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遲早會國將不國

字數:13834   加入書籤

A+A-


    “陛,陛下!”
    當李靖與閻立德踏入鹹池殿,目光觸及禦案上的物件時,兩人頓時大驚失色,腳步都下意識頓住。
    隻見李世民手中正把玩著一枚新式手雷,底部的麻繩被他捏在指間,輕輕晃動著。
    隨後進來的溫禾,瞥見這一幕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下意識地往後縮了縮,悄悄將腳步挪到一旁的柱子後頭,隻露出半個腦袋,眼神緊張地盯著李世民手中的手雷。
    這躲躲閃閃的模樣恰巧落在抬頭的李世民眼中,他先是對著李靖、閻立德擺了擺手,語氣輕鬆:“藥師、閻卿家莫慌,這手雷裏的硝石已經取出來了,不礙事。”
    隨即話鋒一轉,沒好氣地看向柱子後的溫禾。
    “你個豎子,躲什麽躲?方才在熱氣球上,你抱著一袋子手雷都不怕,到了朕這兒倒慫了?”
    溫禾從柱子後探出頭,臉上帶著幾分訕訕的笑意,連忙解釋。
    “嗬嗬,陛下,主要是這新式手雷剛造出來沒多久,穩定性還沒完全摸清,您是九五之尊,還是小心點好,萬一出點岔子,臣可擔待不起。”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輕笑,隨手將手雷放在禦案上。
    一旁的高月見狀,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目光死死盯著那枚手雷,連呼吸都放輕了,生怕它會從案上滾下來。
    先前他在禁苑見過手雷爆炸的威力,那轟鳴聲、飛濺的碎石,想想都讓人後怕。
    “你和那些將士們都敢把它握在手裏,朕身為大唐天子,又有何懼?”
    李世民語氣輕描淡寫,打量著眼前的手雷。
    “不過朕也好奇,為何這新式手雷無需明火點燃,隻需一拉這麻繩就能引爆?你且給朕說說這裏麵的門道。”
    說著,他便將手雷底部的麻繩捏在手中,輕輕拽了拽,嚇得閻立德連忙上前一步,聲音都有些發顫。
    “陛下,陛下!萬萬不可輕動啊!此物危險,即便取了硝石,也怕有其他隱患!”
    “閻卿莫要緊張。”
    李世民笑著抬手製止他。
    “朕早就問過工坊的工匠了,他們說這手雷裏的硝石、硫磺都已清空,隻剩個空殼和引爆機關,不會爆炸的。”
    聞言,閻立德和李靖才長長鬆了口氣,緊繃的身體漸漸放鬆下來。
    溫禾也從柱子後走出來,湊到近前,暗中打量著禦案上的手雷。
    不知為何,他總覺得這手雷好像和平常用的沒什麽區別,可距離稍遠,也看不太清細節。
    “說起這引爆的法子,莫非是和燧石有關?”
