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複雜難言

字數:4058   加入書籤

A+A-


    陳廷敬自認一生奉公守法,兩袖清風,在半截身子都入了土的時候,居然背上了“謀逆反叛”的罵名,他挺了一輩子的脊骨,一下子便斷了,斷的徹徹底底——
    陳廷敬死了。
    死於自縊。
    在富察·馬齊將這件事報告給康熙的時候,康熙失神的砸了個茶碗。
    隨後便踉蹌著起身,讓人帶他去天牢。
    天牢裏頭陰暗又潮濕,哪怕處處燃了火盆,也驅不散那如同附骨之疽的寒氣。
    康熙在馬齊的帶領下來到了陳廷敬的牢房外頭。
    周圍的牢房裏頭關的都是陳廷敬的家人,此刻他們大多都跪在地上悲宥的哭著。
    康熙聽了一路,心中滋味越發複雜難言。
    等他看到被白布蓋住的人影,身形一晃,差點就要摔倒在地。
    “皇上……”
    梁九功撐著老邁的身子攙扶住康熙,馬齊也眼疾手快地拉了他一把,這才沒讓他摔倒在地上。
    康熙穩了穩心神,抬腳往前走了幾步,顫抖著手掀開了白布,入眼便是陳廷敬那張青灰色的臉。
    “子端,你這又是何苦啊……”
    如果昨日,他肯站在陳廷敬的角度上為他說一句話,哪怕隻一句“朕信他”,陳廷敬也許就不會如此決絕地自縊了。
    將一個為國為民沒有半點私心的功臣,逼到了隻能以死明誌的地步,康熙說不後悔是假的,可陳廷敬已經死了,他再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富察·馬齊看著後悔不迭的康熙,心裏頭也有些觸動。
    他這一生佩服的人不多,陳廷敬算一個。
    原本他是想對陳廷敬動點歪心思,來陷害佟國維的。
    但現在他什麽想法都沒了。
    康熙在牢裏待了小半個時辰,再出去的時候,整個人都佝僂了許多。
    陳廷敬自縊的消息很快便在京城中傳開。
    胤祉聽聞這件事的時候,表現比康熙更為不堪。
    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裏頭,一整天粒米未進。
    等到弘晟和三福晉察覺不對闖進書房的時候,胤祉已經燒的開始說胡話了。
    胤祉和胤禩為什麽敢如此對待陳廷敬?
    還不是篤定了康熙不舍得讓陳廷敬真的背上謀逆的罪名,隻要陳廷敬肯在牢裏待上一段時間,馬齊指定就會在康熙的授意之下,給陳廷敬正名。
    兄弟幾人甚至都算到了,要提防馬齊和佟國維拿陳廷敬做文章。
    然而他們千算萬算,卻算漏了一點,那便是陳廷敬寧願死,也不願受此汙名。
    胤祉病了。
    短短一日的功夫,便病得起不來床了。
    康熙原本還對胤祉有幾分微詞,但得知胤祉病得如此嚴重後,也顧不得生他的氣了,忙叫梁九功開了他的私庫,給胤祉送去了不少珍稀藥材。
    甚至還親自去誠親王府看了胤祉一回。
    待確定胤祉的病不是裝的,康熙疼愛兒子的心又占了上風。
    也不舍得對胤祉怎麽樣了。
    除了胤祉,其餘所有參與製定計劃的人都不好受,隻不過他們不像胤祉體弱,即便心裏頭再難受,他們也得把後頭的事兒辦完,否則陳廷敬便白白丟了了一條命。
    康熙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老臣,疼愛的兒子如今生死未卜,所以也沒什麽心力再去追究其他了。
    胤禩也表現得非常“識時務”,於是胤禛的請求很快便如了願。
    諸多算計終成真,按道理來說,皇子們心中應該是高興的。
    卻沒有一個人高興得起來。
    所有人都明白,若是沒有這件事,陳廷敬也沒有多長時間好活了。
    他本可以一身清名壽終正寢,卻因為他們的算計,不得不以死明誌。
    康熙給陳廷敬定的諡號為“文貞”,並破格允許他以郡王的規格下葬,算是正麵為陳廷敬洗脫了汙名。
    這對陳家人來說當然是件好事兒,可……好像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胤祉病了小半年。
    這半年來,關於胤祉的流言蜚語不斷,無一例外,都是指責胤祉不擇手段逼死良臣。
    胤禔為了維護他,下狠手整治過幾回,然而效果並不明顯,反而讓人覺得他跟胤祉一樣,都刻薄寡恩,不擇手段。
    大阿哥黨的勢力因此大受打擊。
    此消彼長之下,胤禩倒成了此次風波的最終贏家。
    康熙五十年臘月初七,胤礽緊趕慢趕回到了京城。
    也就是此時,滿朝文武才恍然發覺,他們在朝堂上爭來爭去,為的正是胤礽屁股底下的位置。
    而幾個皇子打生打死都好幾輪了,這正主反倒到點就溜,仿佛跟他沒有絲毫關係一樣。
    這怎麽行?!
    於是朝中有人開始提議廢太子。
    起先隻是大貓小貓三兩隻,後頭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廢太子的提議便被人直接端上了桌。
    臘月十三,當翰林院的一個六品小官在朝堂上公然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康熙臉色黑沉地直接拒絕了。
    可如今這個朝代,世人皆推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套言論,即便這句話原本的意思與後代沒有半毛錢關係,可所有人還是覺得儲君無嗣是件後果極其嚴重的事兒。
    於是打從這日開始,廢太子的提議甚囂塵上。
    不止是朝堂,連民間都開始關注起了這件事。
    好在如今臨近年關,朝野上下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忙,康熙借著這個由頭一再拖延。
    除夕當晚,康熙與兒孫們吃過一頓還算愉快的家宴,並將他們都打發走之後,將胤礽單獨留下與他一同守歲。
    父子二人麵對麵坐在棋盤兩邊,心不在焉地下著棋。
    康熙猶豫了半晌,最終還是開口詢問道,
    “朕有意從孫子輩裏頭,挑兩個品性天賦尚可的,過繼到你膝下,你覺得如何?”
    胤礽聞言直接拒絕,
    “不如何,兒子現在的日子挺好過的,不想給哪個侄子當爹,再說了,你想過繼人家天賦好的孩子,老大他們能答應?”
    “他們敢不答應!”
    康熙眼一瞪,瞧著倒有幾分威勢。
    但胤礽隻是撇了撇嘴,心裏沒有半分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