”
    我的話同樣模棱兩可,既不完全否定張魯,又表明了自己“為民請命”的高姿態,
    同時拋出了需要他們“協力”的橄欖枝。
    閻圃身後的一個錦衣中年人,似乎是陳家的代表,上前一步道:
    “將軍仁德,我等欽佩。隻是不知將軍對這漢中未來治理,可有方略?
    我等也好盡心輔佐,不負將軍厚望。”
    來了,開始探問具體政策了。
    這才是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
    我端起桌上的茶盞,輕輕呷了一口,目光緩緩掃過他們五人,才不緊不慢地說道:
    “方略不敢當。陸某以為,為政之要,首在安民。
    眼下當務之急,
    一是清查戶口、核定田畝,使賦役公平;
    二是修繕水利、鼓勵農桑,使百姓溫飽;
    三是整肅吏治、嚴明法紀,使政令通暢。
    至於其他,尚需從長計議。”
    我說出的這三條,都是看似冠冕堂皇、無可指摘的“善政”,
    也是任何一個新政權上台都會宣稱要做的事情。
    但其中的“核定田畝”和“整肅吏治”,無疑會觸動這些大族的根本利益。
    我故意將它們與其他兩條放在一起說出來,就是要看看他們的反應。
    果然,聽到“核定田畝”四個字時,那幾位中年人的臉色都微微一變,
    雖然極力掩飾,但眼神中的警惕和抗拒還是流露了出來。
    閻圃那張老臉上,皺紋似乎也深了幾分,他幹咳一聲,說道:
    “將軍所言極是,此皆安民良策。
    隻是……漢中久經戰亂,戶籍田畝多有混亂,清查起來恐怕頗費時日,且易生事端。
    依老朽愚見,此事是否可暫緩一二,待人心安定之後再行圖之?”
    “哦?”
    我放下茶盞,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閻老先生的意思是,賦役不公、隱匿田產之事,可以暫時容忍?”
    我的語氣雖然平淡,但話語中的鋒芒卻讓閻圃臉色一白。
    他連忙拱手道:
    “將軍誤會了!老朽絕無此意!隻是……隻是擔心操之過急,反而欲速則不達啊!”
    “閻老先生的顧慮,陸某明白。”
    我收斂了笑容,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正因其難,才需雷厲風行。
    若瞻前顧後,畏首畏尾,何以革除積弊?
    何以取信於民?
    諸位皆是漢中名宿,深孚眾望,陸某希望在此事上,能得到諸位的鼎力支持,而非……阻礙。”
    我刻意加重了“支持”和“阻礙”兩個詞的語氣,目光銳利地掃過他們。
    一時間,廳堂內的氣氛變得有些凝滯。
    那幾位代表顯然沒想到我這個看似年輕的新主人,態度竟如此強硬,而且直指核心問題,毫不避諱。
    沉默了片刻,還是閻圃出來打圓場:
    “將軍……將軍教誨的是。
    我等定當……定當盡力協助官府,核查田畝,以彰公允。”
    他的語氣有些勉強,眼神深處藏著一絲無奈和忌憚。
    我知道,這隻是口頭上的敷衍。
    指望他們主動配合清查自己的田產,無異於與虎謀皮。
    但今天的目的,本就不是要他們立刻答應什麽,
    而是要表明我的態度和決心,讓他們知道,我並非可以輕易糊弄之輩,
    對於觸動他們利益的改革,我已有心理準備,並且會堅定推行。
    “如此甚好。”
    我點了點頭,語氣緩和下來,
    “漢中地處要衝,民風淳樸,物產豐饒。
    隻要我等君臣一心,上下同德,何愁漢中不興?
    陸某初來乍到,對地方事務尚不熟悉,日後還需多多仰仗諸位指點。”
    我又拋出了一些安撫的話語,算是打一巴掌再給個甜棗。
    接下來,又進行了一些無關痛癢的寒暄。
    他們旁敲側擊地詢問我的來曆、兵力虛實以及與劉備、曹操的關係,
    我都以各種理由含糊其辭,滴水不漏地應付了過去。
    而我也從他們的言談舉止和彼此間的眼神交流中,
    大致判斷出了這幾家士族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各自都有著不同的算盤。
    大約半個時辰後,這場充滿了試探與機鋒的會麵終於結束。
    閻圃等人告辭離去,臉上帶著若有所思的表情。
    望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這些盤踞地方多年的士族,就像是附著在大樹上的藤蔓,
    既能提供些許蔭蔽,更能吸取大樹的養分。
    想要徹底掌控漢中,推行我的製度,就必須剪除這些過於茂盛的藤蔓,
    或者至少,要讓他們明白,誰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主公,”徐庶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看來,這些人暫時是不會甘心配合了。”
    “意料之中。”
    我收回目光,看向徐庶,
    “元直,讓玄鏡台的人盯緊他們,特別是那個閻圃,還有陳、楊兩家。看看他們回去之後,會有什麽動作。”
    “喏!”徐庶領命。
    石秀也沉聲道:
    “主公放心,城內外的布控已經加強,他們若有異動,絕逃不過我們的眼睛。”
    我點了點頭,心中卻並不輕鬆。
    這些地方士族的能量不容小覷,
    他們在本地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影響力遠超張魯那種依靠宗教維係的政權。
    今日的試探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明槍暗箭恐怕會接踵而至。
    更何況,還有一個巨大的變數懸而未決——曹操。
    鄴城那邊,現在恐怕也已經收到了漢中易主的消息了吧?
    那位雄才大略的梟雄,又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是雷霆震怒,即刻發兵?
    還是……另有圖謀?
    無論如何,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
    我必須盡快穩定內部,整頓力量,才能應對即將到來的更大風暴。
    冷眼試探,暗流潛湧。
    這漢中的渾水,比我預想的還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