    李世民看向溫禾,眼中滿是好奇。
    此前他聽工匠提過一句,說新式手雷的引爆不用火折子,而是靠石頭摩擦。
    溫禾點頭,說道。
    “陛下說得沒錯。”
    “這手雷的底部藏著一個小機關,拉動麻繩,就能拔出裏麵的木銷,木銷一掉,裏麵的燧石就會滾落,與鋸齒狀的熟鐵條相撞摩擦,產生的火星會點燃熟鐵條鋸齒上塗的硫磺粉,硫磺粉燃燒後,再引燃下方的硝磺麻線。”
    “而這硝磺麻線的另一頭,原本是插在頂部的火藥裏的,一旦麻線點燃,大概五息的時間,火藥就會爆炸,也就是臣方才說的‘轟’的一聲。”
    說到最後,他還故意抬手做了個爆炸的手勢,惹得李世民輕笑出聲。
    “而這下方的木柄與上方的陶瓷用插捎連接,方便組裝和填充。”
    李世民聽得似懂非懂,卻也覺得這機關設計得十分巧妙,連連點頭。
    “這般複雜的機關,也虧得你能想到,不錯,不錯。”
    “這可不是臣想出來的。”
    溫禾連忙擺手,笑著將功勞推了出去。
    “臣隻是給工匠們提了個方向,真正琢磨出這法子的,是工坊裏的工匠。”
    話音剛落,一旁的閻立德便上前拱手,對著李世民稟報道。
    “啟稟陛下,此前高陽縣子在工坊與工匠們講解火藥爆炸的本質,隨後工匠們便動了心思,反複試驗了月餘,才最終確定了這燧石摩擦的法子,造出了這新式手雷。”
    “那個工匠叫葉大貴。”閻立德話音剛落,溫禾便補充道。
    這個葉大貴就是之前察覺到火炮原理的那個年輕人。
    其實溫禾自己原本並沒有造拉線式手雷的想法。
    因為就連他自己都覺得這不可能做到
    一來他不懂如何製造雷管,二來大唐目前也造不出黃色火藥,至於能引爆火藥的雷酸汞,他隻知道是由水銀、乙醇和濃硝酸製成,可具體的比例、煉製的步驟,卻是一竅不通。
    所以他隻是在工坊裏給工匠們提了個方向。
    沒成想葉大貴竟真的另辟蹊徑,還真給造出來了。
    有時候,溫禾都不得不佩服這些古人的智慧。
    “是,是叫葉大貴。”閻立德說道。
    其實他根本沒記住那個工匠叫什麽。
    但既然溫禾有意提起,閻立德便順水推舟。
    李世民聞言,指尖摩挲著禦案邊緣,意味深長地看了溫禾一眼,慢悠悠開口:“既然葉大貴有這般巧思,那便賞十貫錢,再……”
    “陛下!”
    溫禾突然上前一步,出聲打斷了他的話,目光炯炯地望著禦座上的帝王,語氣帶著幾分急切。
    “陛下可聽說過‘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典故?”
    說著,他竟學著禦史奏事時的模樣,拱手而立,搖頭晃腦地念道。
    “傳說春秋之時,孔子有兩位高徒,一位名端木賜,字子貢,一位名仲由,字子路。魯國有律法,凡能從諸侯之地贖回淪為奴隸的魯人,可向國庫申領贖金,子貢贖回魯人後,卻執意不肯受贖金,自以為行君子之事,可孔子得知後,卻歎道‘子貢此舉,錯矣!’”
    李世民看著他這故作老成的模樣,忍俊不禁,手指點了點他:“你住口吧!這典故,朕在你這般年紀時,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他放下手中的茶盞,接著溫禾的話往下說。
    “孔子說,子貢不受贖金,看似高潔,實則斷了魯人贖奴之路,日後魯人再見奴隸,若受贖金,便會被人比子貢的‘高潔’,若不受,又要自損家財,久而久之,誰還願多管閑事?”
    “而子路救了溺水者,那人贈他一頭牛,子路坦然收下,孔子卻大喜,說‘魯人自此必爭相救落水者’,正因受賞不損品行,反能激勵旁人效仿,是這個道理吧?”
    溫禾連忙點頭,語氣更懇切:“陛下英明!臣正是想借這個典故說。”
    “葉大貴這般突破性的創造,隻賞十貫錢,看似不少,可傳出去,其他工匠會怎麽想?”
    “他們會覺得即便累死累活搞出新技術,也不過這點賞賜,日後誰還肯花心思鑽研?就像子貢贖人後無人再願效仿一般,若是賞罰不相稱,反倒會寒了工匠的心啊!”
    李世民挑眉,指著他笑道。
    “所以你是覺得朕賞賜太少,怕日後工匠們都不願學葉大貴?可你可知,十貫錢,已頂得上尋常工匠三四年的月俸了,並不算少。”
    “那隻能說明,眼下工匠的月奉本就不公!”
