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血漫南疆

字數:5055   加入書籤

A+A-


    在將亓贇禮送出境後,公元1051年2月,儂智高首次向宋朝上表請求正式歸附於大宋。廣南西路的轉運使蕭固隨即轉呈朝廷,而開封的回複則是讓蕭固會同本路的提點刑獄司和鈐轄司一起合議其中利弊並具聞以奏,然後朝廷再決定是否接受儂智高的歸附請求。
    這一套官方流程走下來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馬月,儂智高可沒那麽多的耐心,他在一個月後急吼吼地送來了馴象和一大堆的生金金礦石)交給了蕭固,以此算作是自己真心歸附的一點誠意。或許這些東西宋朝根本就不屑一顧,但對儂智高來說這已經是他最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不曾想,儂智高這燦爛且火熱的笑臉卻貼到了宋朝的那張冷屁股上麵,開封城裏的宋朝皇帝和兩府大佬在一番緊急磋商後卻讓蕭固把儂智高的禮物都退回去。同時,他們還讓蕭固以當地官方的名義告訴儂智高:如果你們也給交趾方麵上了同樣的貢品,那麽宋朝倒是可以考慮你們的請求。
    也就是說,宋朝方麵之所以拒絕儂智高是因為他們忌憚於儂智高的歸附會惹怒交趾人,更擔心因此而生出不必要的麻煩。換言之,宋朝想讓儂智高“一女侍二夫”,要他同時向交趾和宋朝稱臣,就像西夏同宋朝和遼國的關係,要不然交趾那邊恐怕會心生怨憤繼而遷怒於宋朝。如此看來,大宋的士大夫階級這麽多年來還真是被李繼遷祖孫三代給打出了精神錯亂症。
    身為前方的地方大員,蕭固當然比那些坐在皇城裏的井底之蛙對儂智高及其實力更為了解。他幾次上疏請求朝廷同意儂智高的歸附,而且他還說如此便可讓逐漸發展壯大的儂智高去對付或牽製交趾,而宋朝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反正這事宋朝也不需要為此而付出什麽代價,不過就是蓋個章了事。然而,朝廷的答複始終如一:你蕭固能保證交趾不因為此事而結怨於我朝嗎?如果能,你就收下他,如不能,你就老實待著,絕不能答應儂智高。
    宋朝的這個態度顯然就是一盆冰水潑在了儂智高的腦門上,他要是能跟交趾友好相處又豈會跑來抱你宋朝的大腿?盡管如此,儂智高還是不死心,他前後又寫了好多次的奏表送到邕州知州陳珙的手裏,其中內容全是請求宋朝能夠收下他這個幹兒子,可他即使望眼欲穿也沒有看到宋朝方麵派一個信使來找他。
    眼看窮凶極惡的交趾人正在磨刀霍霍,而宋朝這邊又見死不救,儂智高感覺死神再一次地向他步步緊逼。就在他痛苦絕望時,兩個天使大哥從天而降來到了他的麵前。這兩個人都是廣州城裏的漢人,一個叫黃瑋,一個叫黃師宓,據說二人是同族兄弟,而且後者還是一個舉人,但一直沒能科考中榜。簡而言之,這倆人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張元和吳昊。
    張元和吳昊這倆人應該沒有人已經忘記了吧?這兩個在宋朝拚死也沒能考中進士的書生一到西夏卻一躍成為了李元昊的座上賓,張元後來更是官居西夏大丞相之職。黃氏兄弟之所以投靠儂智高無外乎也是希望能夠幫助儂智高成就一番霸業,從而以此也實現個人的野心和抱負,但這兩個牲口同張元都是一個德性,他們在投靠外族酋長後所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國家和同胞。
    得知儂智高在宋朝這邊受到了怠慢後,黃師宓又是生氣又是覺得好笑。在儂智高這裏,宋朝是天朝上國,皇帝是天子,群臣個個人中龍鳳,文人雅士璨若星河,國家富強,百姓富足,控疆萬裏,甲士百萬。總而言之,宋朝在儂智高的眼裏近乎於天堂世界,宛如天國。可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宋朝人,黃師宓太了解宋朝到底是個什麽模樣了。
    宋朝雖然兵甲將近百萬,但由於實行的強幹弱枝的軍事政策,宋朝的兵力大多集中在京城開封以及陝西、山西與河北這四處地方,至於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幾乎鮮有禁軍的身影。再具體到嶺南,作為中心城市的廣州和邕州其正規軍不過千餘人,其他州郡更是隻有區區數百人,這些人說是駐軍,但其實就是保安大隊。作為一個嶺南人,黃師宓對這些情況簡直不要太熟悉。
    兩相對比之下,是宋朝的兩廣更好對付還是交趾更好對付呢?答案不言而喻。正是有基於此,黃師宓竭力慫恿儂智高東出攻掠兩廣,然後占據廣州自立為帝。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以及在黃氏兄弟和儂建中、儂智忠這兩個族人的不斷鼓動下,儂智高終於下定決心將自己的魔爪伸向宋朝。某天日暮時分,儂智高命人悄悄地將自己的老巢一把火給點了,然後他召集部眾說道:“我們這麽多年辛苦攢下的家當如今全被這場天火給焚燒而盡,我們現在已經沒有生路了。為今之計,我們隻有占據邕州進而攻占廣州並自立一國,否則我們必然死於此地!”