    溫禾梗著脖子,語氣不自覺拔高。
    “庸庸碌碌的富家子弟能紙醉金迷,勤勤懇懇為國家造軍械、改良工具的工匠,卻要為溫飽發愁。”
    “那些搔首弄姿的歌姬能被眾星捧月,受賞無數,為國為民鑽研技藝的匠人,卻連個正經名分都沒有。”
    “若一個國家,站在光環下的都是戲子伶人,為國效力者反倒默默無聞,那遲早會國將不國啊!”
    “啪!”
    溫禾話音剛落,李世民猛地一拍禦案,茶盞都被震得微微晃動,臉色沉了下來。
    “豎子,放肆!”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閻立德和李靖都暗自心驚。
    好端端的議事,溫禾怎麽突然動了這麽大的火氣?
    即便說的是實情,也不該用國將不國這般重話,未免太過衝動了。
    可溫禾卻沒有半分退卻,依舊挺直脊背,迎上李世民的目光,眼神裏沒有懼意,隻有幾分執拗的認真。
    兩人對視了許久,李世民看著他這副認死理的模樣,突然失笑,搖了搖頭。
    “你這豎子,總是敢說旁人不敢說的話。罷了,朕不與你計較。那你倒說說,朕該如何賞賜葉大貴?總不能因為這點功勞,就賜他爵位吧?”
    他話說到一半,突然瞥見溫禾眼中亮起的光,像是瞬間抓住了什麽機會,當即話鋒一轉,加重語氣:“你想都別想!若因改良一個手雷就賜爵,那滿朝文武、邊關將士該如何自處?”
    “明日朱雀門外,怕是要擠滿來奏請的官員了!”
    溫禾撇了撇嘴,心裏也清楚這是實情、
    唐朝爵位製度森嚴,哪能輕易賜爵?
    他不過是想想罷了。
    “臣不敢求賜爵,隻求陛下能為葉大貴除去賤籍,再多加些賞金,日後讓工部以‘技師’之職雇傭他,月奉也提一提。”
    溫禾躬身行禮,語氣誠懇。
    “葉大貴本是賤籍工匠,即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難有出頭之日。若陛下能為他脫籍,不僅能讓他安心鑽研,更能讓天下工匠看到,隻要有真本事、能為國家出力,哪怕出身低微,也能得陛下賞識,改變命運!”
    “啟稟陛下,臣以為高陽縣子言之有理!”
    閻立德連忙上前附和、
    “工匠是工部的根基,若能以葉大貴為例,激勵更多匠人鑽研技藝,日後我大唐的軍械、農具改良,定能事半功倍。若葉大貴後續再有成果,便能憑技藝入仕,這也是一段佳話啊!”
    其實他自己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若是工部的工匠因此受到激勵,那便是他的政績。
    或許他便能在四十歲之前,進入三省。
    李世民沉默片刻,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目光掃過溫禾、閻立德,又看向一旁始終未開口的李靖。
    李靖會意,微微點頭、
    “陛下,軍器改良事關軍情,工匠用心,則軍器精良,賞罰分明,方能激勵人心,臣也讚同溫縣子的提議。”
    “罷了罷了,朕便依你們所言!”
    李世民終於鬆口,語氣帶著幾分無奈、
    “不僅是葉大貴,日後凡是立功的賤籍匠人,皆可憑功勞免除賤籍。賞金按功績分等,像葉大貴這般突破性的貢獻,賞五十貫錢。至於月奉……”
    他本想說“六百文”。
    這已經不少了。
    可抬眼看到溫禾那直勾勾、滿是期待的目光,像是怕他再挑刺,無奈地改了口、
    “月奉提至一貫錢,歸入工部技師籍,日後若有晉升,按技藝高低定品級!”
    一貫錢,對工匠而言,已是極大的優待。
    溫禾聞言,臉上瞬間露出喜色,當即鄭重地朝著李世民行大禮。
    這一次他是真心誠意的。
    “微臣代天下工匠,謝過陛下!陛下此舉,不僅是賞葉大貴一人,更是給天下匠人指明了出路,臣相信,日後定會有更多能工巧匠為大唐效力!”
    一貫錢,在溫禾看來其實並不算多。
    大唐尋常小吏月奉都有兩貫,葉大貴憑突破性創新才得一貫,雖比之前的工匠待遇好了太多,卻仍有提升空間。
    可他心裏清楚,這已是難得的改變,隻要打破了先例,日後再推動工匠待遇提升,便能順理成章。
    李世民看著溫禾暗自思索的模樣,無奈地搖了搖頭,拿起桌案上那枚手雷,邁步走向殿外。
    “時辰不早了,今日你們便隨朕在海池畔一同用午膳吧,也嚐嚐禦膳房新做的炙羊排。”
    “臣遵旨。”
    溫禾、李靖、閻立德三人齊聲應道,連忙跟上李世民的腳步。
    可剛走出鹹池殿大門,一聲震耳欲聾的“轟”突然從身後傳來,氣浪裹挾著煙塵撲麵而來,殿簷上的瓦片都簌簌作響。
    “陛下!”
    溫禾、李靖、閻立德三人瞬間瞪圓了眼睛,心髒都提到了嗓子眼,猛地轉身朝著爆炸聲方向跑去。
    哪裏來的爆炸聲!
    等他們衝回殿外空地,卻見高月麵色慘白地癱坐在地上,雙手還在不住發抖,而李世民竟拍著雙手,仰頭大笑起來,語氣中滿是滿意、
    “果然不錯!這新式手雷的威力,比之前的火折子引燃款強多了!”
    “陛,陛下,這,這是……”
    閻立德的嘴巴發顫,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剛才那聲爆炸差點讓他以為陛下遭遇了不測。
    李世民轉頭看向他,眼中帶著幾分戲謔。
    “閻卿莫慌,剛才是朕哄騙了你們,這手雷裏的硝石根本沒取出來,朕就是想試試它的實際威力。”
    話音剛落,閻立德雙腿一軟,若不是身旁的李靖扶了他一把,差點當場跪倒在地
    陛下竟拿實彈手雷開玩笑,這要是出了半點岔子,後果不堪設想!
    溫禾也目瞪口呆,心中暗自腹誹、
    這李二什麽時候玩心這麽大了?
    剛才他講解原理時,李世民還拿著手雷把玩,就不怕真的誤觸機關,把自己炸了?
    他不敢深想,若是李世民真把自己玩死,日後史書會怎麽記、
    “唐太宗因試手雷不慎,崩於鹹池殿”?
    那也太荒唐了。
    這邊的巨大動靜很快驚動了禁軍,數百名禁軍將士手持長矛、腰挎彎刀,迅速圍了過來,見李世民安然無恙,才鬆了口氣,在李世民的揮手示意下緩緩退去。
    不多時,宮女和內侍們便在鹹池殿旁的海池亭內擺好了午膳。
    青瓷餐盤裏盛著金黃的炙羊排,蒸騰的熱氣帶著羊肉的香氣;水晶盤裏碼著新鮮的時蔬,旁邊還放著琥珀色的葡萄釀,看著十分精致。
    因今日有李靖、閻立德兩位大臣在,李世民特意吩咐按分餐製擺放,每人麵前一份膳食。
    可席間李靖和閻立德始終坐得筆直,神色拘謹,手中的筷子動了沒幾下,顯然還沒從剛才的爆炸驚魂中緩過勁來。
    唯有溫禾,像是在自己家裏一般自在,拿起羊排大口啃著,蘸著醬料吃得滿嘴流油,看得李世民都忍不住發笑。
    “你這豎子,倒是一點也不客氣。”
    溫禾咽下嘴裏的羊肉,用袖子擦了擦嘴,笑道:“尚食局的手藝,雖然比我差點,但是東西好啊,何況不吃白不吃,臣要是客氣,豈不是虧了?”