    看到這場景你會想到什麽?我個人很懷疑這是黃師宓給儂智高出的主意,而這一招正是效仿項羽的“破釜沉舟”。在這種局麵下,儂智高所部的戰鬥意誌瞬間就變得空前高漲。舉行完誓師大會後,儂智高於當日率領所部五千餘人乘舟沿鬱江順流而下,他們的第一個攻擊目標是宋朝設在邕州外圍的軍寨橫山寨。
    麵對五千多個兩眼冒著綠光的亡命之徒,橫山寨裏的這些幾乎從沒上過戰場的寥寥百餘名宋軍士兵全部戰死, 橫山寨寨主張日新、邕州都巡檢高士安、欽橫兩州同巡檢吳香三名將領一同戰死殉國!
    擊破橫山寨之後,儂智高揮兵急進直抵邕州城下。邕州城裏的守軍和臨時招募守城的壯丁加起來才僅千餘人,而邕州也絕非什麽城高溝深的堅城,再加上有漢奸的助力,盡管守城士卒拚死力戰,但邕州城還是在公元1052年5月1日這天宣告失守。此戰邕州城裏的千餘名守軍全部戰死,邕州知州陳珙、通判王乾佑、廣西都監張立、節度推官陳輔堯、觀察推官唐鑒、司戶參軍孔宗旦以及邕州守將乾佑、李肅等一幹人等被生擒。
    儂智高進城之後首先是去查看他的戰利品,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軍資庫裏發現了他寫給宋朝皇帝請求歸附的奏表以及那一堆的金礦石。他立馬叫人把知州陳珙押到他的麵前,怒喝道:“你為什麽不把這些東西轉交給宋朝的皇帝?我說宋朝怎麽一直沒有給我回音,原來是你這個老小子私下扣留了。說!你為什麽要這樣做?”
    跪在地上的陳珙戰戰兢兢地回道:“我往上呈報了,但朝廷沒有同意,這事可不能怨我啊!”
    儂智高又要求查看宋朝朝廷給陳珙的書麵回複,但陳珙拿不出來,於是他命人將陳珙給拖出去。儂智高可沒說要砍陳珙的頭,但這老小子卻想到了自己馬上就要命不久矣,為了自保,他突然噗通一聲給儂智高行了一個大禮,隨即口中高呼了一聲萬歲!
    即便如此,陳珙還是沒能逃過一刀。與軟骨頭的知州大人相比,邕州城裏的其他文武官員才是真正的大好男兒,這些人麵對儂智高的勸降都選擇了嚴詞拒絕。儂智高轉而大怒,他命人將這些人全部斬首,廣西都監張立、司戶參軍孔宗旦在臨刑之前仍然對儂智高大罵不止,最終慘烈殉國。
    殺完人之後,儂智高在邕州城裏再次建國稱帝,也就是上麵提到的“大南國”。黃師宓這個狗漢奸自然是被封了大官,儂智高手下的其他嘍囉也一並“加官進爵”,諸如宰相、樞密使之類的宋朝官職被儂智高一股腦地全撒了出去。
    此即沐猴而冠耳!