    一句話逗得李世民笑罵連連。
    “你這豎子啊,不占便宜就是吃虧。”
    等溫禾差不多吃飽,放下手中的羊骨,李世民才放下酒杯,話鋒一轉,神色變得鄭重起來。
    “嘉穎啊,朕此前與你說過,等來年開春,便要推動關中百姓向河套移民,充實邊疆,可據戶部奏報,如今到各縣報備移民的人寥寥無幾,這是怎麽回事?”
    溫禾拿起帕子擦了擦手,從容說道:“陛下放心,過幾日報備的人就會多起來了。”
    李世民看著他,語氣帶著幾分敲打。
    “此事關係到你那兩個弟子,孟周、趙磊明年去任職,若是移民之事辦不好,朕可不會從輕發落。”
    他這話明著是說孟周、趙磊,實則是在提醒溫禾,別想著用空話忽悠他。
    溫禾聞言,輕笑一聲。
    “陛下,臣什麽時候騙過您?移民之事,臣既然說了能辦好,就定然不會出岔子。”
    “好,那朕便拭目以待。”
    李世民笑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轉向窗外。
    天空不知何時已漸漸陰沉下來,雲層厚重,似有雪花要飄落。
    他望著窗外的景象,嘴角微微上揚:“要下雪了,瑞雪兆豐年,明年定是個好光景。”
    說罷,他低下頭,目光掃過在場的三人。
    溫禾和李靖瞬間明白了他的深意。
    來年是個好光景。
    水草豐滿。
    糧倉滿溢。
    兵精糧足後,就該滅了頡利了。
    ……
    “咚!”
    一聲清脆的梆子響劃破東市的晨霧,麗禾百貨門前,兩個穿著厚實羊毛衫的漢子正扯著嗓子吆喝,虎背熊腰的模樣配上洪亮的聲音,愣是壓過了冬日的寒風與零星小雪。
    “瞧一瞧,看一看啊!新到的朔方羊毛線,又軟又暖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一捆百文錢,買了都不虧!織件毛衣過冬,比棉襖輕便還擋風!”
    吆喝聲剛落,對門“天然居”酒樓外,兩個同樣穿著羊毛衫的高大漢子立刻接話。
    一人牽著一頭肥壯的綿羊,羊身上的絨毛雪白蓬鬆。
    另一人則舉著塊木牌,上麵寫著“羊肉火鍋”四個大字,聲音比麗禾百貨的夥計還要響亮、
    “朔方來的新鮮羊肉咯!剛宰殺的,鮮嫩多汁,美滴很!”
    “火鍋!滾滾濃湯鮮掉舌頭的羊肉火鍋!湯底隻需十文錢!”
    “天然居冬日大酬賓!點火鍋多加五十文,連鍋帶炭送到家,不用您動手,就能吃熱乎的!”
    兩家對門商鋪,一方賣羊毛線,一方推羊肉火鍋,吆喝聲此起彼伏,引得過路行人紛紛頂著小雪駐足。
    不少人盯著夥計身上的羊毛衫,又看了看天然居前的肥羊,眼中滿是好奇。
    “掌櫃的,今年這羊毛線怎麽比去年便宜這麽多?”
    人群中,一個穿著補丁棉襖的婦人走上前,拿起一捆羊毛線細細打量。
    她記得去年這樣一捆要一百五十文,今年竟便宜了五十文,著實讓人心動。
    說話的是麗禾百貨的管事趙大福,他臉上堆著笑,聲音洪亮地解釋。
    “貴客有所不知!如今朔方已經收複,改叫朔州了,咱們大唐在那邊建了牧場,養了上萬隻羊,可不缺羊毛了!”
    “前不久朝廷還下了旨,要從關中移民去朔州、河套,以後養羊的人多了,羊毛隻會更便宜,您現在買,那是占了大便宜!”
    “移民?”人群中立刻有人質疑。
    “誰會放著長安附近的好日子不過,去那苦寒偏遠的地方?掌櫃的,您這是為了賣羊毛線,故意說大話吧?”
    趙大福不以為意,笑著擺手。
    “這位客官可別不信!朝廷這次移民,隻給五千戶名額,那待遇可不是一般的好。”
    “去了就送現成的屋子,家裏沒娶婆姨的,官府還幫忙說親配媳婦!不僅如此,每戶還分二十畝良田、五十畝牧場,再給十隻羊、兩頭牛,這可不是空話!”
    他頓了頓,故意壓低聲音,卻讓周圍人都能聽見:“不瞞您說,我家中一個族弟,上個月就報名去了朔州,幾日前他寫信回來,說養的羊剪了羊毛,第一次賣就賺了一貫多!那邊羊肉也便宜,幾文錢就能買一斤,如今他頓頓有肉吃,日子過得可比在長安城郊種薄田好多了!”
    這話一出,人群頓時騷動起來。有人還是不信,高聲問道。
    “可我聽說,朔州靠近突厥,常有突厥人襲擾,去了豈不是送命?”
    “瞧您說的!”
    趙大福拍了拍手,語氣篤定。
    “如今朔州有曹國公領著數萬大軍坐鎮,營寨連成片,突厥人別說襲擾,就是靠近都不敢!您想想,有大軍護著,還有什麽好怕的?”
    又有人嗤笑一聲,帶著幾分挑釁。
    “掌櫃的,你把朔州說得這麽好,怎麽你自己不去?倒是在這兒賣羊毛線賺咱們的錢!”
    這話落下,周圍立刻有人跟著起哄:“就是啊!你怎麽不去?”
    “難不成是怕那邊苦,隻敢哄我們去?”
    趙大福卻不慌不忙,從懷裏掏出一張紙晃了晃。
    紙上蓋著朔州官府的印鑒,上麵寫著“收購羊毛三百斤、活羊五十隻,合計三百二十貫”。
    他把紙遞給周圍人看,聲音帶著幾分得意:“去啊!我怎麽沒去?前些日子我剛去朔州收了貨,這張單據就是憑證,三百多貫的生意,能騙您嗎?”
    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三百多貫,對普通百姓來說,可是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要不是我現在給高陽縣子做事,管著這麗禾百貨,走不開,我都想舉家遷去朔州!”
    趙大福收起單據,繼續說道。
    “再說了,去那邊的人,朝廷還免兩年賦稅,兩年不用交糧,光靠養羊、種地就能攢下不少錢,這樣的好事,可不是天天有!”
    議論聲在人群中炸開,不少人交頭接耳,眼神裏滿是動搖。
    有幾個穿著粗布衣裳的漢子悄悄退到一旁,低聲商量起來、
    “那朔州雖偏,可咱們在長安附近連塊地都沒有,靠幫工度日,冬天連件像樣的棉襖都沒有,留在這兒又能有什麽奔頭?”
    “是啊!去了還給屋子、給牛羊,沒媳婦的還能娶婆姨,這好事哪找去?”
    “可萬一……萬一那邊真像人說的那麽苦,回來都難啊!”
    “苦也比在這兒餓死強!我聽說前幾日城西的老王,就是因為冬天沒活幹,家裏斷了糧,把孩子都賣了……”
    就在這時,人群中突然響起一聲驚呼,打破了眾人的猶豫。
    “什麽?你說那些世家大族的人,也要搶這五千個移民名額?”
    緊接著,另一個人的聲音幾乎是吼出來的。
    “是啊!我從縣衙門口聽來的,說是那些世家子弟說,朔州的牧場、良田都是好地,怎麽能留給咱們這些賤民?他們還彈劾高陽縣子,說他不該把好處都給百姓,應該優先分給世家!”
    “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個人慷慨激昂。
    “咱們這些人,哪爭得過世家?要是名額被他們搶了,咱們可就沒機會了!”
    “不用慌!”
    先前喊話的人急忙說道。
    “現在有高陽縣子在,他極力反對世家搶名額,還跟朝廷說,這五千戶必須留給咱們這些無地、無業的百姓!不過咱們得抓緊時間,現在就去縣衙報備,去晚了,萬一世家那邊使手段,可就沒名額了!”
    這話一出,東市的街道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朝著他們投了過去。