    在邕州城狂歡了幾日之後,儂智高按照開戰前的戰略計劃和部署帶領全部人馬開始東進。五月九日儂智高攻克橫州,十二日攻克貴州,十六日攻克龔州,十七日攻克藤州,十八日攻克康州,當天又再攻克梧州和封州,二十二日儂智高率軍進至廣州城下並圍之待戰。
    各位,你們沒有看錯,在當時的那種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下,在短短十餘天裏,儂智高以摧枯拉朽之勢從今天的南寧打到了廣州,而且一路上他是連戰連捷高奏凱歌,而他的兵力也發展到了將近兩萬。這是什麽原因?因為儂智高很強大嗎?非也,因為宋朝在這些州城裏幾乎毫無防禦能力,有的甚至連個像樣的城郭都沒有,儂智高這一路上幾乎和鬼子進村沒什麽區別。這就是宋朝當時在南方的國防狀況,簡直就如某類自欺欺人的人所宣揚的所謂人類大同世界一般地存在。
    以封州為例。當儂智高打過來時,封州的守卒還不到百人,這點人甚至還不及現在一個縣城的城管人員多。麵對蜂擁而至的數以萬計的賊人,封州知州曹覲對那些勸他趕快棄城逃走的人大聲喝道:“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賊者斬!”
    說完,曹覲就帶著那麽點人跟儂智高這幫匪徒展開了殊死決戰,最後他身邊的人都戰死了,而他一個文官也終究被擒。儂智高命他跪下,曹覲縱使馬鞭加身也拒不下拜,於是儂智高轉而開始誘降:“從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
    曹覲厲聲嗬斥:“人臣惟北麵拜天子,我豈從爾苟生邪?速殺我,幸矣!”
    勸降不成,儂智高命人將曹覲關押在一艘木船裏,而曹覲則決意絕食殉國。絕食兩日後,見其仍然不肯屈服,儂智高下令將其誅殺,曹覲最終大罵不絕而亡。
    與曹覲同樣忠烈不屈的還有宋朝前樞密副使趙稹的侄兒、康州知州趙師旦。
    當儂智高的兵鋒逼近康州時,趙師旦早就通過偵騎得知前方各地相繼失守的消息,但他並未打算像某些官員那樣立馬逃命,而是準備迎戰。他先是在城裏搜出了三名儂智高的探子並將其一並斬殺,然後他又招募了一支三百人的隊伍以為國殺賊。當儂智高的前鋒部到達城外後,趙師旦隻領著這三百人直接出城殺賊,在被陣斬數十人後,賊眾抱頭鼠竄。但是,接下來迎接趙師旦的則是儂智高的主力大軍。
    這天的暮色時分,自知毫無獲勝希望的趙師旦取出自己的官印交給了已經身懷六甲的妻子,對其說道:“明天賊人定會大舉進犯,我雖然知道自己無法獲勝,但作為朝廷命官我不能離去。你和肚子裏的孩子即使留下來也是個死,還不如趁著現在賊人未到之時和百姓們一起進山躲避!”
    趙師旦的妻子就此與他在淚眼模糊中永世訣別,同他永世訣別的還有他那未出生的孩子。第二天黎明時分,儂智高的大隊人馬開始攻城,說是攻城但實際上也就是翻越一堵土牆,而隻有區區兩百餘人的康州守軍顯然無力擊退強敵。眼見形勢危急,左右勸趙師旦暫且避敵鋒芒,而他則高聲反問守城的將士:“你們是寧願戰死沙場還是被俘受辱而死?”
    眾人皆大呼:“願以死報國耳!”
    城破之時,這二百多名將士已經射完了手中的箭矢,麵對如潮而入的賊人,他們拿起刀槍與賊展開肉搏,最後他們集體戰死壯烈殉國!
    趙師旦在城破之後回到了州衙,他穿上官服端坐於大堂之上等待著人生最後時刻的來臨。儂智高前來勸說他投降,趙師旦對其戳指大罵:“我為宋臣豈會屈膝你這狗賊?不日之後,等我朝廷大軍到來之時定讓你們這幫狗賊死無葬身之地!”
    受了這等刺激之後,儂智高轉而原形畢露,趙師旦就此死於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